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國外媒體報道,種種跡象表明,受PC等設備銷售強勁帶動,全球芯片產業正處于最佳年份之一。盡管有此利好消息,但許多科技企業的股票卻正在下滑,因為外界擔心歐洲等地的債務問題會影響增長。
市場研究人員幾乎一致預測今年科技產品勢頭強勁,特別是與去年金融危機時的情況對比。
許多業內觀察人士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增長。例如IDC稱,增長幅度為27.1%,消費者和企業購買積極。
除PC外,手機、液晶電視、藍光播放器和其他設備也助推了芯片的強勁銷售。
因行情旺盛,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周
- 關鍵字:
TI 芯片制造
- 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市場熱
VLSI己經提高了今年半導體設備業的預測,除此之外,由于全球半導體市場復蘇,Gartner作了強勁的硅片市場及IC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預測。另一家Techcet看好電子材料市場的前景。
Needham Edwin Mok的報告中指出,大部分設備制造商對于目前的態勢,相比于它們4-6個月之前表示樂觀,使我們確信工業近期的回升將延伸至2011年。
Barclays Capital的C.J. Muse認為,總體上今年半導體投資將增長85%及2011年再增長約30%。
- 關鍵字:
半導體設備 芯片制造
- 一提到新加坡,我們往往會聯想到美麗的圣淘沙和魚尾獅,但其實旅游業并非新加坡的支柱產業,真正拉動GDP增長的則是以電子產業為龍頭的一系列實體經濟。
來自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簡稱EDB)的數據顯示:2009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為2650億新元(1820億美元),其中制造業以20%份額居首位;而在制造業中,電子產業又以32%的比重遙遙領先于化工、交通、生物醫藥等其他產業。
新加坡EDB電子產業署署長方秉芬告訴記者:“盡管在去年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新加坡GDP出現2%的負增長,但電子產
- 關鍵字:
IC設計 芯片制造 封裝 測試
- 據彭博(Bloomberg)報導,韓國經濟日報(Korea Economic Daily)指出,海力士債權機構計劃于2010年6月中之后,以成批出售(block sale)的方式出售約5%的股份,然韓國經濟日報并未提供消息來源。此外,該報導稱海力士將采用毒性賣權(Poison put)避免惡意購并競標。
海力士債權機構韓國外匯銀行(Korea Exchange Bank)于先前表示,海力士的債權人將在2010年出售13%的股權,其中8%將在2010年上半賣出,其余5%將在下半年出售。
- 關鍵字:
海力士 芯片制造 存儲器芯片
- 韓國芯片制造企業海力士半導體周二表示,公司將投資4560億韓圓(約合3.734億美元)用于擴大及升級芯片產能。
報道稱,海力士半導體是全球第二大存儲器芯片制造商,公司最近將其2010年資本支出計劃規模提高了三分之一,達到3.05萬億(兆)韓圓。
- 關鍵字:
海力士 芯片制造 存儲器芯片
- 近一兩年,海信、康佳、創維等本土品牌相繼推出了LED電視,但所用光源都是外購或未大規模量產的本品牌產品。目前國內傳統彩電廠家紛紛加大了投入力度,進軍LED背光源模組領域。由于液晶電視面板專利主要集中于日韓企業手中,背光源技術則成了中國企業進軍上游的主要目標和機會。屬于LED模組二次加工,并沒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
作為中國最早進軍LED產業的企業之一,清華同方卻異軍突起,率先成為中國首個掌握LED背光源模組核心技術的企業,其17吋~57吋 LED背光源模組已經全面實現量產,成為LED背光源市場的主
- 關鍵字:
LED背光 芯片制造
- 按VLSI報道2010年全球半導體業沖高,但是2011年有所回落。
盡管全球宏觀經濟仍不樂觀,但是半導體制造商仍對下半年的前景表示看漲。它們看到Q3的市場需求上升及庫存有小幅增加。按VLSI最新報告,它們的看法與Gartner最近關于下半年可能減緩的警告有所不同。
VLSI最新報告2010年半導體增長28%,而修正之前的增長25%。其中最大的修正是2010年全球IC出貨量由之前的增長24%至31%。
顯然IC的平均售價ASP下降2,6%,與之前預測ASP將上升形成極大的反差,也是未來
- 關鍵字:
芯片制造 半導體設備
- 一度沉寂的大陸芯片制造行業最近忽然熱鬧起來,巧的是都與65nm技術息息相關。
Intel早在2009年就宣布,正在建設中的大連工廠Fab 68將采用65nm工藝技術。65nm工藝是目前美國政府批準的在海外可采用的最高級別生產技術。這座12英寸晶圓廠預計今年建成投產。Intel大連芯片廠投資總額25億美元,是Intel在亞洲建立的首個300毫米晶圓制造工廠。
另一條消息是,北京相關政府與部門將投資50-60億美元,支持中芯北京300mm新廠的建設與新技術的開發,產能在短期內將從目前的2000
- 關鍵字:
芯片制造 晶圓制造 65nm
- 據國外媒體報道,意法半導體首席執行官卡爾羅博佐蒂(Carlo Bozotti)周四表示,第三季度的需求將強勁增長,第四季度的訂單也將正常增長。
這家世界第五大芯片制造商在倫敦舉行的公司投資者會議上稱,2010年第二季度的銷售收入有望環比增長6-12%。博佐蒂表示:“第三季度的需求將非常、非常強。目前還可肯定,第四季度的庫存會與往常一樣,沒有證據顯示存貨會上升。”
制造商和分銷商往往囤積庫存以在需求回升時防止措手不及,無法滿足客戶供應。最近有報道稱,電信、汽車和消費電
- 關鍵字:
意法半導體 芯片制造
- 運營局面仍不見十分樂觀的中芯國際(00981.HK),忽然傳來大擴產消息,甚至涉及巨額資金支出計劃。
一家半導體設備企業代表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這幾天,多家半導體設備企業,如美國科磊、應用材料高層聚集北京,與中芯及當地政府相關人士溝通,涉及擴產及未來40億至50億美元投資計劃。
北京產能欲提高一倍
上述人士說,中芯北京12英寸廠目前產能已滿載,正急著擴充產能,有望翻一倍,即由2萬片/月提高到4.5萬片/月。
“中芯北京廠的地位確實在提升。”半導體調研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芯片制造 半導體設備
- 臺灣LED芯片領先制造商晶元光電(Epistar)已宣布,該公司計劃與廣鎵光電(Huga Optotech)達成戰略聯盟,并持有其47.88%的股份,以成為第一大股東。
晶元光電將發行7800萬新股份,廣鎵將發行1億新股份,以每股30元新臺幣來提高額外實收資本,并且,晶電已認股4479萬股。因此,晶元光電將獲得廣鎵47.88%的股份。
晶元光電總裁Lee Biing-jye表示,晶元光電和廣鎵光電將會繼續維持他們現有的業務,他們將分享的資源包括聯合采購,并為市場區間開發產品。
Lee
- 關鍵字:
LED 芯片制造
- 美國市場調研公司ICInsights在5月30日表示,預計韓國三星電子公司2010年全年的半導體芯片銷售額將會增長 50%,飚升至300億美元。
ICInsights公司的報告顯示,三星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了71.4億美元的銷售額,這為實現年度目標開了個好頭。從全球內存芯片市場來看,因特爾公司在第一季度實現了94.9億美元的銷售額,居于市場最高位,三星公司次之;日本東芝在第一季度實現了32.4億美元的銷售額,居于第三位。
ICInsights公司表示,由于全球內存芯片市場形勢很好,芯片制
- 關鍵字:
三星電子 芯片制造 內存芯片
- 受全球經濟復蘇的推動,全球第一大計算機芯片制造商英特爾當前正在加大生產。據悉,英特爾當 前的運營負荷率為80%,遠超過去年經濟衰退時期的50%左右;PC處理器的平均售價也較兩個季度前增長了12%。海外市場對美國制造的從半導體到打印機等商品的需求,正在推動著美國制造業再度走向繁榮。聯 博資產 管理集團經濟研究部門主管約瑟夫·卡森(Joseph Carson)表示,“受競爭力提升的推動,美國制造業已真正看到了復興的跡象。
出口一直是制造業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我們認為這將是一種
- 關鍵字:
英特爾 芯片制造
- 據國外媒體報道,兩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芯片制造商德州儀器收購中國一個芯片測試和封裝工廠的談判已經進入最后階段,估計該協議可能在兩個月內完成。
據悉,上述工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價值約5億美元。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稱:“成都市政府目前正與德州儀器就細節問題進行磋商。”目前中國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正按照與成都市政府的協議代管上述8英寸芯片工廠。
隨著經濟復蘇,德州儀器正尋求擴大其運營以準時完成客戶的訂單,該公司正在德州建設一個新的工廠,一旦建成
- 關鍵字:
德州儀器 芯片制造 芯片測試 封裝
- 編者點評:在全球代工競賽中,投資一直是敏感話題。過去代工呈現兩強局面,臺積電幾乎統治一切,而聯電甘居第二,發展其它盈利的產業,也相安無事。如今AMD的變化,多了一個globalfoundrie;再加上兼并特許之后,使全球代工格局生變,近期三星在代工方面的跟進,更加增加了代工的復雜性。所以在全球代工中,正在呈現一場投資盛宴的競賽,對于哪一家都是兩難的抉擇。然而,宴席總會謝幕,新的代工格局定會形成,誰能留下來呢?
臺代工大廠聯電(UMC)剛慶祝它誕生30周年。
盡管現時產業一片叫好,但是產業界
- 關鍵字:
聯電 芯片制造
芯片制造介紹
制造芯片的基本原料
如果問及芯片的原料是什么,大家都會輕而易舉的給出答案—是硅。這是不假,但硅又來自哪里呢?其實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沙子。難以想象吧,價格昂貴,結構復雜,功能強大,充滿著神秘感的芯片竟然來自那根本一文不值的沙子。當然這中間必然要經歷一個復雜的制造過程才行。不過不是隨便抓一把沙子就可以做原料的,一定要精挑細選,從中提取出最最純凈的硅原料才行。試想一下,如果用那最最廉價而又儲量充足的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