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目前是全球計算機、手機、通信設備、消費類電子等產品的主要產地和出口基地,主要產品產量占據全球50%以上。尤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外商投資企業(yè)的引入和內資企業(yè)的崛起,伴隨互聯網、移動通信、消費電子產業(yè)近十年的蓬勃發(fā)展,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
海關統計顯示,2013年全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總值達到3199億美元,同比增長29%,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出口額為880億美元,同比增長63%;進口額為2322億美元,同比增長20%,均保持高速增長。貿易逆差為1441億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通信設備
- 政府的支持確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把2014年稱作中國集成電路產業(yè)崛起的元年還不好妄下斷言,畢竟產業(yè)要發(fā)展需要的是市場自身的生命力,需要的是資本運作和技術研發(fā)相結合的良好體制環(huán)境。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3G
- 我們看好中國集成電路產業(yè)各環(huán)節(jié)整體崛起,設想在未來,展訊/RDA/聯芯科技設計基帶和AP芯片,由中芯國際先進制程工廠進行晶圓制造,并在長電科技完成封裝測試,最后到達中華酷聯三星LG等終端廠商,并銷往全世界消費者手中,這就是集成電路產業(yè)的中國夢,這些產業(yè)鏈龍頭公司即我們建議重點關注的“旗艦組合”。
展訊/RDA
展訊、RDA是大陸除海思外最大的兩家芯片設計公司。展訊強于基帶,RDA強在射頻,從這個角度,兩家業(yè)務具有互補性;但同時,兩家都對客戶提供集成了RF、BB的套片
- 關鍵字:
展訊 集成電路
- 中國目前是全球計算機、手機、通信設備、消費類電子等產品的主要產地和出口基地,主要產品產量占據全球50%以上。尤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外商投資企業(yè)的引入和內資企業(yè)的崛起,伴隨互聯網、移動通信、消費電子產業(yè)近十年的蓬勃發(fā)展,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
雖然業(yè)界多次傳出,我國新一輪集成電路支持政策即將出臺,但是在產業(yè)政策得到貫徹執(zhí)行之前,國內集成電路市場依然會面臨“外資為王”的尷尬處境,大量產品必須依靠進口才能滿足工業(yè)生產所需,年進口總額將依然保持增長趨勢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通信設備
- 2月18日全國物聯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講話中指出,著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傳感器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著力在工業(yè)等8個領域開展物聯網應用示范和規(guī)模化應用;著力統籌推動物聯網整個產業(yè)鏈協調發(fā)展。
這也是2013年2月份國務院出臺《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后的又一次國家層面對物聯網產業(yè)發(fā)展的全面部署。不過記者注意到,原定于2013年底陸續(xù)出臺的多個專項行動計劃并沒有如期出臺。
作為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與云計算的熱潮在2013年似乎已
- 關鍵字:
物聯網 集成電路
- 日前,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表示,關于促進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的綱要文件已經獲批,月底前會下發(fā)。
據悉,綱要以財政扶持與股權投資基金方式,爭取更多資金進入集成電路產業(yè),形成對社會資金的示范引領作用,吸收各類社會資源和資金進入。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兼并重組將是產業(yè)發(fā)展主題,為進一步整合產業(yè)優(yōu)勢資源,集成電路企業(yè)對上市、退市以及兼并重組等手段的運用將更加靈活。
新政扶持龍頭企業(yè)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表示,有關促進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的新政將建立一個長效的產業(yè)發(fā)展激勵政策,&l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工信部
- 我國集成電路(ic)設計產業(yè)確實存在發(fā)展的機遇
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yè)正走向成熟,技術推動轉向市場拉動,摩爾定律一定程度已經失效。世界半導體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已經從1990—2000年的15%,下降到2000—2010年的1.7%。同時,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呈現出從技術工藝主導轉向日益依賴于下游電子產品需求拉動的發(fā)展趨勢。中國是全球重要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本土的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消費電子的市場規(guī)模不斷增長,在汽車電子、工業(yè)互聯網等領域也將占據重要的份額,中國ic市場地位
- 關鍵字:
ic設計 集成電路
- 2月20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與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電科技)共同投資1.5億美元(中芯國際占51%,長電科技占49%),建立具有12英寸5萬片/月凸塊加工(Bumping)及配套測試能力的合資公司。同時,長電科技將就近建立配套的后段封裝生產線,為針對中國市場的國內外芯片設計客戶提供優(yōu)質、高效與便利的一條龍生產服務。
凸塊是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前段工藝良率測試所必需的,也是未來3D晶圓級封裝技術的基礎。隨著移動互聯網市場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以及40納米及28納米等先進IC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集成電路
- 電子產品世界,為電子工程師提供全面的電子產品信息和行業(yè)解決方案,是電子工程師的技術中心和交流中心,是電子產品的市場中心,EEPW 20年的品牌歷史,是電子工程師的網絡家園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天線效應 等離子 充電損傷 跳線法
- 據外媒報道,據最新McClean報告預測數據顯示,半導體總出貨量(集成電路和光電傳感分立元件以及O-S-D設備)預計將恢復周期性增長,并在2016年首次超過一萬億。
半導體總出貨量將于2016年首超1萬億
如圖1所示,半導體在2016年出貨量預計將從1978的326億增加到10058億,38年間年均增長率達到9.4%。由于全球經濟低迷,從2008年到2013年半導體產品平均年增長率只有5%,但預計從2013年到2018年年增長率將增8%,全球經濟恢復增長勢頭,電子系統市場運行更健康
- 關鍵字:
半導體 集成電路
- 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半導體行業(yè)高度期待的新一輪集成電路產業(yè)扶持規(guī)劃有望近期出臺。本次扶持規(guī)劃將從兩個維度來促進我國集成電路的產業(yè)發(fā)展。
首先是各個省份要成立致力于芯片國產化的產業(yè)基金,資金由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社會資金三部分構成。該基金將扶持一批企業(yè)和企業(yè)的重點項目,而多個省份的參與,也將進一步明確從上游到下游,以及周邊原材料(行情 專區(qū))產業(yè)的配套。我國集成電路的產業(yè)版圖,將在該規(guī)劃的實施下進一步明朗。
另外一個層面是配套政策的支持。此次集成電路產業(yè)扶持規(guī)劃將會動用相關各部委、財稅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半導體
- 我們總喜歡提跨越式發(fā)展,希望走捷徑,做著趕英超美的白日夢。想要真正在技術和市場上領先,必須要一點一滴積累。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IC設計
- 我國集成電路(ic)設計產業(yè)確實存在發(fā)展的機遇
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yè)正走向成熟,技術推動轉向市場拉動,摩爾定律一定程度已經失效。世界半導體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已經從1990—2000年的15%,下降到2000—2010年的1.7%。同時,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呈現出從技術工藝主導轉向日益依賴于下游電子產品需求拉動的發(fā)展趨勢。中國是全球重要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本土的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消費電子的市場規(guī)模不斷增長,在汽車電子、工業(yè)互聯網等領域也將占據重要的份額,中國ic市場地位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摩爾定律
- 集成電路是現代電子設備最為核心的部分,我國作為全球電子產品消費大國,集成電路需求市場一直保持增長態(tài)勢,但由于國內技術儲備的不足,工業(yè)成品與國際主流存在代差,大量中高端集成電路產品依靠進口,芯病問題嚴重。
眾所周知,我國在電子產品領域,除開現今的智能操作系統以外,大部份硬件設備都可以做到國產,雖然部分性能上有一定差距,但也足以替代外資產品。可唯有一點,即集成電路技術,嚴重受到基礎技術不足的制約,設計與制造也國際主流存在代差,而集成電路的好壞,直接與電子產品信息處理能力及能耗掛鉤。國內生產技術不
- 關鍵字:
智能電網 集成電路
- 集成電路是現代電子設備最為核心的部分,我國作為全球電子產品消費大國,集成電路需求市場一直保持增長態(tài)勢,但由于國內技術儲備的不足,工業(yè)成品與國際主流存在代差,大量中高端集成電路產品依靠進口,芯病問題嚴重。
眾所周知,我國在電子產品領域,除開現今的智能操作系統以外,大部份硬件設備都可以做到國產,雖然部分性能上有一定差距,但也足以替代外資產品。可唯有一點,即集成電路技術,嚴重受到基礎技術不足的制約,設計與制造也國際主流存在代差,而集成電路的好壞,直接與電子產品信息處理能力及能耗掛鉤。國內生產技術不足,
- 關鍵字:
物聯網 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介紹
一、概述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二極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制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后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這樣,整個電路的體積大大縮小,且引出線和焊接點的數目也大為減少,從而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