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2018年12月,新基建的概念第一次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中,提出“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自此,新基建開啟了中國經濟建設的新賽道,也成為了疫情后培育經濟新勢能、推動傳統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5G時代的來臨,意味著科技將推動城市進入數字化新時代,新基建下,也讓我們的擁抱未來產生無限可能。5G新基建:新基建之首2020年4月20日,經過了一年多的醞釀與發展,國家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
- 關鍵字:
5G 新基建 投資
- 8月17日消息,17日上午10時許,深圳市市長陳如桂朗聲宣布,深圳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深圳率先進入5G時代。這是發生在“點亮深圳
5G智慧之城發布會”上的一幕,深圳5G基站已累計建成超過4.6萬個,基站密度國內第一,由此成為全球5G第一城。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宣布,深圳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5G發展工作,2019年印發《深圳市關于率先實現5G基礎設施全覆蓋及促進5G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把深圳打造成為全球5G發展高地,始終走在5G時代最前列”的宏偉目標。全市上下堅
- 關鍵字:
5G
- 8月17日上午,深圳市市長陳如桂正式宣布深圳市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深圳率先進入5G時代。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賈興東表示,截至8月14日,深圳已建成46480個5G基站。目前,深圳5G產業規模、5G基站和終端出貨量全球第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全球5G應用初期面向個人為主,面向行業的融合應用仍處于探索期,在5G三大應用方向中,智慧化生活占比達57.4%,在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在行業應用領域,智慧醫療、新聞媒體、智慧城市、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占比70%,將成為5G先鋒應用領域
- 關鍵字:
深圳 5G
-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從供需兩側對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造成巨大沖擊。怎樣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如何發展新基建新動能?中國在5G研發上有哪些優勢和挑戰?是否要換5G套餐和手機? 就上述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胡堅波在接受央視專訪時做出了回應。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是非常需要緊迫解決的大問題 對工信部而言,下半年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回答央視提問時表示,先要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這是一個“非常需要緊迫解決的大問題”,還要幫扶中小企業發展,這事
- 關鍵字:
5G 手機 基礎設施
- 全球領先的低功耗可編程器件供應商 萊迪思半導體公司 近日宣布,推出Lattice Sentry?解決方案集合和SupplyGuard?供應鏈保護服務。Sentry是一系列優質資源的組合,包括可定制化的嵌入式軟件、參考設計、IP和開發工具,可加速實現符合 NIST平臺固件保護恢復(PFR)指南 的安全系統。萊迪思SupplyGuard將Sentry提供的系統保護拓展到了當今充滿挑戰、快速變化的供應鏈中,通過交付出廠鎖定的設備,保護其免受克隆和惡意軟件植入等攻擊,同時實
- 關鍵字:
OEM NIST 5G
- 即便是在目前的陰霾籠罩下,高通和華為這兩家中美通信行業的領軍企業,依然存在著競爭合作的平衡點。 麒麟芯片即將停產 無米之炊,扼腕嘆息。華為終端CEO余承東前幾天坦承,受美國政府第二輪制裁打擊,華為芯片將在9月15日之后停止生產。華為即將發布的旗艦新品Mate 40將搭載5nm工藝的麒麟9000芯片(原先命名為1020),但這也是臺積電為華為代工的最后一代芯片,除非美國政府解除對華為的制裁措施。 盡管麒麟芯片自身取得了諸多技術突破,但在芯片制造領域,中國國內芯片制造廠商的工藝制程依然明顯
- 關鍵字:
芯片 華為 高通 5G
- 5G到底算不算先進技術?這個問題早在2019年初已經惹起過很大的爭議,當時有通信專家斷言,5G將是一個徹底的失敗通信技術,因為它既不先進,也不成熟!其從兩個層面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一是技術,二是需求。技術方面,5G技術大部分沒有更新(調制和OFDM),就算是最響亮的massiveMIMO技術之前也有,也可以應用在4G網絡上(多扇區),總而言之,5G技術沒有比4G有突破性的提高,談不上進步。需求方面,5G的大帶寬、高速率等特性并沒有市場,因為人們對于網絡的需求基本上可能通過4G和wifi滿足,而工業化的需求則
- 關鍵字:
5G
- 4年前,印度首富穆凱什·安巴尼通過其信實工業旗下的吉奧平臺公司(Jio Platforms Ltd.,簡稱Jio),顛覆了印度的通信市場格局,如今,這個故事有了續集。 在近日召開的信實工業公司股東大會上,董事長穆凱什·安巴尼表示,信實工業旗下的吉奧平臺設計和研發了一套完整的5G系統,一旦頻譜可用就可以開展測試。 這一次,吉奧平臺想擺脫的是對傳統電信設備商巨頭的技術依賴,希望借助5G讓自己在半年之內變身為一個5G設備的供應商,并向全球其他運營商進行技術出口。 作為印度最大的無線
- 關鍵字:
印度 運營商 5G
- 為推動疫情后經濟復蘇,為未來經濟帶來增長新動能,以新價值、新機遇為主題的華為5“機”峰會于上海舉辦。沙利文咨詢總監郭銘出席此次峰會并作演講“5G+計算,構筑無處不在的端邊云協同計算形態”。他表示,未來數據將端邊云協同計算,也為行業帶來三個新機遇。郭銘認為,站在5G尚未商業化的今天,人們很難看清未來5G會賦予哪種應用場景最全面、最深度的發展,且目前已經出現了4G無法滿足的應用場景,更不用說車聯網、智慧工廠等大型場景,不僅4G無法實現,對于5G來說也有著很大的挑戰。第一個挑戰是如何處理大量數據。根據沙利文研究
- 關鍵字:
5G 算力 ARM架構 CPU
- 美國政府全面封殺華為,但有消息指,美國芯片制造商高通(Qualcomm)正游說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希望白宮取消向華為出售高科技零件的限制,形容禁令只會導致其他競爭者漁人得利。華爾街日報8月8日取得高通向華府的簡報,指美國的出口限制無法阻止華為采購需要的部件,同時可能導致每年數十億美元從華為的生意利潤流入臺灣的聯發科技及韓國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美國聯邦政府將華為列入出口黑名單,限制對其出口,商務部之后規定,美國的芯片生產商與華為有生意來往前,須申請出口許可。高通則認為有關限制令公司每
- 關鍵字:
高通 華為 5G
- 網易科技訊 8月6日消息,聯發科技今天宣布與英特爾攜手合作的5G個人電腦方案近期取得重要進展,日前通過5G調制解調器數據卡的開發與認證,成功將5G體驗帶入下一代個人電腦,首批終端產品將于2021年初問世。聯發科技為英特爾個人電腦提供5G連接的T700 5G調制解調器已在實際測試場景中成功完成5G獨立組網(SA)呼叫。據介紹,聯發科技T700調制解調器支持Sub-6GHz頻段5G網絡的非獨立(NSA)與獨立組網(SA),提供更快度、可靠且穩定的5G連接。消費者無論在家中還是在路上,都能以高速的5G網絡瀏覽網
- 關鍵字:
聯發科技 英特爾 5G
- 8月5日消息,智通財經透露,高通原本交由三星代工的5納米產品,因三星開發進度出現問題,高通近期緊急向臺積電下訂單,將原訂在三星投產的調制解調器芯片“X60”,以及旗艦級處理器芯片“驍龍875”大量回歸至臺積電生產,預計2021年下半年開始生產。近期三星在制程開發過程中出現問題,高通為了不耽誤產品進度,回頭找臺積電求援。臺積電表示不評論客戶訂單情況,高通對此消息也暫不予置評。一般來說,高通為了策略考量,將產品分散至臺積電、三星等晶圓廠生產,先前一度傳出驍龍875與X60代工單由臺積電拿下,但最后高通仍找三星
- 關鍵字:
三星 5納米 高通 5G 臺積電
- 近日,一則“洛陽聯通休眠5G基站降低能耗”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5G建設是否過快過剩?休眠5G基站又是否會影響用戶使用?成為各界十分關心的問題。 實際上,除了5G的話題之外,還有大批網友反饋感受到4G網速在變慢,質疑運營商為了推廣5G故意對4G網絡進行限制。 面對外界質疑,運營商們紛紛喊冤。背后真相究竟如何? 5G基站定期休眠為哪般? 據悉,洛陽聯通近期對已經入網的中興5G基站射頻單元設備(AAU),分不同時段定時開啟空載狀態下的深度休眠功能,從而實現智能化基站設備能耗管控的目的。 這一消息在
- 關鍵字:
5G 基站 AAU
- ADI今日宣布與英特爾公司攜手開發應對5G網絡設計挑戰的靈活無線電平臺,這款平臺有助于客戶以更低的成本更迅速地擴展其5G網絡規模。新型無線電平臺集成了ADI射頻(RF)收發器的先進技術和英特爾Arria 10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的高性能和低功耗特性,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套新的設計工具,使其能夠更輕松地創建優化的5G解決方案。 ADI公司與英特爾攜手開發應對5G網絡設計挑戰的無線電平臺 隨著
- 關鍵字:
ADI 英特爾 5G 無線電平臺
-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中國和歐洲設備商占據全球5G基站85%的市占,瑞典愛立信(Ericsson)、中國華為(Huawei)、芬蘭諾基亞(Nokia)為三大供應商。截至2020上半年,中國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已在中國建立超過25萬個5G基站;至2020年底將部署60萬個,預計覆蓋中國第二級行政區以上城市。另外,中國新型基礎建設如5G網絡、全光網路等建設也將替華為注入商機,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預估,至2025年中國將有超過1/4的移動設備
- 關鍵字:
2020 5G 基站
5g-a模組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5g-a模組!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5g-a模組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5g-a模組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