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早間消息,在AMD成功跨界游戲主機等諸多領域之后,消息人士爆料了特斯拉的內部規劃藍圖,其中就出現了將AMD Navi 23核心用于車機的構想。傳特斯拉將使用AMD芯片 特斯拉最早的時候在其MCU控制器中使用的是英偉達Tegra 芯片;之后特斯拉換用了自己的芯片并推出全自動駕駛(FSD);再之后,隨著Autopilot的推出,特斯拉又轉向了英特爾芯片。而現在看來,可能要輪到AMD了。爆料的消息 關于此次AMD新一代Navi23與特斯拉車機的更多細節目前尚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特斯拉目前的方
- 關鍵字:
特斯拉 AMD 芯片
- 10月20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召開10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期,關于芯片項目爛尾的報道引發關注,請問我們如何在推動該產業發展的同時,避免一擁而上和虛假項目的出現?”對此,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回應說,“我們也注意到,國內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的熱情不斷高漲,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集成電路行業,個別地方對集成電路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風險顯現,甚至有個別項目建設停滯、廠房空置,造成資源浪費。”孟瑋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一直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健康有序發
- 關鍵字:
芯片
- 據外媒Fudzilla報道,多個消息靈通的消息人士告訴他們,針對擬議的Nvidia-ARM收購,硅谷發生了大規模起義。Fudzilla進一步表示,他們已經與多家技術公司的人員進行了交談,根據討論,除了ARM和Nvidia外的所有人都認為這單交易將對行業不利。而來自中國和歐盟的監管機構可能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但這是一個未來的問題,因為傳統上需要18到24個月才能完成重大合并。報道進一步指出,由英特爾,高通,特斯拉和芯片市場上其他一些主要參與者組成的令人興奮的聯盟正在商討中,以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并向美國和全球
- 關鍵字:
Nvidia Arm 芯片
- 記者近日從經開區獲悉,亦莊企業賽微電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投資建設的“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正式通線投產運行,產能為1萬片/月。這也標志著北京首條商業量產、全球業界最先進的8英寸MEMS芯片生產線進入實際生產階段。據了解,該項目分期建設,最終完全達產后將形成3萬片/月的生產能力。“大家熟悉的生產線側重二維空間,不斷讓芯片變得更??;而MEMS屬于集成電路特色工藝,聚焦的是三維空間,芯片內部結構也縮小至納米量級,格外考驗芯片制造實力?!辟愇㈦娮佣麻L楊云春介紹。微機電系統(MEMS)是指用微機械加工技術
- 關鍵字:
MEMS 芯片 賽微電子
- 沒有iPhone12的發布會,讓A14芯片成為了近期蘋果發布會的最大亮點?! 腁4芯片開始,蘋果保持著每年更迭新款芯片的節奏,其也是業內少數擁有自研芯片能力的手機廠商。 此次發布的A14芯片,也是業內首個量產5nm制程工藝的芯片,芯片內封裝了118億個晶體管,與A13芯片相比,其CPU(中央處理器)性能提升40%,GPU(圖形處理器)性能提升30%。蘋果A14芯片,圖源蘋果發布會 盡管蘋果在5G領域處于落后地位,但在自研芯片上,蘋果一直走在前列,而除了蘋果,三星、華為也是為數不多擁有芯片
- 關鍵字:
三星 蘋果 華米 手機 芯片
- 國產最新一代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近日在北京亮相。這顆22納米芯片預計將于今年年底正式發布,2021年上半年量產,將應用于自動駕駛、無人機、機器人等高精度定位需求領域。定位芯片相當于導航設備的“大腦”。每一臺導航設備想要實現定位,都要依靠這個“大腦”來進行計算和處理,因此定位芯片也是衛星導航產品里的最核心部件。除了支持北斗導航以外,這顆芯片還可以支持接收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等多系統的導航信號。通過兼容不同信號體制,新一代北斗定位芯片可以獲取更豐富的數據信息,提供更精確的定位導航服務。這
- 關鍵字:
北斗 高精度定位 芯片
- 繼數據中心后,英偉達安培(Ampere)架構GPU(圖形處理器)的用途正式拓展至游戲市場。北京時間9月2日凌晨,芯片廠商英偉達發布RTX 30系列GPU新品,并將于9月中下旬陸續上市。英偉達黃仁勛在發布會上稱:“安培架構的顯卡,讓公司跨出(走向)未來的巨大一步?!边@是英偉達2018年以來再次更新游戲GPU,首批顯卡包括GeForce RTX 3070、RTX 3080和RTX 3090,三者定位中高端,擁有較強性能。英偉達稱,采用安培架構的RTX 
- 關鍵字:
英偉達 GPU 芯片
- 新浪科技訊 8月27日上午消息,在今日的華為北京城市峰會2020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發表演講?! ∷硎?,十四五期間(2021年至2025年),包括5G在內的新基建投資將達10萬億元,間接帶動投資近20萬億元。而中國可以通過新基建機遇,把核心技術和器件突破。 對于當前國內芯片產業面臨的卡脖子問題,倪光南認為,單純的硬件、軟件技術很重要,但綜合的系統功能協調更重要。比如北斗,要提高整體性能,不能只靠單純的硬件,還要依靠軟件、整體系統的設計?! ≡谒磥?,雖然國內芯片產業在7nm工藝上受到
- 關鍵字:
新基建 芯片 7nm
- 在8月26日的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暨南京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原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半導體行業已經實現了最為徹底的供應鏈全球化布局,這是全世界歷經60年時間,花費幾十萬億美元的成本形成的體系,盡管一些國家正人為地割裂這一體系,但不可能出現“一個世界、兩套系統”式的脫鉤,后者的成本是任何國家都難以承擔的。未來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化布局和開放合作仍然是時代的主流。圖: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原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
- 關鍵字:
半導體 芯片 國產化
- 據國外媒體報道,本月中旬,三星展示了他們的3D芯片封裝技術,而外媒最新的報道顯示,三星已加快了這一技術的部署。外媒是援引行業觀察人士透露的消息,報道三星在加快3D芯片封裝技術的部署的。加快部署,是因為三星尋求明年開始同臺積電在先進芯片的封裝方面展開競爭。從外媒的報道來看,三星的3D芯片封裝技術名為“eXtended-Cube” ,簡稱“X-Cube”,是在本月中旬展示的,已經能用于7nm制程工藝。三星的3D芯片封裝技術,是一種利用垂直電氣連接而不是電線的封裝解決方案,允許多層超薄疊加,利用直通硅通孔技術來
- 關鍵字:
三星 3D 芯片 封裝 臺積電
- 新浪科技訊 8月21日下午消息,臺積電宣布,今年7月,臺積電生產了第10億顆功能完好、沒有缺陷的7nm芯片。臺積電稱,7nm于2018年4月正式投入量產,目前已經服務了全球超過數十家客戶,打造了超100款芯片產品。資料顯示,臺積電7nm的第一批產品包括比特大陸的礦機芯片、Xilinx(賽靈思)的FPGA芯片、蘋果A12、華為麒麟980等。
- 關鍵字:
臺積電 7nm 芯片
- 像Nvidia這樣的芯片巨頭可以負擔得起7nm技術,但初創公司和其他規模較小的公司卻因為復雜的設計規則和高昂的流片成本而掙扎不已——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在晶體管速度和成本方面取得適度的改善。格芯的新型12LP+技術提供了一條替代途徑,通過減小電壓而不是晶體管尺寸來降低功耗。格芯還開發了專門針對AI加速而優化的新型SRAM和乘法累加(MAC)電路。其結果是,典型AI運算的功耗最多可減少75%。Groq和Tenstorrent等客戶已經利用初代12LP技術獲得了業界領先的結果,首批采用12LP+工藝制造的產品將于
- 關鍵字:
AI CNN SRAM CPU 芯片
- 據國外媒體報道,擁有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這兩大存儲芯片制造商的韓國,在全球存儲芯片市場也占有相當的份額,存儲芯片也是韓國的一項重要輸出商品。外媒在報道中表示,今年二季度,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存儲芯片的產值為22.9萬億韓元,折合約208億美元,這兩家公司的存儲芯片產值,也代表了韓國存儲芯片行業的產值。就產值而言,外媒稱韓國存儲芯片二季度的產值是同比增長22.1%,環比增長13.9%。外媒在報道中提到,在受疫情影響導致智能手機需求減少,智能手機存儲芯片需求減少的情況下,韓國存儲芯片二季度的產值同比環比還能保
- 關鍵字:
韓國 存儲 芯片
- 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來說,性能優異的芯片至關重要,因為自動駕駛需要AI技術支撐,對于即時算力能力要求極高。而當前走在自動駕駛技術前列的特斯拉,也選擇自己開發芯片。日前,據中國臺灣媒體爆料,美國芯片設計企業博通與特斯拉共同開發了一款高效能運算芯片(HPC)。這款芯片最大的亮點就是采用了7nm制程工藝,以及系統級單晶元封裝技術(SoW)。同時,在生產方面,該芯片將會交給臺積電進行投產,預計在今年四季度開始投產工作,初期規模在2000片左右,到明年四季度將會實現大規模量產。對此,有業界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的該芯片,
- 關鍵字:
7nm 臺積電 特斯拉 芯片
- 那個穿著皮衣的男人要“搞事” !圖為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520億美元(約合3637億人民幣),全球芯片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案正在進入倒計時。據英媒London Evening Standard報道,英偉達(NVIDIA)將以這個巨額數字收購英國最大的科技公司ARM,目前雙方已進入排他性的談判階段,預計今年夏季末完成交易。2016年,日本軟銀集團曾以320億美元收購ARM,四年間溢價200億美元。據悉,軟銀對于此次出售ARM還頗為費心,找來高盛為其物色下家。高盛曾找到蘋果,但被后者
- 關鍵字:
芯片 英偉達 英特爾 華為
芯片&半導體測試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芯片&半導體測試!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芯片&半導體測試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芯片&半導體測試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