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全球領先的創新 NAND 閃存解決方案提供商,Solidigm推動存儲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從122TB大容量SSD到液冷企業級SSD,Solidigm在助力客戶發展的路上始終前行。在今日開幕的2025年全球閃存峰會上,Solidigm亞太區銷售副總裁倪錦峰在主題演講中,詳細介紹了Solidigm的創新之道——高性能存儲如何在性能、容量和能耗上呈現出適合AI時代存力需求的“新范式”。Solidigm亞太區銷售副總裁倪錦峰向現場觀眾展示Solidigm 122TB D5-P5336 SSD倪錦峰先生指出,
- 關鍵字:
Solidigm SSD AI存儲
- SSD?對于提升?PC?及客戶端設備的用戶體驗和系統性能至關重要。Micron Technology Inc.近日宣布,推出美光?2600 NVMe? SSD,專為原始設備制造商(OEM)設計的高性價比客戶端存儲解決方案。2600 SSD?搭載業界首款應用于SSD的第九代?QLC NAND(G9 QLC NAND),并采用美光創新的自適應寫入技術(Adaptive Write Technology?,AWT),在兼顧?QLC?
- 關鍵字:
美光 自適應寫入 QLC NAND
- 縱觀整個電子行業,往更高密度的集成電路發展無疑是主流趨勢。相對于邏輯電路追求晶體管密度提升,類似于FLASH NAND這樣的非易失性存儲還需要考慮到電子的穩定保存,單純的提升制造工藝并不能很好的解決所有存儲問題,在穩定保存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存儲密度才能確保新技術、新產品可持續發展,存儲單元向上要空間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因此在SLC(Single-Level Cell)之后才有MLC(Multi-Level Cell),TLC(Triple-Level Cell),以及日漸成為主流的QLC(Quad-Lev
- 關鍵字:
AI推理 QLC NAND Flash
- 2025年第一季因新一代AI產品在組裝環節遭遇挑戰,以及北美地區長期累積的庫存仍待消化等負面因素,主要客戶皆大幅縮減訂單規模,enterprise SSD平均售價因此顯著下滑近20%,導致前五大enterprise SSD品牌廠第一季營收皆呈現季減。TrendForce最新調查顯示,第二季逐漸改善,隨著NVIDIA新一代芯片出貨持續擴大,北美地區AI基礎建設的布建需求跟著成長,加上中國大陸云端服務廠(CSP)業者不斷提高其數據中心的儲存容量,皆為enterprise SSD市場注入新動能,預計第二季整體營
- 關鍵字:
AI SSD
- 在當今數字化浪潮中,無線通信技術、定位技術以及數據存儲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商業格局。在此背景下,5 月 21 日于北京顏料會館,Qorvo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媒體日活動,來自Qorvo的專家齊聚一堂,深入探討了Wi-Fi 8、超寬帶(UWB)技術及AI時代企業級SSD電源管理方案的最新進展與未來趨勢,為在場的媒體呈現了一場前沿技術的盛宴。 每年的媒體日開場表演都是十分令人期待的,今年就安排了新式古彩戲法表演,為在場的各位上演了一場小品與戲法結合的歡樂時光。Qorv
- 關鍵字:
Qorvo Wi-Fi SSD
- 據消息人士透露,三星計劃在下個月停止接收MLC NAND芯片的訂單,標志著其將逐步退出MLC NAND(多層單元NAND)業務。同時,三星還提高了MLC NAND的價格,促使部分客戶開始尋找替代供應商。LG顯示(LG Display)正是受影響的客戶之一。該公司此前在其用于大型OLED面板的4GB eMMC(嵌入式多媒體卡)中使用三星的MLC NAND。目前,LG顯示正在尋求其他供應商,以填補這一空缺。據悉,LG顯示此前的eMMC產品還使用了ESMT和鎧俠的產品。其中,ESMT的eMMC采用了三星的MLC
- 關鍵字:
三星 MLC NAND TLC QLC
- Sandisk?閃迪于近日正式發布其采用先進 PCIe? Gen 5.0 技術的WD_BLACK? SN8100 NVMe? SSD,推動客戶端 SSD 產品發展。這款先進的內置 SSD 順序讀取速度高達14,900 MB/s[1],容量高達8TB[2],專為高性能游戲、內容創作和人工智能(AI)工作負載設計。隨著游戲圖形技術的革新、4K 和 8K 高質量內容以及 AI 應用的普及,如今的玩家和專業人士需要能夠進一步強化 PC 性能的存儲
- 關鍵字:
Sandisk 閃迪 WD_BLACK SN8100 NVMe SSD PCIe Gen 5.0
- 快科技5月4日消息,Cerabyte表示,其新型玻璃存儲器的使用壽命可達5000年。據TH報道,近日,存儲初創公司Cerabyte分享了一段視頻,對其玻璃存儲介質進行了嚴苛測試。該公司取下其玻璃存儲介質的薄片,放入裝滿鹽水的水壺中煮沸(100°C)。然后,為了進一步測試,又將其放入披薩烤箱中烤制(250°C)。這段耐久性演示就是為了證明,在極端環境下,Cerabyte玻璃存儲器上的數據依然“100%完好無損”。Cerabyte成立于2022年,總部位于德國,致力于通過將一種“像象形文字一樣耐用”的數據存儲
- 關鍵字:
存儲 硬盤 SSD HDD
- 唯一比超快 SSD 更好的是超快 SSD,它不需要散熱器來保持其速度。PNY CS2150 承諾了這一點,它在纖巧的包裝中使用了更新的控制器技術,讓人很難相信這種水平的性能只是點擊一下就完成了。PNY 從事內存業務已有相當長的時間,對于 SSD,它可能以提供價格實惠的 second-look 驅動器而聞名。這意味著驅動器以通常較低的價格與使用相同硬件的大品牌競爭。此策略的一部分意味著擁有較小的容量范圍,尤其是使用較新的 SSD 硬件,以最流行的容量實現凈銷售額。許多其他公司都這樣做,而且通常范圍更大——我
- 關鍵字:
PCIe5.0 SSD
- 4月3日消息,金士頓即將推出其首款面向消費者的PCIe 5.0 SSD——Kingston Fury Renegade G5。根據相關報道,這款SSD將采用慧榮的SM2508主控,而非群聯的主控,預計使用美光的232層3D TLC NAND。這款SSD將提供1TB、2.TB和4TB三種容量版本,暫時沒有512GB和8TB版本,其中,4TB版本的讀取速度高達14.8GB/s,寫入速度為14GB/s,幾乎達到了PCIe 5.0接口的極限。較小容量版本的速度略低,1TB版本的讀取速度為14.2GB/s,寫入速度
- 關鍵字:
SSD 金士頓
- AI推論快速成長,QLC NAND Flash成為企業級儲存解決方案的新寵。 相較于傳統的TLC NAND,QLC具備更高存儲密度與更低成本,適合以讀取為主的AI推論工作負載。 法人分析,臺廠如群聯、威剛、宇瞻等存儲器模組廠,有望從中受惠。根據調研機構預測,2025年QLC NAND產能將達250.48億Gb,占NAND總產能的22.2%,滲透率逐步提升。AI推論服務器主要負責分析以及處理大量數據,而這類應用訪問模式以讀取為主,寫入頻率相對較低,正好契合QLC SSD的特性。QLC NAND有更高存儲密度
- 關鍵字:
AI推理 QLC NAND Flash
- 3月13日消息,除了首款商用級PCIe 5.0 SSD PC450,長江存儲還披露了首款企業級PCIe 5.0 SSD,型號為“PE511”。它采用長江存儲新一代晶棧4.0閃存,相比于現有的PE321首次增加了16TB、32TB的大容量版本,同時保留3.84他、7.68TB,而最小的1.92TB直接淘汰。接口形態在U.2之外,還新增加了E3.S。由于采用了PCIe 5.0接口,整體性能可提升多達100%,直接翻番,但暫未公開具體數據。在耐久度方面也提升了20%,支持每天4次全盤寫入。發布時間暫時不詳,估計
- 關鍵字:
長江存儲 PCIe5.0 SSD 存儲
- 由于許多汽車制造商希望減少車輛中的組件數量,因此 eCockpit 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ADAS) 功能的添加反而促使他們增加組件數量。在這場拉鋸戰中,有沒有辦法通過使用虛擬化來減少存儲單元的數量以及減少常用數據的重復副本,從而在應用程序之間共享存儲?本文著眼于單根輸入/輸出虛擬化 (SR-IOV),以及它如何成為整合和減少軟件定義汽車 (SDV) 中所需存儲量的可能解決方案。單根輸入/輸出虛擬化 (SR-IOV) 與虛擬機管理程序SR-IOV 已經存在多年,但它主要針對企業網絡應用程序,以幫
- 關鍵字:
SR-IOV SSD 虛擬機管理程序 eCockpit ADAS
- 3月7日消息,美光推出了一款新的基于PCIe 6.x協議的固態硬盤原型產品,順序讀取速度達到了驚人的27GB/s,成為目前全球最快的PCIe 6.x SSD。這一速度不僅超越了美光去年推出的26GB/s的PCIe 6.x SSD,更是將現有PCIe 5.0 SSD的性能遠遠甩在身后。在數據中心連接解決方案提供商Astera Labs的展示中,美光的PCIe 6.x SSD原型搭配了Astera Labs的Scorpio P系列交換機,該交換機擁有64個PCIe 6.x通道和四端口架構。此外通過NVIDIA
- 關鍵字:
美光 PCIe 6 SSD
qlc ssd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qlc ssd!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qlc ssd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qlc ssd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