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ARM對外提供架構授權,同時也提供CPU、GPU、NPU等IP核的授權。但是蘋果只采用ARM的架構,CPU、GPU、NPU等全部自研。而高通的芯片中,CPU是基于ARM的魔改,而GPU是采用Adreno,不是ARM公版的。而華為、聯發科之前不管是CPU,還是GPU都是采用ARM公版的IP核。所以我們看到,蘋果最牛,不管是CPU,還是GPU,都是狂虐安卓芯片。很多人表示,這代表著ARM的公版CPU、GPU不行,所以導致采用ARM公版IP核的芯片們,性能都拉胯,要想性能好,還得學蘋果,放棄掉ARM的
- 關鍵字:
ARM GPU
- IT之家 2 月 3 日消息,NVIDIA 即將推出的新款 Ada GPU(包括 AD106 和 AD107)已逐漸浮出水面,不出意外的話將會在近期,甚至下個月的 GTC 2023 上亮相,并將很快應用于主流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中。根據 @Moore's Law Is Dead 最新消息,這兩款 GPU 雖然外觀看起來跟之前的型號差不多,但芯片面積卻要比上一代要小。據說 Ada AD106 GPU 的尺寸約為 180-190mm2,比 GA106 GPU 小 30% 左
- 關鍵字:
Nvidia GPU
- 2022年11月,AI圈出現一位炙手可熱的新星——ChatGPT,它是由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發布的全新聊天機器人模型,一款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僅僅是AI聊天機器人?ChatGPT使用了Transformer神經網絡架構,也是GPT-3.5架構,這是一種用于處理序列數據的模型,擁有語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尤其是它會通過連接大量的語料庫來訓練模型,這些語料庫包含了真實世界中的對話,使得ChatGPT具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的能力,做到與真正人類幾乎無異的聊天
- 關鍵字:
ChatGPT OpenAI 人工智能 微軟 AI
- 雖然過去人們對通用人工智能(AGI)總有各種抽象的想法,但如今,隨著圖像生成、代碼生成、自然語言處理等AI生成技術的發展,通用人工智能似乎已經走到了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生成式AI是技術底座之上的場景革新,涵蓋了圖文創作、代碼生成、游戲、廣告、藝術平面設計等應用。可以看到的是,以多模態預訓練大模型、生成式AI為代表的AI技術已經來到規模化前夜、爆發前的奇點。一方面,人類對AGI的想象開始具象;另一方面,對AGI前途無量感到震驚的科學家們,則開始著手探討并如何塑造 AGI 的未來。從狹義AI到通用AI到目前為
- 關鍵字:
AI
- 據CNBC報道,谷歌員工一直在測試幾個潛在的ChatGPT競爭對手,這是這家科技巨頭推出應對OpenAI技術的一部分。紐約時報》此前的一篇報道稱,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宣布 "紅色代碼",并加快了人工智能的開發,以便能夠在今年推出至少20種人工智能驅動的產品。現在,CNBC詳細介紹了該公司正在開發的幾個產品,包括一個名為 "學徒巴德 "的聊天機器人,它使用谷歌的LaMDA對話技術。顯然,谷歌管理層要求LaMDA團隊優先開發Chat
- 關鍵字:
ChatGPT AI
- 前言:現今已是2023年了,科技在快速發展,特別是數字智能時代的到來,AI作為核心驅動力量為醫療行業、汽車行業以及AI等行業帶來了巨大轉變。如在醫療行業,應用認知計算技術AI能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將人工智能應用到醫院平臺,能從各種渠道分析訪問者的健康狀況并提供保健相關的洞察力,并與訪問者進行雙向互動。對于患者而言,AI可以幫助自己預知發病時間,并及時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在汽車行業,可以利用AI技術進行自動駕駛,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創造更安全、更高效的出行方式;如在AI行業,人工智能可以自主學習大量而深
- 關鍵字:
NVIDIA GPU AI 思騰合力
- 近幾年,隨著光線追蹤技術的熱度逐漸上升,其技術也逐漸成熟,各大廠商紛紛入局光線追蹤技術。目前,PC端的光線追蹤技術各位消費者都已經屢見不鮮,但是最為廣大的移動市場,光線追蹤技術還處于幾乎空白的領域。1月11日,來自英國的知名芯片IP供應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宣布,推出全新一代GPU知識產權(IP),IMG DXT,本產品將首次引入硬件光追單元,以實現移動端的光線追蹤效果,力求為所有移動設備用戶帶來最先進的圖形技術
- 關鍵字:
移動設備 光線追蹤 GPU Imagination
- IDC于近日發布了《AI與大數據開源生態研究》報告,本報告重點研究了中國AI與大數據開源生態的市場格局、市場進展與未來發展趨勢等內容,能夠幫助技術供應商把握制勝因素,也可使終端用戶了解應用機會、市場空間等。開源技術是人工智能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從最早的開源數據庫、深度學習框架、算法模型,到今天端到端的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再到開發語言,以及底層的開發平臺,人工智能應用開發已不再是簡單的訓練算法模型,而更重要的是打造端到端的AI技術棧。AI與大數據開源以數據庫、AI開發框架等為重點開發領域,未來還將逐步加
- 關鍵字:
AI IDC 大數據 開源生態
-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近日宣布推出IMG DXT。這款開創性的光追GPU將為所有移動設備用戶帶來最先進的圖形技術。從高端設備到主流設備,D系列的首款產品IMG DXT使移動設備制造商能夠根據自己的設計目標將光追技術集成到他們的系統級芯片(SoC)中。目前,移動光追的市場體量還很小。IMG DXT將使光追成為一項主流技術,激發移動游戲開發商和原設備制造商(OEM)對這項技術的興趣與投資。這款GPU可以從節省面積的0.5?RAC(光線加速集群)配置擴展到高性能的4?
- 關鍵字:
Imagination GPU 移動游戲玩家 高級光追技術
- 中國北京 - 2023年1月11日 -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宣布推出IMG DXT。這款開創性的光追GPU將為所有移動設備用戶帶來最先進的圖形技術。 從高端設備到主流設備,D系列的首款產品IMG DXT使移動設備制造商能夠根據自己的設計目標將光追技術集成到他們的系統級芯片(SoC)中。 目前,移動光追的市場體量還很小。IMG DXT將使光追成為一項主流技術,激發移動游戲開發商和原設備制造商(OEM)對這項技術的興趣與投資。 這款GPU可以從節省面積
- 關鍵字:
Imagination GPU 光線追蹤
- 1月11日,達摩院2023十大科技趨勢發布,生成式AI、Chiplet模塊化設計封裝、全新云計算體系架構等技術入選。達摩院認為,全球科技日趨顯現出交叉融合發展的新態勢,尤其在信息與通信技術(ICT)領域醞釀的新裂變,將為科技產業革新注入動力。顛覆性的科技突破也許百年才得一遇,持續性的迭代創新則以日進一寸的累積改變著日常生活。進入2023年,達摩院預測,基于技術迭代與產業應用的融合創新,將驅動AI、云計算、芯片等領域實現階段性躍遷。AI正在加速奔向通用人工智能。多模態預訓練大模型將實現圖像、文本、音頻等的統
- 關鍵字:
達摩院 AI Chiplet
- IT之家 1 月 11 日消息,國產 GPU 廠商摩爾線程昨日舉辦了 GPU 云桌面產品發布會,推出全新 vPC 云桌面虛擬化 GPU 產品 MT vGPU1.0、MT GPU 直通和 MT GPU 加速協議編碼等基于摩爾線程多功能服務器 GPU 的云桌面產品,并聯合合作伙伴推出了多款基于 MTT S2000 的云桌面解決方案,攜手推進摩爾線程 GPU 產品在云桌面領域的落地應用與部署。據介紹,作為國內首個具有自主云桌面 GPU 虛擬化技術的創新企業,摩爾線程發起“摩爾線程云桌面 GPU 加速共
- 關鍵字:
摩爾線程 MTT S2000 GPU
- 隨著5G技術的發展和物聯網的普及,網絡邊緣端數據逐漸由地理上分布廣泛的移動終端和IoT設備所創建,這些在網絡邊緣生成的數據比大型云數據中心生成的數據還要多。與此同時,得益于摩爾定律的突破,人工智能的發展再次迎來新的高潮,大眾耳熟能詳的無人駕駛、智慧醫療、智能家居等理念,都是AI發展的延伸。因此結合邊緣設備、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邊緣智能的出現便順理成章了,邊緣智能不僅可以滿足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對智能設備的高服務質量,還能打破傳統云計算對網絡環境和數據安全的限制。2023年,邊緣智能早已進入人們的視線。邊緣+智能2
- 關鍵字:
ADI MCU AI 微控制器
- IDC在之前發布的市場份額報告基礎上,于近日發布了《中國RPA+AI市場分析,2022》報告。報告對RPA+AI市場生態、主要廠商、行業用戶需求、典型用戶應用現狀、市場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分析。總體來看,中國RPA+AI市場還將保持穩定增長;從技術應用的角度而言,未來RPA+AI將在多個行業迎來規模化應用。技術供應商應關注未來發展趨勢,在產品能力升級、市場生態拓展上把握先機,保持競爭優勢。市場概況:全面普及,穩定增長在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推進的背景之下,RPA+AI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工作流程和業務流程的自動化、
- 關鍵字:
RPA AI IDC
- AI人工智能已經無處不在,NVIDIA似乎準備將它深深地融入顯卡驅動。消息稱, NVIDIA正在開發全新的顯卡驅動,專門用于AI優化、深入提升性能。據說, 這款驅動最快可能第一季度內發布,將帶來平均大約10%的性能提升,最高可達30%。用了什么樣的AI技術暫不清楚,據稱會重點改進指令、吞吐量、硬件利用率、線程、設置。
- 關鍵字:
AI 人工智能 NVIDIA
ai gpu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i gpu!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i gpu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i gpu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