半導體也破發?科創板新股炒作趨于謹慎 這些光環都不頂用了……
類似國芯科技這樣,頂著光環上市,但上市首日表現不達預期的半導體新股不在少數,2021年下半年以來這種情況尤甚。
國芯科技今日(1月6日)登陸科創板,盤中一度跌破發行價(41.98元),嚴格來講,國芯科技首日已破發,因此成為科創板首支遭遇首日破發的半導體個股。不過,國芯科技午后拉漲,截至收盤,該股收漲11.29%。這意味著,打新者中一簽,最多可賺5760元(以盤中最高價賣出),也可能虧490元(以盤中最低價賣出)。
其實國芯科技的質地并不差,它被稱為A股“CPU第一股”,是一家聚焦于國產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的芯片設計公司,為國家重大需求和市場需求領域客戶提供IP授權、芯片定制服務和自主芯片及模組產品,主要應用于信息安全、汽車電子和工業控制、邊緣計算和網絡通信三大關鍵領域。
類似國芯科技這樣,頂著光環上市,但上市首日表現不達預期的半導體新股不在少數,2021年下半年以來這種情況尤甚。《科創板日報》統計后發現,去年下半年以來,13家半導體公司先后登陸科創板(見下圖)。
注:按首發上市日期從近到遠排序
其中,2021年11月下旬至今上市的公司有7家,其中6家公司的首日漲幅不足一倍,包括國芯科技、概倫電子、東芯股份、芯導科技、炬芯科技、盛美上海,其中國芯科技和概倫電子的首日漲幅甚至低于30%。而此前登陸科創板的半導體個股,大部分在上市首日實現漲幅翻倍。
從每簽最低盈利額來看,格科微、東芯股份、概倫電子、國芯科技的收益均不足1萬元,2021年12月24日上市的炬光科技之所以“與眾不同”,主要是受益于激光雷達概念。
進一步來看, “拉低平均收益”的個股中,不少公司有光環加持,如“EDA第一股”概倫電子,疊加FPGA和EDA概念的安路科技。另外,以2020年出貨量口徑統計,格科微全球CIS出貨量第一;盛美上海則是業內第一家同時在美國納斯達克和科創板掛牌的半導體設備企業。
《科創板日報》梳理發現,2021年至今登陸科創板的新股中,已有13支在上市第一天盤中破發(收盤價可能高于發行價),都是注冊制IPO詢價新規生效后(9月18日起)的新股,其中5家為大醫療板塊的公司,包括成大生物、南模生物、百濟神州、迪哲醫****、春立醫療;3家為計算機軟件公司,分別為新點軟件、品高股份、嘉和美康。
如今,半導體板塊也有個股冒出破發苗頭。可以預見的是,詢價新規下,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打新都將趨于謹慎。
另一方面,二級市場上,半導體芯片板塊延續調整趨勢,11月底以來,A股半導體指數(BK1036)累計下跌超10%。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