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LCD、OLED到Micro LED:我國光電顯示產業的未來之路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新型顯示技術作為智能交互的關鍵接口,已經成為支持超高清視頻、物聯網和虛擬現實等新興行業發展的基石,并逐漸成為電子信息產業中競爭的新焦點。近年來,中國的新型顯示產業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其產業收入規模不斷攀升至歷史新高。2023 年的財報及2024 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報告顯示,光電顯示行業正在穩步復蘇,多家企業的收入呈現積極態勢。海外市場已成為許多企業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正在促進顯示市場的創新發展。預計今年,光電顯示的市場需求將持續擴大,行業內的企業有望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08/462115.htm首先,回顧一下市場,自2019 年末開始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擾亂了光電顯示行業的增長軌跡,導致六家上市企業在2020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出現了下降。而如今年疫情已經過去兩年,光電顯示市場也開始了新的一波繁榮。
目前,在中國的科技產業版圖中,光電顯示技術行業憑借其強勁的增長勢頭和龐大的市場規模,已穩居全球領先地位。該產業從無到有,經歷了從零開始的蛻變過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推動全球顯示技術創新的關鍵驅動力。這些新型顯示設備以其獨特的吸引力,正引領著顯示技術的革新方向。
光電顯示技術涵蓋的產品種類繁多,新型產品例如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LCD)、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Mini/Micro LED、可折疊屏幕、車載顯示屏、健康顯示屏、商業用途顯示屏、虛擬現實/ 增強現實(VR/AR)顯示屏、激光投影以及電子紙等。這些產品的出色表現,包括細膩的色彩呈現、卓越的亮度及高清畫質,共同描繪出未來顯示領域的無限可能。
圖1 中國LCD面板市場占比預測
1 TFT-LCD:20年時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在TFT-LCD 領域,目前我國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在國內,以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優秀顯示企業為首,持續創新和技術突破。在產業規模方面,我國的AMTFTLCD行業已經構建了全面的產業鏈體系,覆蓋從原材料供應、生產制造到終端應用的全過程,并確保了每個環節的自主控制能力。就技術創新而言,我國在近二十年的政策支持的背景下,一級市場呈現出高漲的熱情,從歷年新增專利的數量來看,2007 年的新增專利尚不足一百項,而到了2015 年則出現了爆發式增長,當年新增專利達到了1,398 項,專利數量躍居全球前列。
根據現有的累計專利數量統計,我國在TFT-LCD 面板行業的公開專利已經超過4,000 項,顯著領先于其他地區。在諸如分辨率、刷新頻率及色彩再現等核心性能指標上達到了世界先進標準,并且在一些領域內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這種技術實力的顯著提升為國內市場的開拓和技術產品的快速推廣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就目前來看我國已經成為LCD 面板產能的主導者,并且未來的市場格局預計將趨于穩定。隨著高質量生產線不斷向主要制造商集中,根據DIGITIMES 的數據預測,全球液晶面板的產能將繼續向中國傾斜。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液晶面板產能將占據全球總量的71.6%。與此同時,中國臺灣的市場份額將逐漸下降至22.6%,而韓國與日本的份額則會快速縮減至10% 以下。
展望未來,LCD 面板傳統顯示市場已經趨近飽和,新能源汽車或成新的增長點。如今,汽車的智能化已經是大勢所趨,以特斯拉、理想和蔚來等品牌為代表的純電動汽車正在越來越多地采用大型車載顯示屏,并且這一趨勢的普及率也在不斷提高。隨著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的加速發展,每輛車所需的面板數量和平均尺寸都在增加。以往高分辨率、大尺寸的顯示屏多用于高端車型,但現在隨著車載面板成本的下降和市場需求的增長,這類面板開始走向普及和標準化。從需求角度來看,顯示屏在汽車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導致其需求量強勁增長。從供給角度看,越來越多的面板制造商正加大車載面板的研發投入。在中小尺寸面板的應用中,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市場已進入成熟階段,而車載面板則是少數具有較大增長潛力的細分市場之一。車聯網、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技術等因素的推動,將進一步促進車載面板需求的快速增長。
圖2 全球AMOLED與TFT-LCD在智能手機中的占比
2 AMOLED:進步明顯
在AMOLED 領域,我們同樣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我國的AMOLED 雖不像LCD 那般占據絕對優勢,但我國的產能也已占據了全球產能的一半以上,這不僅彰顯了我國顯示產業在全球市場中的強大競爭力,也為新型顯示技術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加之近年來,個人電腦品牌紛紛采用OLED 顯示面板,平板電腦亦出現使用OLED 顯示屏的苗頭,特別是隨著折疊手機的興起,OLED 技術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這些設備的出貨量大幅增長,也推動了智能手機中OLED 屏幕的滲透率持續上升。天時地利之下,我國的OLED 面板的整體出貨量高漲,有機材料作為上游隨之獲益,部分廠商2024 年上半年業績提升。根據權威機構數據,2024 年一季度,中國大陸OLED 面板整體出貨量約為9,780 萬片,同比增長55.7%,市場占比達到51.8%,環比增長7.4 個百分點。2024 年Q1,全球OLED 智能手機出貨量達5.95 億部,滲透率為51%,機構預測到2028 年,出貨量預計達到7.5 億部,滲透率達到60%;折疊手機具有長期市場前景,預計2024年出貨將同比上漲18%,達到2060 萬臺,2024-2028 年,折疊屏手機將以26.8% 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5,300 萬臺。
在全球市場占比方面,根據權威市場研究公司Sino Research的數據,2024 年上半年,中國顯示屏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機OLED顯示屏出貨量中首次占據過半份額,達到了50.7%,較2023 年上半年的40.6% 增長了10.1個百分點,成功超越了長期占據首位的韓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們把時間往前倒5 年,在2019 年,當時三星在OLED屏幕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高達88%,而中國面板廠商的整體OLED 市場份額還不到3%。然而,在這五年期間,中國廠商不僅迅速提升了自身的產能和技術水平,而且還在全球市場上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圖3 全球主要Micro LED專利分布比例
具體來說,中國廠商如京東方(BOE)和其他國內生產商(如,維信諾、華星光電等)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擴大生產線以及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等方式,成功地縮小了與韓國競爭對手,如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和LG Display(LGD)之間的差距。這一過程中,中國廠商受益于政府的支持政策、市場需求的增長以及產業鏈的完善。到2024 年,中國面板廠商已經能夠與韓國的行業領導者相抗衡,并且在全球OLED 市場上占據了重要的份額。這一成就標志著中國在高科技制造領域的崛起,同時也反映了全球顯示面板產業的競爭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廠商的成功不僅體現在市場份額的增長上,還體現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多樣化方面,為中國乃至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更高的價值。
在可預見的未來,OLED的滲透率仍然會持續提升,各家面板廠商也在持續加碼。今年3 月底,京東方宣布了一項重大的投資計劃,即投資630 億元人民幣在成都市高新西區建設第8.6 代AMOLED生產線。除了京東方之外,其他幾家國內面板企業也在積極布局新一代OLED 產線,并已開始實現量產。例如,華星光電就計劃投資建設8.5 代印刷OLED 產線,并且已經完成印刷OLED 設備的搬入,目標是在2024年下半年實現量產出貨;維信諾也同樣在OLED 領域有所布局,并實現了量產。隨著各個企業的生產線建設推進,我國的AMOLED 產業將進一步擴大其生產能力,并持續提升技術水平,從而能夠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更高性能的AMOLED 顯示產品。
圖4 全球Micro LED 芯片市場規模預測
最后,筆者也要指出,盡管中國面板企業在OLED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業界專家提醒,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和充足的準備。韓國的面板巨頭如三星顯示和LG Display在OLED技術方面有著多年的積累,在技術、專利、人才以及生產線良品率等方面擁有深厚的基礎。
中國面板廠商雖然市場份額迅速增加,但很多時候是通未來,隨著其成本的下降,Micro LED 預計會在大屏TV、汽車和高端手機市場中逐漸站住腳跟。在高端電視市場,通過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措施,例如采用MiP(Micro LED in Package)技術來降低單位像素的成本,可以有效地解決Micro LED 價格過高的問題。目前,一些廠商正努力在第三季度或明年的上半年實現這一成本降低的目標;對于今年炙手可熱的電動車市場,Micro LED技術將大有可為。特別是在車用照明領域,Micro LED憑借其輕量化、高可靠性和潛在的低成本優勢,正在引領智慧大燈系統的新潮流。與傳統的數字光處理(DLP)大燈相比,Micro LED展現了顯著的優勢。Micro LED完全有可能逐步取代LCD 和OLED,成為智能電動車不可或缺的標準配置。
筆者在此也暢想,伴隨著各個企業的研發力度的持續加強,Micro LED 技術在高PPI、透明性、曲面設計以及窄邊框等方面將會取得重要的進展。希望在不遠的將來,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和產業鏈的整合,MicroLED產品的生產成本正在逐步降低,為產品的市場推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例如,通過采用更小的芯片面積和先進的巨量轉移技術,降低了整體的單位像素成本,從而使Micro LED 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本文來源于《EEPW》20240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