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新型顯示技術作為智能交互的關鍵接口,已經成為支持超高清視頻、物聯網和虛擬現實等新興行業發展的基石,并逐漸成為電子信息產業中競爭的新焦點。近年來,中國的新型顯示產業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其產業收入規模不斷攀升至歷史新高。2023 年的財報及2024 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顯示,光電顯示行業正在穩步復蘇,多家企業的收入呈現積極態勢。海外市場已成為許多企業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正在促進顯示市場的創新發展。預計今年,光電顯示的市場需求將持續擴大,行業內的企
- 關鍵字:
202408 OLED Micro LED 光電顯示
- 三星2024年上半年在全球智能手機OLED顯示屏市場的份額,由去年上半年的51.6%降到了43.8%。三星希望通過LTPO技術等方式,在OLED顯示屏領域和整體上獲得更大的份額
- 關鍵字:
LTPO 三星 OLED 顯示屏 面板
- IT之家 8 月 9 日消息,市場調查機構 Omdia 昨日(8 月 8 日)發布報告,預估到 2031 年,用于智能手機的 LTPO(低溫多晶氧化物)OLED 屏幕的出貨量將增至 5.2 億片。該機構預估 2031 年 LTPO 在智能手機 OLED 顯示屏出貨量中市場份額預計將達到 52.0%,超過 LTPS(低溫多晶硅)OLED。IT之家援引該機構預估,2024 年智能手機 OLED 屏幕出貨量將超過 8 億片,同比增長 28.8%,并預估到 2031 年將超過 10 億片。LTPS OL
- 關鍵字:
顯示面板 OLED
-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INNO Research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內廠商占全球智能手機OLED顯示屏出貨量中所占份額達到了50.7%,同比增長10.1個百分點,成功超越了長期占據首位的韓國 ——?去年上半年份額過半的韓國廠商,包括三星顯示和LG顯示,在今年上半年有明顯下滑,從2023年的59.4%下降到了49.3%。此前在今年第一季度,國內廠商就以53.4%的市場份額首次占據了智能手機OLED顯示屏市場的首位,盡管隨后有所波動,但上半年整體仍保持了50.7%的高份額。在智能手機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OLED 顯示屏
- Counterpoint根據《進階智能型手機顯示器出貨和技術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0%,營收則增長3%。 2020年至2024年 以基板分類的OLED智能型手機面板營收Counterpoint Research資深總監David Naranjo表示,得益于混合面板平均售價下降和改善的宏觀經濟環境,預計2024年OLED智能型手機出貨量將實現兩位數增長。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第一季度OLED智能型手機出貨量表現超出了預期。最新經濟指標表明通脹環境正在穩定,此外
- 關鍵字:
OLED 智慧手機
- 日前調研機構Omdia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OLED面板出貨量歷史上首次超過了LCD液晶屏。其中,OLED屏幕出貨量在2024年第一季度增至1.82億片,同比增長39%,占比已達 51%,首次超越LCD;相比之下,LCD出貨量降至1.72億片,同比下降10%。
- 關鍵字:
OLED LCD 智能手機 顯示面板
- 7月12日,榮耀Magic旗艦新品發布會盛大舉辦,新一代輕薄折疊旗艦產品Magic V3及Vs3系列驚艷亮相。BOE(京東方)以f-OLED高端柔性折疊屏解決方案助力榮耀Magic V3及Magic Vs3系列,以輕薄設計、超強耐用、至臻顯示、健康護眼等技術優勢全面引領折疊屏性能躍遷。此次與榮耀的再度攜手,是BOE(京東方)f-OLED高端柔性技術品牌助力的又一力作,充分彰顯BOE(京東方)“屏實力”定義高端柔性標準的強大技術牽引力。榮耀Magic V3及Vs3系列搭載BOE(京東方)創新柔性OLED折疊
- 關鍵字:
BOE 京東方 榮耀Magic V3 OLED 折疊屏
- 6月27日消息, 根據研究機構Omdia最新發布的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OLED面板出貨量歷史上首次超過了LCD液晶屏。報告顯示,2023年智能手機顯示屏年出貨量達到14.5億片,同比增長5%,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預計出貨量將達到7.15億片,同比增長9%。其中,AMOLED屏幕出貨量在2024年第一季度增至1.82億片,同比增長39%,相比之下,TFT LCD出貨量降至1.72億片,同比下降10%。Omdia的分析師指出,中國顯示面板制造商正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向國內智能手機
- 關鍵字:
OLED LCD 顯示面板
- 合肥近年來很火!而這主要是因為合肥投資了京東方、長鑫存儲、蔚來等等這一系列「神操作」而出圈,短短數年間就建立起了包含面板、芯片、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產業集群,被網友稱為「最牛風投城市」。就在最近,維信諾與合肥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合力推動維信諾第 8.6 代 AMOLED 生產線項目的投資建設和生產運營。這是國內第二個明確將加入這一戰局的面板廠商。這一項目的簽約落地,引發了市場關注。OLED 技術起源與發展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即有機發光二極管,是一種
- 關鍵字:
OLED
- IT之家 6 月 18 日消息,據韓媒 The Elec 報道,三星顯示近日從美國企業 Orthogonal 處購買了 5 項無 FMM OLED 領域的美國專利。其中四項專利名為“有機電子器件的光刻圖案化”,另一項則為“具有更大孔徑比的彩色 OLED 顯示器”。目前這四項專利在韓國的對應專利尚未發生所有者變動。IT之家了解到,精細金屬掩膜 FMM 是表面布有大量小孔的金屬薄板,是傳統 OLED 蒸鍍工藝的核心設備,負責引導 OLED 發光材料的定向沉積。但 FMM 也帶來了精度限制大
- 關鍵字:
RGB OLED 光電顯示 面板
- 在這里插入代碼片一、OLED顯示原理了解OLED屏幕,首先要了解屏幕可以控制的最小單元,他是一個有8個像素點組成的小豎棍,像素點的順序從上向下依次是第0位到第7位,是不是很像學習單片機入門的時候學習的8位LED,沒錯,小豎棍上的8個像素點,同樣也是位0時熄滅,為1時點亮,給他不同的數值,就可以點亮相應的像素點,知道了這一點,就可以更進一步的了解屏幕的結構了如果我把被賦予不同數值的小豎棍,一條一條并列起來,就得到了一個簡單的圖案,給小豎棍賦予不同的數值,就會排列出截然不同的圖案再回到12964屏幕,由128
- 關鍵字:
單片機 OLED PCB
-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OLED面板市場出貨量排名出爐,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廠商在OLED面板市場的表現令人矚目,前五名中獨占四席。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增加,預計未來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OLED產業的重要參與者之一。根據群智咨詢的統計數據,全球智能手機面板市場在本季度出貨量約為5.4億片,同比增長約24.4%。三星依然以42.4%的市場份額保持全球OLED智能手機面板市場的領頭羊地位,掌握著全球手機近一半市場。三星OLED面板利潤也是行業最高,主打高端定位,除了三星Galaxy S24系列自家產品使用,還有iP
- 關鍵字:
OLED 面板 三星 京東方 維信諾
- 5月12日消息,據媒體報道,LG正在加速出售廣州LCD工廠,價格大概是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5.4億元)。廣州LCD工廠作為LG Display的首個海外生產基地,自2014年投產以來,一直是該公司的重要資產之一。然而,隨著近年來LCD面板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中國本土廠商技術實力的迅速提升,該工廠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嚴重挑戰。因此,LG Display決定出售該工廠,以減輕財務壓力并專注于更具競爭力的OLED面板市場。此次出售的價格高達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5.4億元),顯示了LG Display對該工
- 關鍵字:
LG LCD OLED
- 美國持續對中國大陸進行科技封鎖,但有韓媒指出,與最初預期不同,這并未削弱中國產業競爭力,稱中國不僅在智慧手機和顯示器領域展示出實力,在半導體領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正緊追韓國相關產業。「韓國智慧手機和顯示器輸給中國……(韓國)只剩下半導體產業了」,大陸環球網引述,韓國《亞洲時報》2日以此為題報導稱,隨著中國在電子和IT產業影響力擴大,韓國企業在中國的競爭力已「大幅下降」。報導引述業界消息稱,目前,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上,韓國品牌已經大幅落后于中國本土品牌。有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韓國三星在中國折迭手機市
- 關鍵字:
中國半導體 OLED
- 開發平臺:Arduino開發板:Beetle ESP32 C6功能:驅動OLEDESP32-C6點亮0.96寸OLED顯示屏的計劃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硬件準備:確保你擁有ESP32-C6開發板和0.96寸OLED顯示屏。檢查顯示屏的接口,通常這種尺寸的OLED顯示屏使用I2C通信協議,因此需要確保ESP32-C6上有合適的I2C接口。庫的安裝:安裝用于I2C通信的庫,例如Adafruit_BusIO庫和Adafruit_EPD庫。這些庫將幫助你在ESP32-C6和OLED顯示屏之間建立通信。連接ES
- 關鍵字:
BeetleESP32C6 OLED
micro-oled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micro-oled!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micro-oled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micro-oled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