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電子(NEC Electronics Corp.)可能將外包更多的家電半導體生產給外部芯片制造工廠,以預防需求突然下降造成業績虧損。
在14日接受采訪時,NEC電子公司總裁Junshi Yamaguchi表示,任何新的外包將在該公司與Renesas Technology Corp.合并后開始。雖然這兩家芯片生產企業4月達成初步合并協議,它們仍在制訂詳細的計劃。該計劃可能導致創建日本最大的芯片生產企業。
為了避免新芯片工廠所需的巨額資本投資,半導體企業正越來越多的設計產品并讓臺積電和聯
關鍵字:
NEC 芯片制造 液晶電視 汽車芯片
據國外媒體報道,《金融時報》德國版今日報道稱,芯片制造商英飛凌科技擬向阿波羅全球管理集團(Apollo Management)出售最高至29%的股權,用以籌資7億歐元。
報道稱,英飛凌將以2.15歐元每股的價格配售新股,阿波羅則可以買下那些其他股東未購買的股份。
#jx_white A {
COLOR: white;
TEXT-DECORATION: none;
}
#jx_white A:hover {
COLOR: white;
TEXT-DECORATION: unde
關鍵字:
英飛凌 芯片制造
北京時間7月6日,據國外媒體報道,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商三星電子周一表示,該公司第二季度的運營利潤可能較上一季度增長4倍以上。受此消息推動,三星電子股價在周一的交易中創出近一個月以來的新高。
三星電子在周一的聲明中表示,該公司第二季度的運營利潤,將在22萬億韓元(約合17億美元)至26萬億韓元之間。三星電子的這一業績預期,暗示出隨著半導體和液晶顯示器售價的上漲,推動了三星電子的業績復蘇。今年以來,三星電子的股價累計漲幅已經達到39%。業績分析師預計,三星電子今年第二季度的凈利潤,將達到過去四個季度
關鍵字:
三星 半導體 液晶顯示器 芯片制造
在金融危機下,中國半導體業開始放緩速度,如果從以外銷為主的中國市場看,這也是正常的??赡芪C對于中國真是個契機,因為全球眾多的廠商正面臨市場萎縮,而中國強大的內需市場正好是推動中國設計業變革的最好時機,所以深圳的變化可能印證這一點。
國內IC設計業最大的傷處有兩點:一是無法與國內終端廠商有效的結合,另一個是企業多、規模小,很難跨越5億美元以上的門檻。然而,此次來深圳有一個新的感受,那就是,深圳地區正試圖探索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比亞迪并購中緯半導體
眾所周知,比亞迪成立于19
關鍵字:
比亞迪 IC設計 65納米 芯片制造
英特爾中國執行董事戈峻說,盡管受金融危機影響,但是英特爾今年對中國的整體投入是增加的。
29日上午,戈峻在大連舉行的一個工業行業知識產權培訓會議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作出上述表示。
作為英特爾中國執行董事,戈峻認為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包括中國區域在內的電子產業的產出受到一些影響。然而,英特爾在上海、成都、大連等產業基地的投入都在增加,包括教育、研發等資金投入都有增長。他判斷,電子產業方面形勢最壞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計算機產業下半年會回暖,但何時進入快速上升時期尚不確定。
目前,英特爾在中國
關鍵字:
英特爾 65納米 芯片制造
處境不佳的德國芯片(晶片)制造商英飛凌近日表示,上調會計年度第三季的營收增長預估,同時上調集團財測,稱因受到削減成本及撙節現金舉措的支撐。英飛凌股價聞聲大漲約7%。
“盡管整體經濟氛圍不佳且半導體市場環境亦疲弱,但集團整體業績應能達到損益兩平。”英飛凌首席執行官Peter Bauer在聲明中表示。
英飛凌表示,第三季營收將較第二季增長10-15%左右。
英飛凌4月時曾預估,第三季營收將較前季增長約10%,集團整體利潤率為負5-9%。
該公司還表示:&ld
關鍵字:
英飛凌 芯片制造 半導體
北京時間6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知名財經雜志《商業周刊》今天刊文稱,盡管諾基亞和英特爾此前曾兩度聯手,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不過,由于手機和計算行業已經逐漸開始融合,加之雙方都面臨更多的競爭,因此這兩家巨頭的第三次聯姻恰逢其時。
三度聯姻
過去幾年間,全球最大電腦芯片制造商英特爾與全球第一大手機制造商諾基亞曾兩度試圖攜手開發無線設備,但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如今兩家巨頭都希望雙方的第三次聯姻能夠取得成效。
諾基亞和英特爾表示,雙方此次將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并借此創建一系列無線
關鍵字:
英特爾 Moblin 芯片制造 Linux Kindle
Oerlikon是一家全球領先的芯片加工系統公司,在市場調研公司VLSI Research Inc.的新一輪“十佳供應商”評選中再次入選,這是該公司連續第10年獲此殊榮。同時,公司還連續兩年被評為“小型芯片加工設備制造商”三強之一。
Oerlikon系統業務部門主管Andreas Dill說:“2009年度的VLSI評選結果肯定了我們的市場和技術優勢。我們在‘芯片加工制造設備’類別中的排名表明我們有一直致力于提供
關鍵字:
芯片制造 設備 芯片加工 薄膜沉積 Oerlikon
6月22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三星電子周一表示,已與日本東芝就半導體業務簽署交叉授權交易。
東芝是繼三星電子之后,全球第二大NAND快閃記憶體(閃存)芯片制造商。
關鍵字:
三星 NAND 芯片制造
金融和經濟危機逐漸沖擊全球各個行業,然而芯片制造業依靠市場的多樣化或將維持增勢。智能卡供應商聯盟(Eurosmart)最近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認為,由于芯片的應用不再單一依賴電信行業,而開始出現在新的金融服務及身份識別等方面,因此今年全球芯片銷量依然會保持增長。
Eurosmart預計,今年全球芯片銷量將達到44億至46億枚,而去年全球芯片的銷量近42億枚。該聯盟認為,過去芯片制造商過度依賴電信業,尤其是手機SIM卡,但現在他們已找到了新的增長點——智能芯片。隨著無接觸支付
關鍵字:
智能芯片 芯片制造 身份證
6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 調研公司iSuppli周二在一份報告中稱,摩爾定律將于2014年失效。
iSuppli認為,摩爾定律失效的原因不是制造工藝跟不上,而是屆時芯片制造成本過高。
iSuppli半導體制造領域首席分析師蘭·杰里耐克(Len Jelinek)稱:“當制造工藝精密到18納米時,就已經達到技術使用極限。”
“因為在18納米制造工藝下,半導體制造設備的成本將過于昂貴,在其有限的生命周期內,其產能價值甚至無法彌補制造
關鍵字:
芯片制造 摩爾定律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芯片制造商NEC電子可能在4-6月當季運營虧損虧損約200億日元(約合2億美元),因資訊設備和汽車用芯片銷售仍疲弱。
這將是NEC電子連續第四個季度運營虧損。該公司上年同期運營利潤為17億日圓。
季度銷售可能年減40%至略低于1000億日圓。報導稱,芯片制造業務營收可能減少40%至約950億日圓。
但日經新聞稱,NEC電子相信,半導體需求下滑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客戶正完成一輪庫存調整。
NEC電子已見到平板電視零組件需求復蘇,以及混合動力車的微控制器訂
關鍵字:
NEC 半導體 芯片制造 平板電視 資訊設備
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半導體業正進入前所未遇的嚴重衰退時期,半導體固定資產投資在2008年下降27.3%基礎上,2009年將再下降34.1%。綜合分析各大分析機構的預測數據,2009年全球半導體業年銷售額的下降幅度將在15%到20%之間。
半導體設備業受災最重
半導體產業鏈中設備業受到的影響相對最為嚴重。依Gartner公司的官方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業固定資產投資兩年來逐漸下滑,2007年為592億美元,2008年下降了27.3%,為490億美元,而09年將再次下降34.1%,為323億美
關鍵字:
應用材料 半導體 存儲器 處理器 光刻機 芯片制造 200906
《福布斯》雜志網絡版日前撰文指出,隨著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對智能手機的越來越癡迷,全美庫存減少訂單上升,半導體行業開始觸底反彈、顯現V形復蘇的跡象。
商業環境得到改善
與互聯網息息相關的全球經濟依然存在,電子設備生產行業也在經歷低谷之后,開始呈現V形復蘇。盡管大多數芯片制造商迄今業績都有適度改善,分析師預測仍認為這個行業還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但強勁反彈的苗頭正開始顯現,這勢必顯著推動對全行業的良好預期。專有內容芯片庫存有望率先突出重圍,也許會很快恢復到去年夏天銷量暴跌以前的水平。
關鍵字:
半導體 液晶顯示器 存儲器 芯片制造
日本半導體設備協會(SEAJ)周四稱,日本芯片制造設備4月訂單出貨比上升,為九個月來首見,訂單則是連續第二個月增加。
根據該數據計算得出,芯片設備訂單較上月成長25%,達258億日圓(2.72億美元),此為半導體產業觸底的最新跡象。但4月訂單仍較上年同期減少68%。
“訂單將會因應銷售而持續成長,但還要一段時間才會真的感到出現復蘇,”SEAJ發言人士Masamichi Kobayashi表示,“這波低谷很深。”
投資者和企業正試著評估科
關鍵字:
芯片制造 半導體
芯片制造介紹
制造芯片的基本原料
如果問及芯片的原料是什么,大家都會輕而易舉的給出答案—是硅。這是不假,但硅又來自哪里呢?其實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沙子。難以想象吧,價格昂貴,結構復雜,功能強大,充滿著神秘感的芯片竟然來自那根本一文不值的沙子。當然這中間必然要經歷一個復雜的制造過程才行。不過不是隨便抓一把沙子就可以做原料的,一定要精挑細選,從中提取出最最純凈的硅原料才行。試想一下,如果用那最最廉價而又儲量充足的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