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2008:產業升級迎來拐點

        2008:產業升級迎來拐點

        ——
        作者: 時間:2007-12-14 來源:中國電子報 收藏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產業經濟運行工作會議,分析了當前的產業形勢和特點,提出了2008年的工作思路。業界注意到,今年產業規模增速首次出現放緩,但結構調整出現系列新的轉機。種種跡象表明,產業升級出現“拐點”。

          產業規模突破5萬億元

          記者從產業經濟運行工作會上得到的數字表明,2007年電子信息產業保持了穩定持續發展態勢,1-10月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39433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將首次突破5萬億元,達到56000億元,主要產品產量在全球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手機、筆記本電腦、彩電、數碼相機等數十種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位,進一步奠定我國作為世界電子信息產業大國的地位。

          在規模擴大的同時,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軟件、元器件等基礎產業逐步成為拉動產業增長的主導力量,占全行業比重超過40%;整機產品不斷升級,平板電視、筆記本電腦、網絡設備等高端產品快速發展;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占全行業銷售收入比例已超過20%。

          不過據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司長周子學介紹,電子信息產業規模擴張的步伐有所放慢,今年以來,各項指標增速首次出現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的現象,上半年增速一直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進入下半年增速才略有回升,累計到10月份全行業增加值增速19.8%,與全國工業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利潤增幅為18.9%,比全國工業低6.4個百分點;投資增幅25個百分點,比全國工業低了9.6個百分點。“這些現象表明,拉動產業增長的動力正在發生變化,產業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步入一個踏進高端的拐點。”周子學強調說。

          內、外資也出現“拐點”。從往年看,三資企業一直是拉動產業增長的主要力量,但今年內資企業各項指標增速均大大高于外資企業。2007年1-10月,內資企業收入和增加值增速為23%和24.8%,分別比三資企業(18.8%、18.4%)高4.2和6.4個百分點。專家認為,“內資”的強壯是與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分不開的,特別是百強企業對研發越來越重視。當前,電子信息產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1.7%左右,在全國工業部門中居領先地位,電子百強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更是逐步接近4%,大大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當然,外資仍然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吸引外資超過1200億美元,設立外資企業1萬多家。跨國公司從制造本地化向研發、人才本地化轉變,在我國境內普遍建立區域總部,投資領域從整機加工組裝轉向元器件制造、研發,帶動了產業鏈發展。

          挑戰仍在

          經濟運行會對明年的產業形勢和任務也進行了分析和展望。明年是奧運年,信息技術的應用將達到新高潮,并將掀起更換電子產品的熱潮,在手機、計算機、電視等領域尤為明顯,加上亞非拉和中東等新興市場的崛起,因此,多個國際權威咨詢機構都預計明年全球電子信息產品市場增速將達4%以上,其中智能手機、平板電視、筆記本電腦、軟件服務等將保持兩位數增長。

          一些負面因素也引起了業界的關注。例如,美國經濟下滑,增速減緩,引發對外需求的下降,將使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面臨變數。

          國際貿易的技術壁壘和環保壁壘不斷強化,歐盟繼推出WEEE和RoHS后,又推出了《用能產品生態設計框架指令》(EUP)和《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REACH),都將對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造成重要影響。

          從國內看,人民幣升值、所得稅并軌在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增強本土企業競爭力的同時,短期內也將對產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據測算,2006年全行業因匯兌損失導致利潤減少約220億人民幣。今年1-11月,人民幣升值加快,對家電業、計算機產業、半導體產業、通信設備業和信息服務業均有影響,對軟件外包業務有明顯沖擊。新的所得稅法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稅法統一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降低了內資企業稅負負擔,有利于本土企業發展,但可能導致部分外資加工貿易企業將產能轉移到周邊國家,本土產業鏈配套企業將面臨嚴峻挑戰。

          從產業自身發展看,網絡服務商和渠道商介入制造領域,強化了業務融合的優勢;部分代工企業憑借強大的加工能力發展自主品牌的整機產品,也對國內企業構成新的競爭。此外,在當前的平板熱潮中,跨國公司憑借完整的液晶面板產業鏈優勢,將對國內整機和器件企業形成更大的壓力。

          共商“升級大計”

          面對挑戰,代表們對明年仍充滿信心,對產業升級紛紛亮出高招。推進標準與知識產權戰略、發揮百強企業及產業聯盟龍頭作用、區域協調發展等話題成為業界的共識。

          信息產業部科技司副司長韓俊說,信息產業依靠知識產權,以及自主制定標準所形成的競爭力正逐步形成,特別是百強企業起到了表率作用。據統計,電子百強企業累計申請專利已超過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占50%以上。但是知識產權擁有量上企業之間同樣存在較大差距,還有6家企業沒有檢索到申請專利的記錄。

          在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工作方面,2003—2007年共頒布標準282項,其中行業標準104項,國家標準178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19項,占已頒布標準的6.74%,實現了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制定從等同等效采用國際標準向自主制定標準的歷史性跨越。從2003年至今,百強企業中共有23家參加了標準工作組或中電標協標準工作委員會,有27家加入了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

          在標準和知識產權戰略上,周子學指出,產業聯盟和標準聯盟的作用重大,今后要進一步加強。據了解,1976年日本政府支持富士康、日立、三菱等企業成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研發產業聯盟,共投資了737億日元,有42%是政府出資,搶得領先地位。后來,美國也開始向日本學習,發動包括IBM在內的13家企業組建半導體研發聯盟。經過5-10年的努力,美國又重新奪回了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

          區域協調發展也引起了高度關注。在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工作會期間,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委區域發展組召開工作會議。會議討論區域協調發展與產業聯盟問題,還探討了如何在中西部高起點發展信息產業的問題。周子學說,由于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梯次轉移具有局限性,需要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化、EuP、節能減排等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的新課題,要深入研究如何應對周邊國家和地區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競爭壓力。當前我國產業成本優勢面臨宏觀環境變化的影響,周邊地區又利用其市場、人力、政策和區位優勢,對我國產業形成強大的競爭壓力。

          會上,產業預警、污染控制、產業統計等問題也備受關注。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產權分析與預警處處長張勇說,信息產業的安全要放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考慮。我國的對外貿易量巨大,電子信息產業更是首當其沖,從2001年到2007年上半年,電子行業遭遇的“反傾銷”包括可刻錄光盤、彩電陰極顯像管、彩電、單晶硅等,“反補貼”也被調查了兩起,這些對電子信息產業的影響非常大,對此不能掉以輕心,要形成必要的預警機制。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川市| 玉林市| 十堰市| 呼和浩特市| 中方县| 澄江县| 沅江市| 石台县| 保康县| 榆社县| 平利县| 繁昌县| 徐闻县| 民和| 柳州市| 页游| 临泽县| 武城县| 长武县| 晋州市| 东安县| 双流县| 绍兴市| 锦屏县| 元氏县| 克山县| 恩施市| 淮阳县| 柞水县| 措美县| 台中县| 商洛市| 清水县| 咸阳市| 共和县| 荥经县| 从江县| 海盐县| 鄂托克前旗| 清河县| 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