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信息產業工作會上,信息產業部部長王旭東指出,近幾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7%,規模5年擴大3.3倍。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企業從12家增加到25家,其中有3家企業超過1000億元,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占行業規模比重達到70%。由此可見,我國信息產業領域大企業大集群的格局已經形成。
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有其內在的動因。由于高技術產品具有運輸成本低、規模經濟明顯、技術外溢效應強的特點,因此在空間分布上呈現出產業的高度集群化。
首先,從全球來看,電子信息產
- 關鍵字:
電子信息
- 今年1-11月,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回升,但仍與全國制造業平均增速存在差距;新開工項目持續低速增長;新增固定資產增長放緩;到位資金中,企業自籌部分增長最快,所占比重加大;各行業的投資趨勢分化明顯,電子器件、電子專用設備、信息機電行業的投資繼續快速增長,通信設備、電子計算機、家用視聽設備、電子元件行業的投資則保持低增長狀態;各投資主體呈不同發展格局,內資和港澳臺企業持續活躍,外商投資低迷中略有回升。
具體情況:
1、投資增速略有回升,與全國制造業增速仍有較大差距
今年前
- 關鍵字:
電子信息 集成電路 電子器件 消費電子
-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多次提到與信息化建設和信息產業發展相關的內容,明確指出了信息化和電子信息產業在建設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為了實現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作用,統籌全社會產業發展資源,著力提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1.國家產業戰略層面:強化核心基礎產業的戰略地位,實現從電子信息產業大國到強國的轉變。
要針對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大而不強的客觀現實,著力強化決定電子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
- 關鍵字:
電子信息 集成電路 電子元器件
- 12月26日消息,根據信產部體制改革和經濟運行司近日發布的相關報告,今年前10月,通信類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都增長較快,但增長動力主要海外市場和國內龐大的移動用戶群。信產部特別指出,華為、中興的出口是通信系統設備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通信類企業效益回升
信產部的上述統計報告稱,1-10月份,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總體效益比去年大幅回升。百強企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10028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利潤總額343億元,同比增長115%;
其中通信類、軟件類和元器件類企業增長較快。22家企業營業收入
- 關鍵字:
電子信息 元器件 光纖 消費電子
- 一、北京電子信息材料領域技術的現狀及優勢
北京信息產業已經成為首都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2006年,北京信息產業的工業增值超過1300億,占全市GDP的16.6%,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強勁拉動了我市電子信息材料產業的發展。目前,北京電子信息材料領域已經初具規模,整體技術水平居于國內領先地位。優勢產業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配套材料、光電顯示材料和磁性材料三大領域。
首先我們來看集成電路配套材料領域。北京聚集了中科院半導體所、中科院物理所、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等多家國家半導體材料領域的頂尖級科研機構,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電子信息 材料 半導體 元器件用材料
-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工作會議,分析了當前的產業形勢和特點,提出了2008年的工作思路。業界注意到,今年產業規模增速首次出現放緩,但結構調整出現系列新的轉機。種種跡象表明,電子信息產業升級出現“拐點”。
產業規模突破5萬億元
記者從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工作會上得到的數字表明,2007年電子信息產業保持了穩定持續發展態勢,1-10月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9433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將首次突破5萬億元,達到56000億元,主要產品產量在全球總量中所占的比重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電子信息 消費電子
- 12月4日,由上海市知識產權局、上海市信息化委員會、同濟大學和中國電子報社共同主辦的“2007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電子信息 消費電子
- 第四季度我國電子信息全行業保持平穩發展。1-10月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433.3億元,同比增長19.8%,其中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997.1億元,同比增長19.7%;軟件業實現收入4436.2億元,同比增長21.0%;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7667.7億元,同比增長20.0%。
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1.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增加值增速小幅回升。
1-10月規模以上制造業實現收入34997.1億元,比去年同期凈增5759億元,同比增長19.7%,產業規模繼續在全國工業各行業中保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電子信息 計算機 消費電子
- 1-9月份,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總體效益較好。百強企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8755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利潤總額312億元,同比增長125%;上繳稅金267億元,同比增長28%;完成出口交貨值2456億元,同比增長20%。
一、收入增幅趨緩,出口增幅回升
1-9月份,百強企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8755億元,同比增長10%,增幅比上月下降3個百分點。營業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有18家,其中聯想超過1000億元。
1-9月份百強企業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2456億元,同比增長20%,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電子信息 消費電子
- 從國際市場來看,全球經濟增長依然樂觀,為電子信息產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電子信息板塊今日的突然發力即使在兩市個股普漲得行情下仍顯得分外惹眼,電子信息分類指數漲幅居兩市之冠,大有前夜牛郎今又回之勢。然而從基本面的深層原因分析,本欄認為從國內市場看,兩大因素將提升國內電子元器件行業的景氣度。首先,國內重大項目投資將帶動產業新的增長。這些項目包括進入關鍵期的奧運建設、即將啟動的3G建設以及正在逐步推廣的數字電視轉播。其次,中小企業和農村的信息化發展也將為產業提供新的增長動力。在國內、國外的雙
- 關鍵字:
模擬技術 電源技術 電子信息 3G 數字電視 元器件用材料
- 持續多年高速增長的電子信息產業,今年以來增加值、利潤和投資額出現較大回落,國內電子信息產業已現拐點,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加快重塑核心競爭力迫在眉睫。
電子信息業出現"三低"趨勢
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許勤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行業全部實現盈利,投資與消費關系得到改善,預計今年GDP可能保持在11%左右,增幅與去年持平。然而今年1-8月,國內電子信息產業卻出現了"三低"趨勢,即增加值、利潤和投資額低增長。此外,電子信息產品的銷售和出口速度也低于全國工業產品的平均增速,產業發
- 關鍵字:
模擬技術 電源技術 電子信息 GDP 模擬IC 電源
- 由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綜合規劃司,江蘇省信息產業廳、蘇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電子報與蘇州市經貿委承辦的“電子產業結構升級與區域競爭力”研討會10月18日在蘇州舉行。來自國家發改委、信息產業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子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以及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園區和相關企業負責人,就當前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形勢與任務進行了研討。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許勤在研討會上說,做強做大高技術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迫切要求。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電子產業 電子信息 臺灣 消費電子
- 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副司長丁文武日前在深表示,出于增強產業競爭力的考慮,在信產部的協調下,目前京東方、上廣電與龍騰光電的整合正在進行中,但細節還沒有落實,現時沒辦法對外公布詳情。 丁文武是在深圳第三屆中國國際顯示大會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認為,這一企業整合動作對國內TFT-LCD產業發展非常有利,在技術的共同研發、市場的共同占有等資源共享以及采購成本的降低方面都有好處,亦有利于相關企業進一步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信息產業部 電子信息 TFT-LCD 液晶顯示 LCD
- 1-8月份,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收入和出口保持穩定增長,總體效益較好。百強企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7733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利潤總額231億元,同比增長144%;上交稅金221億元,同比增長24%;完成出口交貨值1956億元,同比增長17%。 一、收入增幅回升,出口增長平穩 1-8月份,百強企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7733億元,同比增長13%,增幅比上月有所回升。營業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有17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家,其中聯想和海爾均超過800億元。 出口平穩增長。1-8月份百強企業累計完
- 關鍵字:
模擬技術 電源技術 電子信息 經濟運行
- 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8月,我國電子信息全行業總量增速小幅上升,規模以上制造業經濟效益穩步回升。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929.2億元,同比增長19.4%。 其中,規模以上制造業總量規模繼續擴大,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490.3億元,同比增長19%,比去年同期凈增4229.2億元,產業規模繼續在全國工業各行業中保持領先水平。軟件業實現收入3438.9億元,同比增長22.9%。 統計顯示,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794.0億元,同比增長1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電子信息 收入 消費電子
電子信息介紹
“電子信息”是近幾年頻頻出現的一個詞,它是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高密度存儲技術的迅速發展并在各個領域里得到廣泛應用的背景下成為信息學的詞匯。電子信息在信息的存儲、傳播和應用方面已經從根本上打破了長期以來由紙質載體儲存和傳播信息的一統天下,代表了信息業發展的方向。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