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手機業務已經陷入困局,最新報告指出WP設備僅占全球智能手機份額的0.7%。
微軟此前也宣布,在手機業務方面裁員1850人(很多是前諾基亞員工),資產減記9.5億美元,對此諾基亞董事長Risto Siilasmaa在Twitter發文稱表示遺憾。
Risto在推特中稱對微軟宣布裁員表示遺憾:“2013年我明確意識到出售手機業務是公司必須要選擇的道路,我當時真心希望微軟能夠成功。市場應該有第三個生態系統,去微軟的我們的員工理應得到勝利,他們的才能和克
關鍵字:
諾基亞 微軟
有人將2015年稱為“開源之年”,微軟近年來也算是在開源領域可謂是大刀闊斧的前進中。大家關注微軟的開源之舉可能都是從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提出“Microsoftloves Linux”的口號之后,事實上呢,微軟的開源之路早已經開始,從2004年微軟的開源Visual Studio打包工具WIX、2010年開始支持Node.js項目、2012年成立微軟開放技術部門及在2014年與許多其他開源界公司創立開源社,到最近在微軟智能云平臺上運行紅帽企業版Linux,微軟已經走過了12年的開源路,目的都在于打造更
關鍵字:
微軟 Node.js 開源
根據韓國英文媒體《TheKorea Times》的報導,韓國電子巨擘三星電子(SAMSUNG)目前正與微軟(Mircosoft)合作,開發增強現實(AR)HoloLens的相關新顯示技術,藉以提升更逼真的真實感受,以迎戰蘋果(Apple)與Google的競爭。而且,由于目前三星電子已經獲得與微軟共同分享相關專利的協議,未來將可利用軍事、航空與太空、教育以及娛樂等事業上。
根據報導,在與微軟針對HoloLens所一發的顯示技術上,三星電子開發出holoportation的關鍵顯示技術。該技術可以幫
關鍵字:
三星 微軟
微軟(Microsoft)在日前于布魯塞爾舉辦的IMEC技術論壇上揭密其HoloLens增強實境(AR)眼鏡及其專用加速器——Holographic Processing Unit (HPU)處理單元。
微軟(Microsoft)在日前于布魯塞爾舉辦的IMEC技術論壇上揭密其HoloLens增強實境(AR)眼鏡及其專用加速器——Holographic Processing Unit (HPU)處理單元。
在今年3月下旬,微軟已經開始出貨Hol
關鍵字:
微軟 HoloLens
北京時間25日彭博稱,微軟將計提9.5億美元的減值和重組費用,其中包括2億美元的遣散費。此舉意味著CEO Satya Nadella降低了公司在智能手機上的雄心。在被裁的1850人中,芬蘭員工數量占大約1350人,芬蘭是微軟于2014年收購的諾基亞手機業務的總部所在。 更多細節將于7月份隨第四財季業績一同公布。
關鍵字:
微軟
點對點(Peer to Peer)的網路及時通訊技術(WebRTC),為W3C支持之HTML5標準影音通訊協定,具多元應用價值,除傳統的點對點影音通訊,亦可運用在視訊會議、遠端診療、安全監控等物聯網應用。
為加速催生IoT裝置互連標準,英特爾、微軟與思科等業者于2016年2月成立「開放互連基金會」(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OCF)。OCF 參與大廠一直看好WebRTC 通訊協定,著手將其相關規格導入DCF的平臺,顯證WebRTC的發展潛力備受期待,不僅是物聯網世
關鍵字:
英特爾 微軟
路透社周一刊文稱,微軟近期正在推廣現實增強設備HoloLens。與此前的谷歌眼鏡不同,微軟目前并不計劃探索HoloLens在消費類市場的應用,而是希望首先專注于開發者,以及研究如何在企業市場推廣這款產品。
微軟在今年Build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HoloLens。
在4年前推出谷歌眼鏡時,谷歌邀請跳傘者佩戴谷歌眼鏡降落至舊金山的會展中心,讓模特在時裝節上戴上這款產品,并發起了Twitter營銷活動吸引“谷歌眼鏡探索者”。
今年,在推出現實增強設備HoloLen
關鍵字:
微軟 HoloLens
北京時間5月18日下午消息,微軟以3.5億美元價格將相關手機業務出售給富士康子公司富智康移動,將諾基亞品牌、功能手機軟件、服務等交給富智康。這筆交易將涉及4500名員工轉移至富智康旗下。
今日,富智康(FIH)在聯交所公告稱,公司以3.5億美元從微軟收購諾基亞相關資產。該交易只影響只影響微軟使用諾基亞品牌的手機業務,微軟仍將繼續開發Windows 10 Mobile系統,并給宏碁、阿爾卡特、Lumia等使用Windows系統的手機給予后續支持。
2013年9月,微軟曾以7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關鍵字:
微軟 諾基亞
英特爾(Intel)、微軟(Microsoft)釋出PC新平臺轉換大計,下一代處理器僅支持最新Windows10作業系統,工業電腦(IPC)業者表示,原本以為新平臺轉換會先局限于KabyLake處理器,然近期Windows10支持范圍卻擴及6月底面市的入門級ApolloLake處理器,由于目前IPC市場系以入門級處理器搭配Windows7等舊版作業系統為主,強制升級Windows10恐使得IPC業者轉換成本大增,并將壓抑市場需求。
全球PC市況不佳,英特爾與微軟為提振市場買氣,近期分別揭露平臺轉
關鍵字:
英特爾 微軟
據技術顧問杰夫·雷福曼(Jeff Reifman)稱,微軟的歷史累計收入已在上個季度達到1萬億美元。他是在研究微軟在華盛頓州的納稅記錄時發現這一點的。
相比之下,蘋果的歷史累計收入達到1萬億美元的時間更早一些,它去年就取得了這個里程碑式的目標。
然而,微軟的歷史累計利潤卻比蘋果稍高一些。蘋果的歷史累計利潤為2616億美元,而微軟的歷史累計利潤為2652億美元。
與微軟和蘋果相比,亞馬遜和谷歌(微博)的歷史相對更短一些,它們的歷史累計收入還沒有達到1萬億美元,但是也都已經
關鍵字:
微軟 蘋果
在一次人工智能會議上,微軟英國的首席構想官(chief envisioning officer)戴夫•科普林(Dave Coplin)對與會的商業領袖稱,人工智能是“當今地球上人們正在研究的最重要的科技”。
現在,有很多面向消費者的人工智能產品已推向市場,而且正在不斷地完善之中。例如,微軟Cortana、亞馬遜Alexa和蘋果Siri語音助手。但是,人工智能還有可能將一些重大科研成果應用到各個領域之中,例如無人駕駛汽車和癌癥研究等等。也許正是因為如此,科普林發表
關鍵字:
微軟 人工智能
針對今年在Build 2016期間未特別強調Windows 10 Mobile內容,同時在近期財報中更確定行動裝置銷售慘淡,甚至有消息傳出微軟可能計劃舍棄行動市場布局,微軟Windows部門負責人Terry Myerson透過內部信件向公司員工信心喊話,強調Windows 10 Mobile依然是微軟重點策略,同時接下來將會有更具體發展規劃。
根據微軟Windows部門負責人Terry Myerson透過內部信件說明,強調Windows 10 Mobile與行動市場布局依然是微軟發展策略重要環節
關鍵字:
微軟 Windows
DNA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科技史上最重大的成果之一。四個堿基的千變萬化造就了大千世界的五彩繽紛。而隨著DNA編碼生命信息的機制被不斷被揭示,許多科學家就提出了能否利用DNA來儲存和應用信息?如果這一設想能夠變成現實,那么無疑是人類的又一次飛越。最近,互聯網巨頭微軟公司就率先向這一概念發起沖鋒。公司已經和一家名為Twist Bioscience的生物技術公司簽訂協議訂購了約1000萬條DNA產品,用于測試這一技術。
?
技術人員指出,這一方法目前仍處于實驗室階段,利用DNA儲
關鍵字:
微軟 DNA
微軟研究院的團隊正在研究新的智能手機互動方式,而目標則是減少觸控操作。
微軟希望,在操控應用、瀏覽內容、調節設置的過程中,用戶只需用手指在屏幕上方滑動即可,而不必實際接觸屏幕。
這一技術本身并不新穎。三星的Air View就能在某些三星自主開發的應用中實現這樣的操控方式。索尼在以往的Sola手機上也曾展示過類似的Floating Touch功能。
不過,微軟目前的研究重點在于,如何利用這種技術實現更豐富的互動。此前這項技術的用途只有滾動網頁頁面等少數幾種。
例如,在看視頻時,在
關鍵字:
微軟 觸屏幕
微軟周四(4/21)公布了該公司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6財年第三季財報,顯示該季營收為217億美元,比前一年同期成長2%,獲利51億美元,下滑3%,低于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財務表現讓微軟當天的盤后交易下滑了5.13%,每股價格為52.92美元。
根據微軟所公布的財報,生產力與業務流程(Productivity and Business Processes)營收成長了1%,其中以Office 365的表現最好,其商用營收成長63%,一般訂閱用戶增加到2220萬人;智慧云端(Intelligent C
關鍵字:
微軟 平板
微軟介紹
微軟(Microsoft,NASDAQ:MSFT, HKEx: 4338)公司是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機軟件開發的先導,由比爾·蓋茨與保羅·艾倫是它的創始于1975年,總部設在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鄰近西雅圖)。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件提供商。微軟公司現有雇員6.4萬人,2005年營業額368億美元。 其主要產品為Windows操作系統、Inter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