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6 月 18 日消息,根據 Canalys 對具有生成式 AI 能力智能手機市場的調研預測,2024 年,AI 手機出貨量預計占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 16%,到 2028 年,這一比例將激增至 54%。從 2023 年到 2028 年,AI 手機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 63%。▲ 圖片源于 Canalys 官網,下同從一些關鍵數據來看,全球有 63% 的受訪者對于手機上的 AI 應用及 AI 能力有興趣,僅有 7
關鍵字:
智能手機 AI 市場分析
全球工業物聯網領導廠商研華公司
(TWSE:2395)與全球PCB領導廠商臻鼎科技集團(TWSE:4958)在深圳鵬鼎時代大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全面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推動PCB產業的數字化、智慧化和綠色化發展。首波合作將以研華智能制造方案、生產安全管理系統及智能能源管理方案,助力臻鼎科技集團(以下簡稱臻鼎)工廠及園區的數智化和低碳發展,未來更將圍繞生成式AI在PCB產業場景中的落地應用展開探討實踐。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左)與臻鼎科技集團董事長沈慶芳(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
關鍵字:
研華 臻鼎 AI PCB
6月17日消息,蘋果于近期揭曉了其最新的人工智能服務及產品,并采取了全新的發布策略——漸進式推出。這意味著,部分功能可能要到2024年底,甚至延遲至2025年方能上線。蘋果此舉旨在確保每個新功能都經過嚴格測試和優化,從而為用戶提供卓越的使用體驗。此外,這種策略還為蘋果提供了靈活性,使其能根據市場反應和用戶反饋及時調整產品特性和發布時間表,以更好地契合不同用戶的需求與期待。以下為英文翻譯全文:對于人工智能新功能,蘋果公司選擇了一種穩步推進的策略。蘋果智能在上周發布后引起了廣泛關注,但開發者直到今年夏末才能試
關鍵字:
蘋果 AI 人工智能
6月16日消息,高通驍龍處理器一直擁有極其強大的GPU性能,常被調侃為“買GPU送CPU”,但官方對于GPU架構的技術細節一直諱莫如深,每次只說支持XX技術、性能提升XX。到了最新的驍龍X Elite/Plus系列處理器上,或許是為了更好地對標Intel、AMD,高通空前大方地公開了Adreno X1 GPU的底層細節,頂級型號為Adreno X1-85。Adreno X1是專門針對Windows PC設計的,圖形接口完整支持DirectX 12.1(Shader Model 6.7/DirectML)、
關鍵字:
高通 GPU 驍龍X Elite/Plus
IT之家 6 月 14 日消息,根據 IDC 最新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預計到 2028 年,中國 AI PC 的年出貨量將是 2024 年的 60 倍。IDC 在今年 1 月份時,對中國 AI PC 的市場發展情況進行了評估,數據顯示到 2024 年底 AI PC 的市占比將達到 55%,2027 年將達到 85%。2024 年,AI PC 在中小企業市場將超過 60%;普通消費者市場將達到 55.4%; 2027 年,在大型企業等大客戶市場 AI PC 的占比將達
關鍵字:
AI PC
IT之家 6 月 14 日消息,IT之家從摩爾線程官方公眾號獲悉,摩爾線程與全學科教育 AI 大模型“師者 AI”聯合宣布,雙方已完成大模型訓練測試。師者 AI 成?于 2020 年,核心模型團隊來自清華大學,總部位于北京海淀區。師者 AI 全學科教育大模型自開放內測以來,擁有超過 2.5 萬用戶,支持 30 個以上學科知識,2000 本以上教材。摩爾線程表示,依托摩爾線程夸娥(KUAE)千卡智算集群,師者 AI 完成了其 70 億參數大模型的高強度訓練測試。整個訓練過程用時
關鍵字:
摩爾線程 AI
又是一年一度的WWDC,而筆者也要來和各位一起分析一下,今年的WWDC蘋果又整出了什么“新活兒”。今年的WWDC長達一個半小時,主題和之前大眾猜測的一致,就是AI、AI、AI還是AI,從iPhone、iPad到Mac,無不被生成式AI覆蓋。橫空出世的Apple Intelligence,讓蘋果全系產品有了史詩級升級。但是,有趣的是,Apple的AI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是App
關鍵字:
WWDC Apple AI
中國臺灣中小規模的傳產制造、機械設備業,早在2010年開始,陸續推行制造服務化、工業4.0、數字轉型等,已習慣搜集累積制程中/后段鑒別監控,乃至于售后維運服務的巨量數據數據,形成生產履歷;未來應逐步建構數字分身,預先于實地量產前模擬加工,藉以提升良率,并減少因廢品而增加排碳。根據麥肯錫最新調查報告,未來幾乎所有產業都需要導入生成式AI輔助才有競爭力,包括:編程(Coding)、營銷(Marketing)和客服(Customer service),以及制造業的產品設計等應用,將會產生對話式商務模式、自動生成
關鍵字:
AI 智能制造 工業4.0 數字孿生
就人工智能(AI)裝置的硬件來看,關鍵的零組件共有四大塊,分別是邏輯運算、內存、PCB板、以及散熱組件。他們扮演著建構穩定運算處理的要角,更是使用者體驗能否優化的重要輔助。而隨著AI大勢的來臨,中國臺灣業者也已做好準備,準備在這些領域上大展拳腳。邏輯組件扮樞紐 中國臺灣IC設計有商機對整個AI運算來說,最關鍵就屬于核心處理組件的部分。盡管中國臺灣沒有強大的CPU與GPU技術供貨商,但在AI ASIC芯片設計服務與IP供應方面,則是擁有不少的業者,而且其中不乏領頭羊的先進業者。在AI ASIC芯片設計方面,
關鍵字:
IC設計 PCB 散熱 處理器 內存 AI
2024年全球經濟緩慢復蘇,但AI風潮將驅動全球信息系統產品成長。隨著2025年AI PC軟硬整合更完備,將成為推動產業復蘇的關鍵動力;AI服務器受惠于生成式AI大型語言模型、企業內部模型微調等因素導致需求持續上升,成為2024年服務器市場的主要驅動力。AI強大的運算能力正在重塑科技產業,從2022年底OpenAI開發ChatGPT開始,到2024年2月推出可根據單次指令生成60秒短片的文字轉影像AI Sora,展現AI超強的運算、學習能力與進化速度。OpenAI還搶在I/O開發者大會登場前,推出性能更高
關鍵字:
AI 運算力
人工智能(AI)正在重朔電子科技的發展輪廓,除了邏輯處理單元與內存開始改朝換代,相關的I/O傳輸技術也必須跟著推陳出新。看準這個趨勢,一家瑞士芯片商Kandou也現身今年的COMPUTEX展場上,以獨家的高速傳輸技術要在AI世代中一展拳腳。 Kandou是一家總部位于瑞士的芯片IP和Retimer技術公司,研發中心遍布歐洲。他們旗下有三個主要的產品線:IP、USB 4 Retimer和 PCIe 5 Retimer。對臺灣來說,Kandou這個名字也許有點陌生,但其實Kandou在市場上已是頗有口碑的業者
關鍵字:
Kandou AI 高速傳輸
作為人們日常數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rm GPU賦能了從當今智能手機上的沉浸式游戲,到各類邊緣側人工智能 (AI) 體驗的方方面面。目前,Arm合作伙伴的GPU出貨量已超過100億顆,而這一卓越成就歸功于我們業界領先的生態系統。這些 GPU 廣泛應用于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機頂盒、智能手表和 XR 可穿戴設備在內的各類消費電子設備。去年此時,我們推出了新的第五代GPU架構及一系列新的GPU,包括 Arm Immortalis-G720 GPU。 MediaTek的天璣9300 系統級芯片
關鍵字:
Arm GPU 游戲
2024年是AIPC發展的元年,上半年不論是芯片端還是PC廠商都在AIPC市場快速布局,相關的大模型,生態以及交互也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隨著算力和大模型平臺的進一步加強,AIPC不斷進化,下一代AIPC也嶄露頭角,IDC預計,到2028年中國下一代 AIPC 年出貨量將是2024年的60倍。端云結合將為下一代AIPC發展的主要方向五月底,微軟Copilot發布了端側模型,基于本地算力可以為用戶提供本地大模型的訓練和功能計算。隨著端側算力的不斷加強,端側模型也可以為PC用戶帶來較好的AI功能體驗,相比
關鍵字:
AIPC AI PC
IT之家 6 月 13 日消息,在 WWDC24 主題演講結束后,蘋果 CEO 蒂姆?庫克(Tim Cook)接受了 Youtube 博主 iJustine、SuperSaf 和 MKBHD 的采訪,討論了 iOS 18 和 Apple Intelligence 等話題。庫克還談到了蘋果與 OpenAI 的合作,以及他對蘋果一些標志性產品發布的看法(甚至包括妙控鼠標)。IT之家注意到,談到將 ChatGPT 集成到 iOS 18 與 OpenAI 的合作時,庫克表示:“對于需
關鍵字:
WWDC Apple AI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研究指出,2024年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仍受到地緣因素與高利率抑制市場動能的影響,整體而言,入門款消費及教育的換機需求為上半年推動市場的積極因素,而下半年仍有待經濟環境回穩以及更多AI
NB機種釋出,刺激企業對于高效能筆記本電腦的升級需求,預期全年出貨量將達到1億7,345萬臺,較2023年成長3.6%。AI筆電滲透率將由2024年的1%,躍升至2025年的20%TrendForce集邦咨詢指出,嚴謹規范下的AI NB新品陸續于今年下半年推出,初代機種售價多在1,0
關鍵字:
AI AI NB 集邦咨詢
ai gpu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i gpu!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i gpu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i gpu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