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物聯網(loT)的基礎設施已經非常完善,其適用范圍已經不局限于服務器和數據中心,廣泛使用在我們的家居、辦公和工廠。處于物聯網最外圍的是傳感器,它會將數據采集起來并中繼回云服務或者在本地進行數據處理。傳感器是樓宇智能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可以在無人控制的情況下監測控制環境,帶來非凡的便利性和經濟性,這樣當最后一個人離開房間時,智能的樓宇也不會忘記關燈。傳感器的原型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控制系統,比如通過占用檢測和溫度測量來控制供暖和照明,如今該技術已發展成熟。對于用戶而言,樓宇變得愈加智能,背后其實是其系統智能
關鍵字:
AI PoE PWM
百度近幾年的大會主題,基本都圍繞AI,這幾乎也是百度目前唯一的籌碼。 在剛剛過去的2020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攜眾高管集中展示了一場AI成果“大閱兵”。不同于往屆強調技術突破,今年的大會集中在產品維度,首次公開展示全無人駕駛、發布無線智能耳機、推出虛擬助手度曉曉,展示了小度智能音箱在家庭陪伴和酒店服務場景中的成績,甚至還炫了一把頗具科技感的Apollo未來駕艙。 陣痛變革一年多,百度試圖拋開保守的風格,不斷提速AI商業化。過去兩個季度,百度的在線營銷收入增長放緩、亟待破局,但A
關鍵字:
李彥宏 AI 百度 自動駕駛
前不久,當腦機接口橫空出世的時候,大家驀然回首,我們已經全面進入了一個人工智能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人工智能已經全面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當我們已經熟悉了每天通過小度來控制家用電器,用Siri來撥打電話,用智能投顧來進行投資分析的時候,人工智能其實早就潤物細無聲了。昨天,百度的世界大會召開,我們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人工智能,當百度重新定義人工智能的時候,當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體系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一場全新的AI時空爭奪戰已經開打,百度AI在時間、空間上的爭奪到底優勢幾何?時空爭奪的商業化價值到底在什么地
關鍵字:
百度 AI
完全不懂畫畫,但又想要畫點什么?這在以往可能是天方夜譚。然而,現在Google卻有一項黑科技,就算是你亂涂亂畫,也可以生成有模有樣的畫作!這是怎么做到的?其實是借助了AI技術。autodraw 自動畫畫 Google的“AutoDraw”,可以自動畫畫! 借助搜索引擎的東風,Google這幾年在AI方面可謂名聲赫赫,做出了許多震動業界的項目,例如擊敗李世石柯潔的Alpha Go就是典型。這款和繪畫相關的AI,名字叫做“AutoDraw”,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可以自動繪畫。Google將它做成了一個
關鍵字:
Google autodraw AI
眾所周知,華為在芯片領域面臨著極大的艱難。擁有世界頂級芯片設計能力的海思可能成為“歷史”。然而,華為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仍然有人選擇“質疑”,認為華為又一次消費了“愛國”情懷然而,華為對中國科技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自主研究”之風正在中國科技界興起!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相信大家對人工智能(AI)并不奇怪。人工智能人臉識別、自動駕駛技術等是日常生活之中常用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人工智能技術也需要芯片的支持。上個月,西安十字芯研究院AI加速芯片團隊宣布啟明920芯片研發順利。該測試已經完成,將于9月15日在2
關鍵字:
啟明920 AI 加速芯片
混合云數據分析平臺公司?Teradata?日前宣布增強其Teradata Vantage平臺,使協作和無摩擦的數據科學成為現實。通過顯著增加數據科學家、業務分析師、數據工程師、業務領導和其他可能使用不同工具和語言的人員之間的協作,?Vantage?可以使企業通過更強的數據治理和安全性實現更快的數據價值實現,并降低成本。所有Teradata Vantage客戶免費獲得的主要增強功能包括:●? ?擴展了對R和Python的原生支持,具有調用更多Van
關鍵字:
AI ML
Rambus Inc. 是一家專注于使數據更快更安全并領先業界的silicon IP和芯片提供商。近日,宣布它的?HBM2E內存接口解決方案實現了創紀錄的4 Gbps性能。該解決方案由完全集成的PHY和控制器組成,搭配業界最快的,來自SK hynix的3.6Gbps運行速度的HBM2E DRAM,該解決方案可以從單個HBM2E設備提供460 GB/s的帶寬。此性能可以滿足TB級的帶寬需求,針對最苛刻的AI/ML訓練和高性能的加速器計算(HPC)應用而生。亮點:●? ?完全集成
關鍵字:
HPC AI ML
“老齡少子化”,正在帶來新社會、新政策、新產業。 中國社會擁有全球最大的老齡人口數量。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滑,而2019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4億,國內人口占比18%。住房教育醫療直接成本、養老負擔、機會成本高抑制生育,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即將陷入負增長已經是大勢所趨。 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清晰目標: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 2019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政策;下
關鍵字:
AI 養老 養老社區
當巨頭紛紛入局 AI 智能芯片,甚至從客戶成為競爭對手,寒武紀們的出路又在哪里?隨著登陸科創板和這份半年報的發布,此前籠罩在寒武紀(688256.SH)這家 AI 芯片獨角獸企業上的神秘感正在消失。這份財報并不亮眼,寒武紀今年上半年營收 8720.3 萬元,同比減少 11.0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約為 2
億元。其中,終端智能處理器 IP 授權業務收入為 476.67 萬元,同比減少 85.07%;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收入為 6221.81
萬元,同比減少 5.83%。寒武紀在財報中稱,
關鍵字:
寒武紀 AI 智能芯片
CPU的問題困擾了我們許久,而現在是時候好好解決一下了,不過,除了CPU,我們也應該關注一下GPU了,看看,蘋果、英特爾在GPU上的舉動,就知道GPU同樣也是芯片制造中的關鍵一環。蘋果的版圖中有了GPU不能不說,前一年在喬布斯的領導下,蘋果的發展簡直有些逆天,一款智能手機就單挑其他所有的手機廠商,即便如此,依然不落下風。雖然說這些年蘋果在手機方面的發展一直備受詬病,尤其是在創新方面逐漸乏力,甚至現在不少功能都是安卓的演化而已,但是蘋果自身的實力還是有的,尤其是在芯片方面,依靠自己的A系列處理器,硬是和麒麟
關鍵字:
GPU 英特爾 蘋果
繼數據中心后,英偉達安培(Ampere)架構GPU(圖形處理器)的用途正式拓展至游戲市場。北京時間9月2日凌晨,芯片廠商英偉達發布RTX 30系列GPU新品,并將于9月中下旬陸續上市。英偉達黃仁勛在發布會上稱:“安培架構的顯卡,讓公司跨出(走向)未來的巨大一步。”這是英偉達2018年以來再次更新游戲GPU,首批顯卡包括GeForce RTX 3070、RTX 3080和RTX 3090,三者定位中高端,擁有較強性能。英偉達稱,采用安培架構的RTX 
關鍵字:
英偉達 GPU 芯片
亞馬遜機器人公司副總裁布拉德·波特(Brad Porter)加入人工智能創業公司Scale AI。Scale周一宣布,Brad Porter將擔任首席技術官。圖片來源:彭博社 攝影師:Joe Buglewicz /彭博社Scale AI 的創始人亞歷山大·王(Alexandr Wang )是一名華裔,在新墨西哥州長大。2016 年,19 歲的 他與朋友共同成立了 Sc
關鍵字:
亞馬遜 機器人 AI
蘋果日前宣布自行研發設計可應用在Macbook筆電及iMac桌機的Arm架構Apple
Silicon處理器,業界預期首款A14X處理器最快今年第四季就會采用臺積電5納米制程量產投片。而近期業界傳出,蘋果將會配合Apple
Silicon推出自行研發設計的繪圖處理器(GPU),同樣采用臺積電5納米制程生產,并搭載于明年下半年推出的iMac中。蘋果在今年6月的WWDC開發者大會中宣布,其Mac個人電腦將在未來2年時間內,由英特爾x86架構中央處理器(CPU)過渡到自行研發設計的Arm架構Apple
關鍵字:
蘋果 GPU 臺積電 5納米
據媒體《工商時報》今日報道,業界有消息稱,蘋果將會配合 Apple Silicon 推出其自行研發設計的 GPU 芯片,同樣采用臺積電 5nm 制程生產,并將搭載于明年下半年推出的 iMac 中。了解到,蘋果在今年 6 月的 WWDC 開發者大會中宣布,其 Mac 將在未來 2 年時間內,將 CPU 從由英特爾 x86 架構 CPU 逐漸過渡到 Arm 架構 Apple Silicon。報道稱,業界人士指出,蘋果首款 A14X 處理器已完成設計定案,將在今年年底前借臺積電 5nm 工藝量產。供應鏈人士指出
關鍵字:
iMac 蘋果 5nm GPU
據國外媒體報道,6月份公布了自研Mac CPU計劃的蘋果,還將推出自研GPU,此前就已有外媒報道蘋果自研的Mac處理器采用蘋果GPU,不支持第三方的GPU。而外媒在最新的報道中表示,蘋果自研GPU的代號為“Lifuka”,目前進展順利,將在明年下半年推出。雖然目前還未公布更多的細節信息,但外媒在報道中表示,蘋果自研的GPU較其他廠商的GPU,將有更高的運算能力,也會有更高的能效。自研CPU和GPU,有助于蘋果打造更適合自身的生態系統、改善產品性能,在目前蘋果的硬件產品中,iPhone、iPad和Apple
關鍵字:
蘋果 GPU Lifuka
ai gpu mi300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i gpu mi300!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i gpu mi300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i gpu mi300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