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重回代工態度“嚴肅”,連其“競爭對手”都表示支持?
據外媒報道,近日,英特爾與高通CEO雙雙現身美國媒體活動,期間高通CEO Cristiano Amon表示,“高通是IC設計廠商,沒有晶圓加工能力,對于英特爾代工方面未來的合作感興趣,也許是個機會?!?/p>
對于雙方在部分領域存在競爭關系,Cristiano Amon表示,“雖然高通與英特爾彼此是芯片行業的競爭者,但因為擅長的領域不同,未來高通將持續專注于5G網絡的芯片開發應用,而英特爾仍將以提供基礎計算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為主,雙方共同帶領美國芯片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p>
英特爾重回晶圓代工,高通將從中受益
高通作為全球IC設計領域龍頭企業,并與英特爾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其表態擁護英特爾重回晶圓代工領域,對英特爾來講無疑是巨大支持。
當然高通做此選擇也必然從其商業利益出發。首先,在當前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大環境下,由于臺積電的產能滿載,近日有消息稱,高通已將下一代4nm旗艦芯片“驍龍895”交由三星制造,并與三星達成了一項8.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用于大規模生產驍龍888芯片。因此在英特爾逐漸有代工產能之后,將可幫助高通緩解供應緊缺壓力,降低對臺積電、三星的依賴,并有助于其在交易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議價權。
另一方面,近年來聯發科發展迅猛,并在今年第一季度超越高通,市場占有率達50-55%。聯發科很大優勢在于通過與臺積電緊密合作,推出的適用于中端智能手機的芯片。若高通能通過與英特爾合作使得產能、成本更具優勢,有望重新奪回其流失的訂單。
英特爾重回代工領域態度“嚴肅”,大規模投資計劃已然上線
今年3月,英特爾新任CEO Pat Gelsinger公布“IDM 2.0”戰略,高調重回代工領域,引起業內一片嘩然。對此業內不乏“看衰”聲音,不僅由于英特爾長期難產的5nm、7nm技術,也因英特爾此前就涉足過代工領域,但最終卻慘淡收場。
對于英特爾此前進軍代工領域的落寞結局,Pat Gelsinger解釋是由于英特爾此前并沒有十分“serious”,但是這一次英特爾是“serious”的,并宣布組建英特爾代工服務事業部(IFS)。
在產能擴充方面,英特爾也馬不停蹄,其一是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Ocotillo園區新建兩座晶圓廠,計劃2024年投產。其二是今年內將在歐洲和美國以及其他地區建工廠擴產能。
結語
在當前全球晶圓代工產能大緊缺之際,英特爾宣布的一系列擴產計劃似乎“遠水難解近渴”,然而,全球市場仍處于持續擴張的時期,數字化轉型將引領未來十年的產業發展,而數字化的成長所帶動的半導體芯片需求將帶來無限商機。
英特爾正是看中了這無限商機,而其代工業務的崛起,在短期、長期上均有利于高通等芯片設計廠商發展,有消息稱,除高通之外,亞馬遜、思科、微軟等也表示支持英特爾代工業務。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