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 日消息,英偉達 RTX 4080 SUPER 顯卡于昨晚 10 點開售,建議零售價 8099 元起,目前各大廠商都推出了非公設計版本。此外,英偉達RTX 4080 SUPER 公版顯卡也在京東平臺開啟預約,定價 8099 元,將于今日(2 月 1 日)下午 3 點進行搶購(預約享資格),對公版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蹲一下。RTX 4080 SUPER 配備 10240 CUDA 核心和 16GB 23Gbps 256bit GDDR6X 顯存,TGP 達 320W,號稱游玩時僅需要 246W 左右
關鍵字:
英偉達 RTX 4080 SUPER 公版顯卡
IT之家 1 月 24 日消息,國外科技媒體 TechPowerUp 和 Tom's Hardware 放出了英偉達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性能的詳細評測報告。關于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IT之家注: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采用 AD103-275 GPU,擁有 8448 個 CUDA 核心,比 GeForce RTX 4070 Ti 的核心芯片多出 768 個。新顯卡的芯片還包括 66 個
關鍵字:
英偉達 RTX 4070 Ti Super GPU
NVIDIA的下一代GeForce RTX 50系列“Blackwell” GPU將在2024年第四季度“準備好推出”,根據最新的泄露消息。據Moore's Law is Dead的一段新視頻稱,NVIDIA的下一代GeForce RTX 50系列“Blackwell” GPU將在2024年第四季度“準備好推出”……如果NVIDIA愿意的話。為什么這樣說呢?這將取決于在那個時候GeForce RTX 40“Ada Lovelace” GPU的銷售情況以及AMD的下一代RDNA 4 GPU架構的發展
關鍵字:
英偉達,RTX
重點摘要: ?1.DLAP?產品線是一系列緊湊的、經過SWaP?優化的、堅固的工業級AI推理平臺。?2.DLAP?系列旨在滿足以AI為中心的應用需求,包括智能工廠中的自動光學檢測?(AOI)、智能城市中的智能停車解決方案、智能零售中的自主操作以及農業和水產養殖等領域的實時土壤或水監測。?3.最新的DLAP-411-Orin采用NVIDIA??Jetson AGX Orin?模塊,相比前一代產品,可提供8倍的AI性能;全新的&n
關鍵字:
凌華科技 NVIDIA Jetson Orin 邊緣AI
RTX 4090在國內遭到禁售,NVIDIA正在規劃特供版本RTX 4090 D,性能降級以滿足出口管制——D代表Dragon,因為明年是中國龍年。由于美國是按照算力密度來禁售產品的,AMD RX 7900系列顯卡是否會步其后塵也讓人擔心,尤其是日前戴爾發出通知,聲稱不會繼續在中國銷售RX 7900 XTX/XT、Pro W7900,更加劇了這種憂慮。但是據了解,AMD從未向合作伙伴發布過RX 7900系列在中國停售的通知,也從未接到美國有關部門的通知,所謂禁售都是誤讀。當然,不排除以后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
關鍵字:
AMD RTX 美國
據外媒,近日,亞馬遜(Amazon)旗下亞馬遜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AWS)在2023 re:Invent全球大會上宣布,與英偉達擴大戰略合作,將聯合推出先進的基礎設施、軟件及服務,推動客戶在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的創新。報道稱,雙方將英偉達與亞馬遜云科技技術優勢相結合,具體包含英偉達新一代GPU、CPU(中央處理器)與AI軟件的最新多節點系統,以及亞馬遜云科技的Nitro System先進虛擬化與安全平臺、Elastic Fabric Adapter(EFA)互
關鍵字:
NVIDIA AWS AI GPU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 是周三的 IBD 股票,因為 AMD 股票正試圖從小股突破。 隨著芯片制造商在不斷增長的人工智能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AMD 股價今年上漲了 90% 以上。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的 AMD 與英特爾 (INTC) 在生產用于個人電腦和服務器的中央處理器 (CPU) 方面展開競爭。 但該公司在個人電腦、游戲機和數據中心的圖形處理單元(GPU)市場上也是英偉達(NVDA)的挑戰者。AMD 瞄準的是由生成型 AI 應用快速擴張引發的白熱化 AI 芯片
關鍵字:
AMD 股票 市場 Nvidia
據英偉達中國官網顯示,RTX 4090信息已經被移除,而這款顯卡也逐漸在國內電商渠道下架(華碩、七彩虹等英偉達合作商也同樣紛紛下架該型號的非公顯卡)。不過除了RTX 4090外,其余RTX 40系列國內用戶都可以正常購買(包含4080/4070/4070 Ti/4060/4060 Ti)。10月中旬,美國最新的出口管制政策有所調整:A800、H800等“特供”芯片產品受限,部分高端消費級顯卡可能也會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名單中,英偉達旗艦游戲顯卡一夜間全網斷貨。但有消息人士表示,消費級顯卡的管制意義并不大,H
關鍵字:
英偉達 顯卡 RTX 4090 數據中心
IT之家 11 月 13 日消息,韓國日報稱,三星電子打破了 SK 海力士為 NVIDIA 獨家供應 HBM 3 的局面,該公司計劃從明年 1 月開始向英偉達提供 HBM3。有分析師預測稱,今年以來一直低迷的三星電子半導體業務業績將在明年迅速復蘇。一些猜測認為,三星電子可能會在明年下半年在 HBM 市場份額上超過 SK 海力士。此前,三星電子已成功向美國 AMD 供應 HBM3 內存,但由于 AMD 在該市場的主導地位并不大,因此據說供應有限。市場研究公司 Trend Force 預測,SK 海
關鍵字:
三星 內存 NVIDIA
英偉達殺入PC市場的財政支持方面似乎不需要懷疑,那么我們現在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英偉達為啥要殺入CPU市場呢?其實嚴格說,NVIDIA進入的應該是通用處理器,而不是傳統意義的CPU。
關鍵字:
英偉達 處理器 Arm NVIDIA
NVIDIA AI GPU無疑是當下的搶手貨,但一方面產能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價格不斷飆升,讓不少客戶望而卻步。當然,NVIDIA并不是唯一的選擇,Intel、AMD也都有類似的方案。韓國頭號搜索引擎Naver最近就轉投了Intel。Naver原本使用NVIDIA GPU來訓練自己的Place AI地圖平臺,但是NVIDIA AI加速器的價格已經翻番漲到8000萬韓元,折合人民幣超過43萬元,而且交貨周期長達52周,也就是現在下單一年后才能拿到貨。無奈之下,Naver改而使用Intel Sapphire R
關鍵字:
NVIDIA AI 加速卡 韓國Google 臺積電
芯片工程師展示了一個高度專業化的行業如何使用?NVIDIA NeMo?來定制大語言模型,以獲得競爭優勢。10?月?31?日,NVIDIA???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描述了生成式?AI?如何助力芯片設計,后者是當今最復雜的工程工作之一。這項工作展示了高度專業化領域的公司如何利用內部數據訓練大語言模型,從而開發提高生產力的?AI?助手。像半導體設計這樣如此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并不多見。在顯微鏡下,N
關鍵字:
生成式AI 芯片設計 NVIDIA
系微擁有BIOS最先進韌體運算技術,及提供開源架構系統管理軟件的領導品牌,17日宣布將攜手Arm和NVIDIA參與本周在美國加州圣荷西市舉辦的2023開放運算計劃全球高峰會(OCP)并發表共同演說,演說將介紹設計符合Arm SystemReady標準規范與NVIDIA Grace開放式生態系統的服務器架構。 系微首席技術長Tim Lewis將于當地時間2023年10月19日下午與Arm杰出工程師Samer El-Haj Mahoud及NVIDIA安全管理架構工程師James Bodner共同發表主題為「設
關鍵字:
OCP 系微 Arm NVIDIA
美國科技新聞媒體The Information消息,微軟(Microsoft)傳出可能在11月登場的開發者大會發表首款自研人工智能(AI)芯片,目標是降低成本并減少對AI芯片供應商英偉達(Nvidia)的依賴。據悉,微軟這款AI處理器將聚焦數據中心服務器,和提升微軟生產力應用應用程式的AI功能。微軟和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發業者OpenAI的專門團隊據說正在測試這款芯片。OpenAI先前已獲得微軟大量注資。OpenAI據傳也正在探尋自行設計AI芯片的可能性。外界傳言OpenAI正在探索收購交易,以助啟
關鍵字:
微軟 AI Nvidia
俄羅斯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到 2030 年建造多達 10 臺超級計算機,每臺可能容納 10,000 到 15,000 個 Nvidia H100 GPU。 從計算的角度來看,這將為國家提供類似于用于訓練 Chat GPT 的性能。 總的來說,配備如此多 H100 GPU 的系統可以產生約 450 FP64 TFLOPS,這是 ExaFLOP 的一半,迄今為止只有美國才能達到這一超級計算機性能水平。?在“可信基礎設施”團隊的牽頭下,俄羅斯項目承諾突破計算能力的界限,每臺機器可能配備 10,000
關鍵字:
GPU 超級計算機 NVIDIA
nvidia rtx 3050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nvidia rtx 3050!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nvidia rtx 3050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nvidia rtx 3050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