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AI)已成為技術領域最時髦的用語之一,它在廣義上通常用來描述互連的“智能”技術。然而,考慮到AI可以實現的各種不同的功能,以及AI解決方案產出的成果,AI的格局及其開發可以說都十分復雜。事實上,AI技術的特定應用不僅將它從眾多技術中區別開來,還決定了它的開發方式,開發的標準和要求以及需要進行的測試。因此,與其說AI是一種“包括萬象”的技術,不如說是一種定制化解決方案的網絡,用于解決復雜的技術挑戰。最近萊迪思市場營銷副總裁Matt Dobrodziej和TECHnalysis Research
關鍵字:
AI 萊迪思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不斷加速。以人工智能、聯接、云計算為代表的ICT技術與行業深度融合,持續推動數字中國建設與發展。7月24日下午,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最佳成果頒獎儀式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在本次獎項評選中,昇騰人工智能融合賦能平臺(AICE)憑借全棧自主創新、推理訓練一體化、平臺開放生態繁榮等優勢,斬獲十佳首展成果獎。頒獎現場以AI新范式賦能城市治理邁向智能化人工智能融合賦能平臺作為AI新范式,賦能城市、煤礦、公路、電力等領域邁向智能化。在智慧城市領
關鍵字:
昇騰 AI 華為 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
北京時間7月27日,NVIDIA宣布NVIDIA AI Enterprise 2.1全面上市。這款最新版本的端到端AI和數據分析軟件套件經過優化和認證,支持企業在裸機、虛擬環境、容器和云環境中部署和擴展AI應用。 發布亮點:新容器、公有云支持 NVIDIA AI Enterprise 2.1版本使用最新的NVIDIA RAPIDS提供先進的數據科學,使用最新發布的NVIDIA TAO工具套件進行低代碼A
關鍵字:
NVIDIA AI 專業GPU
1 前言:發揮完美的協同創造力在上一期里,從 GAN 模型來說明人機協同創新的
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是人類扮演創新者角色,而 AI 機
器扮演鑒賞者 ( 圖 1)。?圖1于是本期將進一步探討這種典型協同模式中,人類
創新者與 AI 鑒賞者之間,兩者智慧的互補與平衡之道,
以期待發揮整體的最佳創造力。本文里,提出了兩項平
衡原則:● 慢想與快思的平衡;● 探索與直覺的平衡。其實,這兩項是一體的兩面,綜而言之,就是:“探
索性慢想”與“直覺性快思”之間的平衡。當兩者持續
維持均衡時,AI
關鍵字:
202207 人機協同 AI
兩年前,NVIDIA RTX Voice成為頭條新聞,當時疫情迫使數百萬人在家工作,參加他們(技術上)沒有準備好的會議。當時,隨著視頻和音頻錄制PC硬件的價格飆升,人們不得不依賴低質量的設備,如筆記本內置麥克風。事實證明,NVIDIA已經在開發一種技術,可以通過軟件改善音頻質量來解決這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NVIDIA發布了一款名為RTX Voice的測試版技術。RTX語音適用于輸入和輸出設備,其主要功能是噪聲抑制。這項技術依賴于一種非常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完全消除吹風機的聲音。似
關鍵字:
AMD AI 噪聲抑制 Nvidia
據DIY工具包銷售商ElectromMaker報道,NVIDIA Jetson AGX Orin Developer工具包將在Embedded World 2022上展出。ElectromMaker“展示了世界各地制造商建造的激動人心的項目。”當DIY網站的伊恩·巴克利(Ian Buckley)停下來與英偉達DLI認證講師兼智能視頻分析工程師多魯克·桑梅茲(Doruk S?nmez)談論Jetson AGX Orin開發者工具包時,觀眾能夠看到超級強大的AI開發工具包的實際應用。NVIDIA Jetson
關鍵字:
開發者工具包 Nvidia AI
當前,消費級、醫療、工業等智能監測設備迎來爆炸性增長。隨著這些設備越來越智能,逐步承擔起環境和人的主動監測功能,并實時提供預測性響應,包括告警、執行或推薦操作等等。不過,智能響應的優劣,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內置傳感器所收集數據的精度和廣度。由此,傳感器的更新迭代變得尤為關鍵。對于傳感器應用設計工程師來說,如何利用有限的產品空間布局最小化的傳感器模塊,同時保持高精度并延長電池壽命,是面臨的巨大挑戰。為了解決挑戰,一般有兩種應對思維:一是最大化元器件和系統操作的能效比,一是投資研發新型低功耗架構。在ADI看來,第
關鍵字:
傳感器 模塊電源 AI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零售市場,以人工智能(AI)、計算機視覺、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化創新技術正在成為零售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基于此,英特爾與漢朔科技、微軟圍繞零售場景的AI基礎設施創新、AI應用優化等方面進行了密切合作,推出了基于英特爾?架構的數字門店與自助收銀防損方案,以解決貨架商品管理、自助收銀、商品防損等環節中的棘手問題,為全球零售客戶帶來更大價值。 ? ? ? ? ? ? ? ? ? ? ?
關鍵字:
英特爾 漢朔科技 微軟 智慧零售 AI
全球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瑞薩電子今日宣布,在獲得Reality AI股東及監管機構批準后,于2022年7月19日完成對嵌入式AI解決方案優秀供應商——Reality Analytics, Inc.(Reality AI)的收購。 Reality AI總部位于美國馬里蘭州哥倫比亞市,為汽車、工業和消費類產品中的高級非視覺傳感提供廣泛的嵌入式AI和微型機器學習(TinyML)解決方案。將Reality AI卓越的AI推理技術與瑞薩電子廣泛的MCU和MPU產品相結合,將實現機器學習和信號處理的無縫銜接
關鍵字:
瑞薩電子 Reality AI 收購
意法半導體(ST)推出NanoEdge AI Studio V3自動化機器學習工具,提供兩個額外的機器學習算法系列、簡化的數據記錄及翻新的用戶接口。因此,該工具涵蓋了更多使用案例,可幫助嵌入式開發人員更好理解及使用。 圖一 : NanoEdge AI Studio V3自動化機器學習工具什么是NanoEdge AI Studio?建立機器學習應用的挑戰長久以來,期望采用機器學習的公司,為了收集長達數個月的大量數據,必須聘用一名或多名數據科學家來整理,并建立AI模型。然后,再藉由嵌入式開發人員將該
關鍵字:
NanoEdge AI 嵌入式系統 ST
隨著元宇宙題材發酵,制造業智能工廠在AI、物聯網、數字孿生、AR/VR等技術導入后,人機接口(HMI)智能化腳步也愈來愈快。其中,高彈性、視覺性、可靠性,將是其發展的三大趨勢。麥肯錫(McKinsey)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全球企業與消費者2022年投入元宇宙有關的投資金額已超過1200億美元,預估2030年年度支出總額可能高達5兆美元;彭博情報(Bloomberg Intelligence)預估,2024年元宇宙市場規模將達8000億美元,跨產業鏈商機涵蓋資通訊、半導體、制造業、服務業、金融業、教育業等領域
關鍵字:
元宇宙 智能工廠 AI 物聯網 數字孿生 HMI 工業4.0
英特爾正式推出了首套開源AI參考套件,旨在讓企業能夠在本地、云端和邊緣環境中都更易于部署AI。這些在英特爾On產業創新峰會(Intel Vision)上率先公布的參考套件包括AI模型代碼、端到端機器學習管道說明、庫和用于跨架構運行的英特爾oneAPI組件,讓數據科學家和開發者能夠學習如何更快速、更簡單地在醫療、制造、零售和其他行業部署準確性更高、性能更優和總落地成本更低的AI。 英特爾副總裁兼人工智能和分析部門總經理李煒博士表示:“在開放和眾創的環境中,創新才能蓬勃發展。不管是包括各種已優化的流
關鍵字:
英特爾 開源 AI
AMD日前宣布,將于明年推出下一代加速計算卡“Instinct MI300”。除了工藝升級5nm,架構升級CDNA3,還會首次融入CPU核心,基于最新的Zen4架構,還有Infinity Fabric高速總線、nfinity Cache無限緩存、HBM高帶寬內存等,通過3D小芯片立體封裝合為一體。 AMD宣稱,MI300 AI訓練性能提升預計可以超過8倍,AI能效則提升超過5倍。近日,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舉辦的第79屆高性能計算用戶論壇上,
關鍵字:
AMD AI 加速計算卡
2022年7月12日,九章云極DataCanvas公司重磅發布又一突破性開源技術成果——YLearn因果學習開源項目,并成功舉辦線上發布會。發布會以“從預測到決策,可理解的AI”為主題,特邀因果學習&人工智能領域專家:九章云極DataCanvas聯合創始人暨CTO尚明棟,CSDN創始人&董事長、極客幫創投創始合伙人蔣濤,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崔鵬以及YLearn研發團隊,共同探討當前因果學習在學術界、產業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推動因果科學的快速發展。YLearn——打開“自
關鍵字:
AI 智能計算 九章云極
人工智能(AI)算法包含三個基本核心要素:1) 具備測量能力;2) 知道其中有多少測量需要進一步處理;3) 并行處理多路輸入的能力。是德科技全球企業和產品營銷副總裁 Jeff Harris系統的潛力是指它的可測性以及可達到的測量深度,而潛力的發揮則指的是決定系統必須將哪些方面的測量結果發送給處理器進一步處理。最后,傳感器融合指的是了解如何以正確的比例將不同傳感器的測量結果合并在一起,算法的智商有多高,推理的潛力有多大,這是我們探索的關鍵。通過反饋環路增強傳感器融合,算法將能夠校驗和糾正自身的邏輯
關鍵字:
是德科技 測量 AI
ai 模型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i 模型!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i 模型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i 模型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