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面對新概念、新技術、新應用的不斷涌現,應如何穿越技術周期,讓前沿研究能夠快速轉化為真正有利于產業和大眾的應用? 近日,在“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南京英麒智能科技2023探索創新日”上,英特爾研究院副總裁、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發表了題為“智·變 拓·界”的主題演講,分享了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對數字化時代半導體行業技術創新的思考,及在諸多前沿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 智:數智賦能 大勢所趨 中國數字經濟正在“量質齊升”,勢頭正好,據中國信通院預計,
關鍵字:
英特爾 萬億時代
2023 IWD大會 上海站已開啟!!!席位有限,免費報名~WTM活動 | 女性創業者品酒交流會,邀請函限量發放中煙花三月,草長鶯飛,一個期盼已久的春天終于到來,每一個待放的生命都柔軟而充滿力量,延展著無限可能。一如春日里的她們,溫柔而堅定,勇敢出發,一路高歌,如春風般得意,如春光般燦爛。時光尚好,不如在今天來赴一場 "勇敢之旅",加入一年一度的?Women Techmakers (WTM)?大會,與全球女性開發者共同慶祝國際婦女節,歌頌每一個為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
關鍵字:
科技 女性 英特爾 OpenVINO
近期,所有人的目光——尤其是投資者的目光——都集中在英特爾的數據中心業務上。?日前,英特爾公司Sandra Rivera、Greg Lavender和Lisa Spelman主持了一場網絡研討會,聚焦公司的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業務部門,詳細介紹了英特爾最新的市場預測、硬件計劃以及如何通過軟件賦能開發者。?網絡研討會展示了英特爾數據中心業務的最新情況。其中包括有關未來幾代英特爾?至強?芯片的信息、第四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代號Sapphire Rapids)的最新進展,以及英特爾硬
關鍵字:
英特爾 投資者網絡研討會
3月29日晚,Intel舉辦了一場數據中心與人工智能事業部投資者網絡研討會,公布了2023-2025年的至強平臺路線圖,包括四款新品的重磅消息。首先來看整體路線圖。今年初,Intel發布了代號Sapphire Rapids的第四代至強可擴展平臺。今年第四季度,Intel將發布Emerald Rapids,首次確認將隸屬于第五代產品。2024年就精彩了,上半年首先推出首款純小核、Intel 3工藝的Sierra Forest,緊隨其后就是同樣Intel 3工藝、但采用純P大核的Granite Rapids,
關鍵字:
英特爾 人工智能 至強 工藝
3月30日消息,美國時間周三,美股收盤主要股指全線上漲,漲幅均超1%,科技股領漲。投資者對銀行業的狀況和利率走勢前景較為樂觀,風險偏好繼續改善。道瓊斯指數收于32717.60點,上漲323.35點,漲幅1.00%;標準普爾500指數收于4027.81點,漲幅1.42%;納斯達克指數收于11926.24點,漲幅1.79%。大型科技股普遍上漲,亞馬遜漲幅超過3%,Meta和奈飛收超過2%,蘋果和微軟漲幅接近2%。芯片龍頭股普遍上漲,英特爾和美光漲幅超過7%。英特爾創2022年11月份以來最大單日漲幅。美光科技
關鍵字:
英特爾 小鵬 Meta 奈飛 蘋果 微軟
3月28-3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于海南博鰲舉行,匯集亞洲各國的政、商、學、媒等各界代表,以“不確定的世界: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為主題,共話全球發展與合作。3月29日,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王銳博士出席“推進數字經濟”論壇,與來自政府、企業、傳媒界的各位嘉賓展開對話,分享英特爾深度參與數字經濟的理念與實踐。??王銳博士表示:“作為一家科技企業,英特爾致力于通過持續的底層創新、豐富的從云到邊到端的軟硬件產品及解決方案組合,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
關鍵字:
英特爾 算力創新 數字經濟
要點速覽:l? 新聞:近日,頂級機器學習開源庫Hugging Face分享性能結果,展示了Habana? Gaudi?2 AI硬件加速器針對1760億參數大模型卓越的運行推理速度。同時,該結果亦展現了在Gaudi2服務器上運行主流計算機視覺工作負載時的能效優勢。l? 重要意義:目前,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正在為整個行業帶來全新的能力,而其模型所需的計算亦使性能、成本和能效成為眾多企業關注的焦點。l? 縱觀大局:隨著生成式AI模型變得越來越大,在數據預處理到訓練和推理等
關鍵字:
英特爾 生成式AI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工業數字化轉型正在逐漸步入“深水區”,智能制造正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行業報告顯示,從2021年至今,全球智能制造市場體量增長達50%,約2/3的制造商已引入智能生產設備來制造商品并實現產線維護1。與此同時,超過60%的制造企業采用了AI先進技術來提升生產和運營效率2。全球智能制造市場預計將以18.5%的年復合增長率持續增長,并于2027年達到約2282億美元3。在智能智造浪潮席卷全球的趨勢下,工業制造業的發展也已成為中國實現穩增長、穩經濟的關鍵要素之一。2022年,中國全
關鍵字:
英特爾 智能制造
3月27日,據外媒More Than Moore報道,繼2019年將與手機相關的5G基帶業務出售給了蘋果之后,近期英特爾又計劃將與筆記本電腦業務相關的5G基帶技術轉讓給聯發科和廣和通,交易預計在5月底前完成,英特爾或將在7月底前徹底退出5G基帶市場。據媒體報道,英特爾對此回應,其通用汽車無線解決方案副總裁Eric McLaughlin在給More Than
Moore的一份聲明中表示:“隨著我們繼續優先投資IDM2.0戰略,我們做出了艱難的決定,退出LTE和5G的WWAN客戶業務。我們正在與合作伙伴和
關鍵字:
英特爾 5G 基帶芯片
作為計算機行業的黃金定律,摩爾定律一直指導著芯片開發。但是隨著芯片工藝升級速度的放緩,圍繞在這一定律身上的爭議也在不斷擴大。9月28日凌晨,面對摩爾定律的“信任危機”,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至少在未來十年里,摩爾定律“依然有效”。然而在一周前,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卻表達了截然相反的觀點。黃仁勛在一場采訪中表示,以類似成本實現兩倍業績預期對于芯片行業來說已成為過去。“摩爾定律結束了。”兩大芯片巨頭對于摩爾定律的分歧展現了當下芯片企業對于技術演進方向的不確定性。即便
關鍵字:
摩爾定律 英特爾 英偉達
當地時間3月24日,英特爾公司和戈登與貝蒂·摩爾基金會宣布,英特爾公司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先生逝世,享年94歲。? 據基金會稱,摩爾先生于當地時間2023年3月24日星期五在夏威夷家中,在家人陪伴下平靜離世。1968年7月,戈登·摩爾和他長期合作的同事羅伯特·諾伊斯創立了英特爾。摩爾最初擔任執行副總裁,自1975年起擔任總裁。1979年,摩爾被任命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直至1987年卸任首席執行官的職位,并繼續擔任董事長。1997年,摩爾成為名譽主席,于2006年卸任。在其一生中,摩爾致力于
關鍵字:
英特爾 戈登·摩爾
當地時間3月24日,英特爾官網發文宣布,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摩爾定律發明者——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去世,享年94歲。圖片來源:英特爾資料顯示,摩爾于1968年與他人共同創立了英特爾公司,將“Intel Inside”處理器應用于全球80%以上的個人電腦。1965年摩爾撰寫了一篇關于未來10年內半導體芯片發展趨勢的文章,其認為:在最小成本的前提下,單個芯片上的元器件數量基本上是每一年翻一倍。并且至少在未來十年保持這個增長速度,到1975年單個芯片上將集成65,000個元器件。上述預測即著名的
關鍵字:
英特爾 摩爾定律 戈登·摩爾
? 英特爾仍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半導體品牌,價值229億美元,略高于臺積電216億美元? 博通和ADI是增長最快的半導體品牌,分別增長29%和21%? AMD品牌價值目前是疫情前價值的5倍,達到69億美元? 意法半導體的品牌價值在分布式經銷商網絡上增長? 臺積電是最強的半導體品牌,獲得AA+評級?英特爾仍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半導體品牌,價值229億美元,略高于臺積電216億美元根據領先的品牌估值咨詢公司brand Finance的一份新報告,英特爾(品牌價值下降10%,至229億美元)幾乎沒有保住世界上
關鍵字:
臺積電 英特爾 最有價值半導體品牌 博通 ADI
在國內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數字化和綠色化仿佛雙輪驅動,協同呼應、相互促進。由于“數字化x綠色化”雙轉型需要以半導體和計算力作為底層基礎支撐,因此,英特爾一直在“一線”感知著中國數字經濟的成長,并且高興地看到,數字經濟“量”與“質”比翼齊飛。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7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在整個GDP中的比重提升至39.8%1。而中國信通院的最新預測也顯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在2032年超過100萬億元2。新的商業模式
關鍵字:
英特爾 可持續數字化
全新第13代英特爾酷睿的vPro平臺亮相,170款商用機型為企業保駕護航
關鍵字:
13代vPro 英特爾
英特爾介紹
公司簡介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總部位于美國加利弗尼亞州圣克拉拉。英特爾的創始人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們新公司的名稱為兩人名字的組合——Moore Noyce,但當他們去工商局登記時,卻發現這個名字已經被一家連鎖酒店搶先注冊。不得已,他們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