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中國智能手機的增長放緩論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但當2017年年底真正發放“成績單”的時候,現實卻比預測更加殘酷。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 美國總統特朗普22日宣布,擬利用“301調查”大規模限制中國對美貿易和投資。美方肆意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國際輿論為之側目。
在去年3月高盛發布的一份重磅報告《“中國制造”還是“美國制造”》中指出,特朗普提出讓制造業回流美國,以及發布的一系列貿易保護政策,將引發全球供應鏈格局的重大變化。該報告以手機行業為例研究分析得出的一個結論是:美國消費者購買的下一款智能手機將更加昂貴。
現將報告部分摘選并編譯如下:
手機制造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電池
- 根據所有主要研究機構的數據,盡管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上個季度出現大幅下滑,但舊智能手機和翻新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這些數據顯示:2017年最后一個季度,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在下降了5%至9%。
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下降,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調研報告指出:全球翻新智能手機市場在2017年同比增長了13%,接近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10%,總銷量接近1.4億部。
這些二手手機有的經過修理之后正常使用,大部分本來就可以正常工作,手機的使用壽命較長,而更新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 從智能手機、筆記型電腦、以及與各種云端應用相關的服務器,快閃存儲器儲存已經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無處不在。快閃存儲器技術已經如此普遍,我們大多數人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快閃存儲器技術本質上并不是一種可靠的儲存媒介。實際上,快閃存儲器單元的使用壽命有限,快閃存儲器的特性意味著需要強大的磨損平衡(Wear-Leveling)技術以便使其有更好的性能表現。 業界的好消息是,現代快閃存儲器控制器中的磨損平衡技術已經有顯著進步,能夠克服快閃存儲器儲存介質固有的弱點,并幫助發揮出快閃存儲器的優勢。對于現代快閃存儲器儲存器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存儲器
- 過去一年,大多數手機品牌廠商將差異化競爭點放在攝像頭技術和全面屏設計上,而今年,手機品牌廠商將目光轉向了曾被人唏噓的AI頭上。
二者究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當AI與智能手機之間產生聯系時,有兩大手機廠商不得不說,一個是蘋果,另外一個便是華為。
去年這兩家廠商都不約而同的發布了人工智能手機芯片并推出了相應的手機產品,并開啟了另一個新潮。以華為為例,在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上,華為正式發布搭載10nm工藝制程的年度旗艦處理器麒麟970,這顆帶有強大AI計算力的手機SOC,是業界首顆帶有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AI
- 社交媒體常常被認為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罪魁禍首。但是智能手機帶來的一些消極影響,與更少的睡眠有關,而不是社交應用本身。將青少年面臨的問題歸因于新科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創傷和貧窮帶來的影響更加深遠。
新聞報道指出,青少年深愛的智能手機,正在損害他們的精神健康,讓他們在社交上更加孤立。值得特別指出的是,一項于2017年發表在《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雜志上的研究發現,跟以往年代的青少年相比,今天的青少年更少喝酒、發生性行為、懷孕、開車、約會和工作。
這項研究由圣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 2018年2月27日——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全球季度手機追蹤數據,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了0.5%,這是自推出我們現在所知的智能手機以來的首次同比下滑。
智能手機公司在2017年的出貨量為14.6億部,幾乎所有的設備都運行在Android或iOS平臺上。
展望未來,IDC預計,2018年發貨量將恢復到較低的個位數增長,整體市場將在2017-2022年的預測期內達到2.8%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16.8億部。
&ld
- 關鍵字:
IDC 智能手機
- 日前,市場市場分析公司Gartner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相較于2016年同期,2017年第四季度的智能手機銷量下滑5.6%,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首次出現同比下滑。
至于銷量出現下滑的原因,分析師認為是消費者更換手機的周期變長以及目前智能手機缺乏創新。
Gartner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消費者持有設備的平均時間長達2.59年或945天,然后才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而這一數據在2016年為2.38年或867天。
Gartner研究主管安舒爾&mi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 記者從工信部獲悉,去年全年我國通信設備行業生產、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全年生產手機19億部,實現出口交貨值比上年增長13.9%。
集合先進技術、工藝的電子信息制造業一直處于制造業龍頭地位。去年全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較快增長,生產與投資增速在工業各行業中保持領先水平,出口形勢明顯好轉,效益質量持續提升。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8%,增速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7.2個百分點。
其中,智能手機占全部手機產量比重74.3%,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比上年增長6.8%,智能電視等產品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咨詢指出,展望2018年智能手機市場表現,由于缺乏喚起消費者換機意愿的創新議題,預估全年智能手機市場需求動能續弱;在成本方面,受到上游零組件價格持續攀升的影響,下游手機品牌商不得不重新檢視終端定價或調整規格配備以因應成本壓力。今年品牌市占表現將呈現大者恒大、贏者通吃的格局。集邦咨詢將今年全球智能手機生產總量成長率從原先預估的5%再下調至2.8%,生產總量約為15億支。 回顧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半年受到蘋果十周年新作即將發表的影響,市場觀望氣氛濃厚,買氣低迷;下半年各品牌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小米
- 科技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指出,在蘋果和三星的推動下,智能手機廠商將陸續采用面部識別技術,預計面部識別技術今后有望成為智能手機標準配備,2020年將有超過10億部智能手機導入這一技術。 2013年,蘋果公布投入使用Touch ID,在移動消費應用中掀起了一股潮流。世界各地智能手機制造商紛紛效仿蘋果,將指紋傳感器導入到設備中。這一模式的普及,使得基于指紋傳感器的安全性在平價手機的應用中成為標配。因此,預計2018年將有超過10億部智能手機采用導入指紋傳感器。 隨著面部識別技術的投入使用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3D感測
- 科技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指出,在蘋果和三星的推動下,智能手機廠商將陸續采用面部識別技術,預計面部識別技術今后有望成為智能手機標準配備,2020年將有超過10億部智能手機導入這一技術。 2013年,蘋果公布投入使用Touch ID,在移動消費應用中掀起了一股潮流。世界各地智能手機制造商紛紛效仿蘋果,將指紋傳感器導入到設備中。這一模式的普及,使得基于指紋傳感器的安全性在平價手機的應用中成為標配。因此,預計2018年將有超過10億部智能手機采用導入指紋傳感器。 隨著面部識別技術的投入使用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臉部識別
- 知名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2%,但在2017年第四季度出貨量則同比下跌5%。目前,Top10大廠商占據了77%市場份額,其他超過600多個品牌則爭搶剩下不到1/4的市場份額。 Counterpoint的北美地區研究總監Jeff Fieldhack在評論調查結果時表示,“2017年第四季度對大多數廠商來說都較為艱難,Top10大廠商中有7家出貨量出現下滑,這種情況在以前并不多見。國產品牌小米、OPPO和vivo是T
- 關鍵字:
智能手機 小米
- 說到陀螺儀有什么用,小編只能說,必不可缺吧!尤其是現在的智能終端已經大面積使用,之前因為成本較高,普遍用在飛機、航母及大型運作設備上,就用現在的智能手機來研究下陀螺儀吧,之后還會介紹清楚陀螺儀的特性,看完大家就能完全理解陀螺儀了。 1.現在智能手機上采用的陀螺儀是MEMS(微機電)陀螺儀,手機中陀螺儀的運用首先用在游戲的控制上,相比傳統重力感應器只能感應左右兩個維度的(多軸的重力感應是可以檢測到物體豎直方向的轉動,但角度難判斷)變化,陀螺儀通過對偏轉、傾斜等動作角速度的測量,可以實現用手控制游戲主角
- 關鍵字:
陀螺儀 智能手機
- IDC根據2017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狀況調查顯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呈現衰退,全年出貨量為14.724億部,年減少0.1%,就品牌市場占有率來說,三星依舊蟬聯第一寶座,其后依序為蘋果、華為、OPPO以及小米,中國大陸的智能手機品牌在前五名中,拿下了3個名額。 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為14.724億部,相較2016年減少0.1%,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確是面臨衰退的危機,市場普遍認為,造成衰退主因的就是中國大陸市場的需求減緩,整體市場換機潮高峰已過,加上消費者換機周期拉長,都影響到
- 關鍵字:
小米 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介紹
什么是智能手機?
所謂智能手機(Smartphone),是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對手機的功能進行擴充,并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來實現無線網絡接入的這樣一類手機的總稱”。
簡單的說,智能手機,就是一部像電腦一樣可以通過下載安裝軟件來拓展手機出廠的基本功能的手機。
智能手機有什么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