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英特爾晶圓代工宣布完成了業界首臺High-NA EUV光刻機組裝工作。隨后開始在Fab D1X進行校準步驟,為未來工藝路線圖的生產做好準備。
關鍵字:
High-NA EUV 光刻機 英特爾 芯片 半導體
據彭博社、英國《金融時報》和路透社等多家外媒援引消息稱,美國進一步收緊了半導體限制,撤銷了半導體巨頭高通和英特爾向華為供應芯片的許可權。美國商務部同日證實,已“撤銷了對華為的部分出口許可”,但沒有透露哪些美企受到影響。而在4月份,華為才發布了首款支持人工智能的筆記本電腦MateBook X Pro,搭載英特爾全新酷睿Core Ultra 9處理器。有消息人士透露,針對華為的最新舉措將對華為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的芯片供給產生直接影響。但美國方面認為這是阻止中國開發先進人工智能的關鍵之舉。該決定是美國在對向華
關鍵字:
美國 半導體 華為 芯片 出口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1377億美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15.2%,但比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了5.7%。2024年3月銷售額較2024年2月下降了0.6%。月度銷售額由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WSTS)組織編制,代表了一個三個月的移動平均值。SIA代表了99%的美國半導體行業收入和將近三分之二的非美國芯片公司。SI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紐弗(John Neuffer)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顯著高于去年同期,但從月度和季度角度看略有下降,這反映了正常的季節性趨勢。”“預
關鍵字:
芯片 市場 MCU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英偉達、AMD兩家公司重視高性能計算(HPC)市場,包下臺積電今明兩年CoWoS與SoIC先進封裝產能。臺積電高度看好AI相關應用帶來的動能,臺積電對AI相關應用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該公司總裁魏哲家在4月份的財報會議上調整了AI訂單的預期和營收占比,訂單預期從原先的2027年拉長到2028年。臺積電認為,服務器AI處理器今年貢獻營收將增長超過一倍,占公司2024年總營收十位數低段百分比,預計未來五年服務器AI處理器年復合增長率達50%,2028年將占臺積電營收超過20%。全球云服務
關鍵字:
AI 芯片 英偉達 AMD 臺積電 封裝
歷經疫情期間的芯片荒之后,歐洲國家開始砸錢投資半導體領域,臺積電也已承諾赴德國設廠,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專家分析指出,除了高成本之外,人員管理、勞資關系與文化差異才是最需要擔憂的事情。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目前歐洲半導體占全球產能約8%,比90年代10%還要低,更別提1990年代歐洲曾占當時的先進技術44%產能,目前亞洲已經囊括高達90%以上先進制程的產量,比例相當懸殊。臺積電與英飛凌、博世及恩智浦在歐洲成立合資企業興建12至28納米的晶圓廠,主要用來滿足當地車用半導體的需求,然而歐洲設廠的成本遠比亞洲還要高,
關鍵字:
臺積電 芯片
4 月 27 日消息,Ampere Computing 公司首席產品官 Jeff Wittich 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推出 AmpereOne-2,配備 12 個內存通道,改進性能的 A2 核心。AmpereOne-2 的 DDR5 內存控制器數量將增加 33%,內存帶寬將增加多達 50%。此外該公司目前正在研究第三代芯片 AmpereOne-3 ,計劃在 2025 年發布,擁有 256 個核心,采用臺積電的 3nm(3N)工藝蝕刻。附上路線圖如下:AmpereOne-3 將采用改進后的
關鍵字:
AmpereOne-3 芯片 256核 PCIe 6.0 DDR5
近日,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5%(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看,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下降0.08%。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其中,集成電路在3月份的產量達到362億塊,同比增長28.4%,創下歷史新高。從季度來看,今年一季度(1-3月),全國集成電路產量達981億塊,同比增長40%。隨著國產化浪潮持續推進,近年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本土化趨勢明顯,國產芯片數量不斷提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的集成電
關鍵字:
芯片 中國制造
近日,北京市經信局印發《北京市加快建設信息軟件產業創新發展高地行動方案》,計劃到2027年,推動北京市信息軟件產業收入達到4.8萬億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信息軟件產業集群。《行動方案》從培育大模型應用生態、筑牢關鍵技術底座、搶抓新業態培育先機、探索數據驅動新機制、推動中國軟件全球布局、深化區域間協同聯動等6個方面提出了15項重點任務。其中在搶抓新業態培育先機方面,《行動方案》指出,面向具身智能、XR設備、智能計算機、車載終端、物聯網設備等新終端,引導軟硬件協同創新。前瞻布局具身智能,加強人工智能企業與機
關鍵字:
芯片 汽車 MCU
在與五角大樓簽署第一階段"快速保證微電子原型 RAMP-C 計劃"兩年半之后,英特爾又加深了與國防部的合作關系。英特爾、五角大樓以及由《CHIPS 法案》資助的國家安全加速器計劃現已同意合作生產只能在歐洲或亞洲制造的先進芯片制造工藝的早期測試樣品。在與五角大樓簽署第一階段"快速保證微電子原型 RAMP-C 計劃"兩年半之后,英特爾又加深了與國防部的合作關系。英特爾、五角大樓以及由《CHIPS 法案》資助的國家安全加速器計劃現已同意合作生產只能在歐洲或亞洲制造的先進芯
關鍵字:
英特爾 五角大樓 芯片
今天(4月22日),通用智能CPU公司此芯科技官微宣布首款芯片成功點亮。資料顯示,此芯科技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專注于設計開發智能CPU芯片及高能效算力解決方案的科技型企業。近日,通用智能CPU公司此芯科技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調基金領投,昆山國投、吉六零資本、新尚資本跟投。該輪融資將主要用于持續的產研投入及業務落地,尤其是AI PC領域的創新技術研發。從融資歷程來看,此芯科技目前已完成多輪大規模的股權融資。兩年多來,此芯科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逐步確立了“1+2+3+3”發展戰略
關鍵字:
CPU 芯片
4月18日,國民技術宣布其第四代可信計算芯片NS350 v32/v33系列產品正式發布并開始量產供貨。NS350 v32/v33是一款高安全、高性能、超值可信密碼模塊2.0 (TCM 2.0)安全芯片,適用于PC、服務器平臺和嵌入式系統。NS350芯片基于40nm工藝設計,在技術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均有較大提升。芯片支持I2C和SPI接口,提供QFN32、QFN16等封裝形式,符合我國新一代TCM2.0可信密碼模塊標準要求,同時兼容TPM2.0國際可信計算標準應用(TPM2.0 Spec 1.59)。目前該芯
關鍵字:
MCU 芯片 NS350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芯片總產量同比飆升40%,達到了981億顆,這表明在先進制程發展受到美國限制之下,中國的成熟制程芯片的產能正在快速擴大,同時顯示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增長速度比其他產業增速更快得多。《芯智訊》引述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僅今年3月份,大陸集成電路產量就增長了28.4%,達到362億顆,創歷史新高。而中國集成電路產量的大幅增長,部分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等下游行業的強勁需求。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9.2%至208萬輛。此外,同期智能手機產量增長了16.7%。報導表示,這顯示中國「
關鍵字:
手機 新能源車 成熟制程 芯片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自動駕駛芯片也逐漸迎來了最好的時代。自動駕駛大算力芯片的出貨量正在急劇攀升。根據數據,從2022年到2023年,全球及中國車規級SoC市場規模分別增加28.0%和30.9%。全球高級輔助駕駛和高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達到619億人民幣,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0171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9.2%。自動駕駛芯片,是隨著智能汽車發展而出現一種高算力芯片。目前來看,處于商用階段的自動駕駛芯片主要集中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領域,可實現L1-L2級別的輔助駕駛功能。當然,也有芯片企業
關鍵字:
新能源汽車 ADAS 芯片
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全球各大車企必爭之地。恰逢智能駕駛步入風口,SoC(自動駕駛芯片)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目標要做智能汽車計算芯片引領者的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黑芝麻智能”)于3月22日更新港股主板IPO上市申請文件。招股書顯示,弗若斯特沙利文確認且黑芝麻智能的董事、聯席保薦人均認為,公司各自動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以及智能影像解決方案均屬于港交所特專科技行業可接納領域。估值超160億!獲騰訊、小米、上汽等增資,新品陸續量產招股書顯示,黑芝麻智能是一家車規級計算SoC及基于SoC的智能汽車解決
關鍵字:
黑芝麻 新能源汽車 芯片
4月15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員代表座談會上,英特爾副總裁蔣濤、美光科技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馬克·墨菲就“互聯互通 共同繁榮—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并與其他會員代表共同探討了國際組織未來發展及行業熱點議題。美光: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共塑全球半導體行業未來美光扎根中國20多年來,與客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馬克·墨菲介紹,美光的投資體現了對中國的堅定信念,期待一起繼續塑造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為全球帶來利益。2024年3月27日,美光宣布其位于西安的封裝和測試新廠房已正式破土動工,進一步
關鍵字:
芯片 英特爾 美光科技
hbm3e 芯片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hbm3e 芯片!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hbm3e 芯片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hbm3e 芯片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