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部門和不少車企高層提出從頂層設計上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扶持,無疑為汽車“強芯”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我們還得清醒地認識到:汽車芯片對性能和安全性有著嚴格的要求,對企業提出了較高的準入門檻。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注意防范那些試圖通過芯片項目圈錢圈地、玩資本杠桿的攪局者趁虛而入,鉆政策的空子。“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在加快推進芯片自主研發和生產制造的過程中,既需要從宏觀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和支持,同時也需要在微觀層面堅持底線思維。底線思維最大的對立統一就是“底”與“頂”的有機結合,沒有“守底”就難達其
關鍵字:
汽車 芯片
3月8日下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結束后舉行“部長通道”采訪活動,邀請部分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新華社提問:我國的制造業已經占到了全球30%左右,但與此同時制造業在國內GDP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如何保障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此,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說,我國制造業在2015年(占比)達到32.5%以后,比例在逐年下降。但要看到,我們的經濟總量在不斷提升,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也重視發展制造業,總書記還
關鍵字:
5G 芯片
美國過度依賴于代工廠的后果,勢必存在斷供的風險。作者 | 來自鎂客星球的家衡美國也有“芯片危機”?這對于很多人來說似乎是難以置信的事情。在設備、技術、原材料都處在全球主導地位的背景下,美國本土芯片制造商卻遇到了瓶頸。根據研究機構統計的數據,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里,前兩位的臺積電與三星共計搶下了全球70%的份額,而其中唯一的美國芯片代工廠格方羅德(格芯)僅有7%的份額。靠著美國市場,臺積電遙遙領先據臺灣當地媒體《經濟日報》報道,臺積電在2020年總營收再次刷新歷史紀錄。憑借著25.17%的同比增長率,臺積電
關鍵字:
芯片 臺積電
芯片制造是一項技術門檻非常高,投入非常大的產業。當前芯片制造技術最強的企業是臺積電,已經達到了5nm的工藝。而從全球的市占率來看,臺積電拿下了全球56%左右的代工份額,像蘋果、AMD、華為、高通、聯發科的大量芯片都是臺積電代工的。那么問題就來了,幫華為、蘋果、高通這樣的企業代工一塊5nm的芯片,臺積電收取的代工費究竟是多少錢?按照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臺積電每片晶圓營收達到1634美元(約合人民幣10568元),這是臺積電最好的紀錄,也是芯片代工產業最好
關鍵字:
臺積電 5nm 芯片
去年年底,全球多家車企因受到芯片短缺問題紛紛減產,甚至停產。由于芯片短缺問題日益加重,導致“芯片荒”持續蔓延,包括PC、手機、游戲機產業也相繼受到影響。此前,有消息指出,高通全系列物料交期延長至30周以上,CSR藍牙音頻芯片交付周期已達33周以上。面對芯片短缺,即將上任的高通CEO克里斯蒂亞諾·阿蒙(Cristiano Amon)近日向媒體表示。如果問什么使他徹夜難眠,莫過于目前半導體行業的供應危機。阿蒙稱,目前科技產品芯片需求量大,對半導體行業造成巨大壓力,導致出現供應鏈短缺的情況發生。據悉,
關鍵字:
高通 芯片
IT之家3月8日消息 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全球芯片大缺貨,中國臺灣地區前三大 IC 設計商聯發科、聯詠、瑞昱同步打破慣例,現在便向晶圓代工廠下明年首季的投片訂單,凸顯出現階段市場需求強勁。IT之家了解到,針對現在就敲定明年首季晶圓代工投片量一事,相關 IC 設計業者均不予置評。供應鏈透露,去年以來,聯發科、聯詠、瑞昱出貨動能強勁,以往逐個季度和晶圓廠談投片量的慣例,因客戶需求太強而有改變,近期開始與聯電談明年首季晶圓代工訂單。臺媒指出,這主要是投片于&nb
關鍵字:
芯片 聯發科 晶圓代工廠
車用芯片缺貨,街知巷聞。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邊是缺缺缺,一邊是漲漲漲。摩根大通的報告指出,全球半導體公司芯片供不應求,缺口已經達到了10%-30%;有臺灣半導體公司測算,全球車用相關芯片市場面臨40%以上的缺口。如果僅看供需,車用芯片漲價40%是理所當然,而實際情況是有的芯片要漲價好幾倍;后來,有錢也未必買得到,車廠們干脆放棄等待,赤膊上陣搶“芯”;再后來,是搶也搶不到,只能停產。從去年12月開始,中國的南北大眾宣布缺芯停產;今年1月,豐田汽車宣布美國克薩斯工廠的坦途產量缺芯削減40%;隨后,是豐田斯巴魯
關鍵字:
汽車廠 芯片
領先的半導體產品及先進算法供應商Semtech公司近日宣布推出LoRa Core?產品組合,以及該系列的一個全新芯片組。LoRa Core產品組合可在全球范圍內提供LoRaWAN?網絡覆蓋,其應用可面向多個垂直行業,包括資產追蹤、智能樓宇、智慧家居、智慧農業、智能表計、工廠自動化等。LoRa Core產品組合由sub-GHz收發器芯片、網關芯片和參考設計組成。包括SX126x系列、SX127x系列和LLCC68收發器芯片;SX130x系列網關芯片;傳統網關參考設計以及LoRa? Corecell網關參考設
關鍵字:
LoRa 半導體 芯片
據外媒報道,據美國國會消息人士于當地時間周四表示,美國參議院正考慮將300億美元資金納入一項新法案中,為此前批準的增強美國芯片制造業舉措提供資金。 這位知情人士說,議員們的目標是在4月份對該提案進行投票表決,里面也將包括提振美國科技行業的其他領域。這項提案由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牽頭,可能包含限制中國資本進入美國市場的條款。 舒默2月份稱,他已經指示議員們起草一項新的法案,以提高美國對中國的競爭力。這項法案基于他和共和黨參議員托德·楊(Todd Young)去
關鍵字:
美國 芯片 制造業
最近幾個月,車用芯片需求飆升導致大量占用晶圓廠產能,進而沖擊了其他行業的芯片產出,芯片短缺大潮全球蔓延。 受到波及的手機產業鏈大廠紛紛發出警告。蘋果公開承認,包括最新的iPhone 12系列、Mac、iPad均遭遇芯片供應吃緊問題。高通指出,半導體行業芯片短缺是“全面的”。 三星電子也表示,芯片短缺可能從汽車蔓延到智能手機,很多芯片制造商都是滿負荷運轉,這限制了代工廠的接單能力,反過來沖擊手機和平板的交付。 業界普遍說法是到下半年芯片供應緊張將可緩解。但臺灣第二大晶圓廠聯電接受《工商時報》采訪時
關鍵字:
CPU處理器 芯片 車規級芯片
2月3日消息,企查查APP顯示,北京晶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1月15日發生工商變更。 據悉,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正式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最終受益比例為20.7207%。 頁面信息顯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小米創辦人、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總股權比例為3.0738%。 據報道,北京晶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晶視科技)專注于邊緣端AI SoC芯片的設計研發,擁有國內稀缺的自研邊緣端AI加速芯片知識產權——算豐TPU。 此前雷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小米一直以來
關鍵字:
小米 芯片
2月1日消息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8K超高清電視實驗頻道首次試播成功。本次8K直播試驗中首次采用基于自主的AVS3編碼標準,實時編碼、傳輸、實時解碼和渲染顯示,實現在上海、深圳、杭州、成都、青島、海口等城市讓市民通過戶外大屏體驗8K春晚。 海思表示,位于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的海思展廳,是本次央視8K頻道試播在上海的三個接入點之一。展廳入口處的110寸8K電視,集成了海思最新的TV解碼芯片,最高支持7680x4320的視頻分辨率和每秒鐘120幀的刷新頻率,在試播期間將全天候的對外進行播放展示,使到場觀眾能
關鍵字:
8K 海思 芯片
1月29日訊,據金融時報消息,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表示,全球半導體短缺打擊了全球汽車制造商,這也可能打亂智能手機內存芯片的訂單。 芯片制造商急于滿足對汽車芯片的需求,目前正滿負荷運轉,限制了接受新訂單的能力,進而可能會延緩為移動設備設計的芯片的交付。三星周四表示,這種對代工廠的擠壓,以及隨后移動設備訂單的任何放緩,都可能影響對其Dram和Nand內存芯片的需求。 三星存儲芯片業務執行副總裁Han Jinman表示:“由于代工供應短缺已成為全球的一個問題,其他半導體零件
關鍵字:
三星 芯片
芯片級驗證的挑戰鑒于先進工藝設計的規模和復雜性,而且各方為 搶先將產品推向市場而不斷競爭,片上系統 (SoC) 設計團隊沒有時間等到所有芯片模塊都全 部完成后才開始組裝芯片。因此,SoC 設計人員 通常會在模塊開發的同時開始芯片集成工作,以 便在設計周期的早期捕獲并糾正任何布線違規, 從而幫助縮短至關重要的上市時間。錯誤在早期 階段更容易修復,而且對版圖沒有重大影響,設 計人員在此階段消除錯誤,可以減少實現流片所 需的設計規則檢查 (DRC) 迭代次數(圖 1)。但是,早期階段芯片級物理驗證面臨許多挑 戰
關鍵字:
芯片 soc 設計人員
當下,中國半導體國產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有望打破美韓兩國壟斷芯片的局面,而日本半導體設備商則有望成為最大贏家。 據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協會(SEAJ)公布的預計數據,2020年日本半導體設備年度銷售額將達到創歷史新高的2.3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55億元)。 日經中文網1月25日消息,為了滿足全球半導體的增長需求,最終實現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目的,日本半導體設備巨頭——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正計劃推進研發等投資。 東京電子社長河合利樹表示,該公司計劃在始于2019財年(截至2020
關鍵字:
半導體 芯片
芯片&半導體測試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芯片&半導體測試!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芯片&半導體測試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芯片&半導體測試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