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注安全保護和電動汽車的高效節能我們比較關注汽車電氣化的安全保護和電動汽車(EV) 的高效節能這兩個方面。汽車的電氣化為汽車的全面電子化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汽車上的各個電子控制器,例如智能車載娛樂系統,主動安全系統,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等,以及電動汽車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機、電控等三電系統,都提出了更嚴苛的過流過壓保護的新要求。隨著電動汽車OBC(車載充電器)的功率越來越大,目前看到有的OBC功率已經高達22 kW,這樣OBC設計工程師不僅希望供應商能提供更小R
關鍵字:
安全 PPTC
目前國內正掀起造芯熱,但是能做出車規級芯片的并不多,因為要符合?ISO 26262等車規級認證,不僅對安全等技術要求高,而且獲得認證的時間也很漫長。近日,知名半導體廠商羅姆(ROHM)舉辦了“汽車功能安全標準ISO 26262”線上媒體交流會,介紹了ISO 26262,及羅姆在取得開發工藝認證所做的各項細致完備的工作流程,從中可見做車載芯片的復雜性。??汽車功能安全標準ISO 26262是汽車領域的電氣/電子相關功能安全國際標準,貫穿于整個車輛的生命周期。該標準是在汽車的電子
關鍵字:
26262 安全
谷歌將投資4.5億美元收購ADT6.6%的所有權。ADT公司(The ADT Corporation)為住宅客戶和小型企業客戶提供電子防盜,防火服務,并在全球35個國家提供其他有關報警監控服務。公司總部位于佛羅里達州博卡拉頓。1863年,Edward A. Calahan發明了一個股票行情,并于1867年利用該技術形成黃金和股票電報公司。黃金和股票電報公司開發出一個發送證券交易所指令的信使系統。ADT公司是美國和加拿大最大的安全公司,擁有超過650萬客戶。截至2013年,它約占住宅市場25%份額,美國小企
關鍵字:
谷歌 安全 ADT
微軟在舊金山推出了一種新的平臺安全技術,以防止網絡罪犯采用數據破壞技術來針對系統安全策略并篡改Windows 10設備上的數據結構。該技術稱為內核數據保護(KDP),它通過基于虛擬化的安全性(VBS)保護Windows內核和驅動程序的一部分,從而防止了數據損壞攻擊。據該公司稱,KDP是一組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可將某些內核內存標記為只讀,從而防止攻擊者修改受保護的內存。這家科技巨頭在一份聲明中說:“例如,攻擊者使用簽名但易受攻擊的驅動程序來攻擊策略數據結構并安裝惡意的未簽名驅動程序。KDP通過確保策
關鍵字:
Microsoft 安全 數據損壞
Marius Munder (Silicon Labs 系統架構 高級工程經理) 摘 要:分析了安全組件的功能,和集成安全組件的附加功能及優勢。 關鍵詞:安全;集成;組件 0 引言 為了確保物聯網(IoT)的安全,連網設備需要一系列片上安全功能,諸如不可變的設備身份、具有信任根的安全啟動、密鑰的安全存儲,以及搭配高熵隨機數發生器的硬件加速加解密等功能。鑒于持續增加的物聯網安全事件,立法人員正在加速推動立法,為部分物聯網設備或應用領域制定最低的安全級別。集成的安全組件不僅可以協助解決這些無法避免
關鍵字:
202007 安全 集成 組件
Arteris IP是一家經過硅驗證的創新型?片上網絡 (NoC) 互連?IP 產品的領先供應商,近日宣布芯擎科技獲得 Arteris IP FlexNoC 總線互連和 FLexNoC Resilience 套件的IP授權,將其用作新一代汽車系統級芯片 (SoC) 總線連接的通信骨干網絡。芯擎科技由中國汽車行業領導者吉利集團以及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其產品將成為下一代汽車數字駕駛艙、導航和信息娛樂系統的芯片中樞。Arteris FlexNoC 不僅能夠提升 SoC 性能
關鍵字:
NoC 安全
Cliff?Ortmeyer?(Farnell及e絡盟?全球技術營銷部門?總監) 摘?要:網絡連接一方面能夠為嵌入式系統帶來巨大好處,另一方面卻可能威脅到設備及設備所構建的物聯網應用的完整性。然而,這一難題現在可以通過智能設計技術解決。只要使用了正確的基礎架構,聯網嵌入式和物聯網設備就可以利用在線服務確保長期安全地保護網絡,即使個別節點在某一時刻遭受攻擊。實現所需安全級別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作,幸運的是,市場上涌現出多種有效解決方案,如:Microsoft的Azure Sphere及其嵌入式Pluto
關鍵字:
202004 云服務 嵌入式 安全
新技術往往是“雙刃劍”,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形成新的挑戰。5G技術也是如此。5G比4G連接要快10到100倍。但是速度并不是5G唯一的賣點。下一代5G蜂窩技術的容量是4G的1,000倍,并且延遲減少了10倍。新思科技軟件質量與安全部門產品營銷經理Kimm Yeo指出普通公眾將5G視為“移動寬帶速度的提高”,當然這遠不止于此。對于關注安全的用戶或企業來說,5G安全仍然需要放在首位。現在模糊測試是確保5G安全的重要測試技術之一。Kimm Yeo 介紹道:“Defensics模糊測試支持超過250種不同類型的協議
關鍵字:
雙刃劍 安全
近年來,在汽車領域,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持續創新并迅速發展,越來越需要有助于在緊急情況下防患于未然的功能(功能安全)、以及將功能安全標準化的ISO 26262等標準。特別是在技術創新卓著的中國,ISO 26262(功能安全)已被確立為以“GB/T”開頭的推薦性國家標準,ISO 26262的第一版中文譯本“GB/T 34590”已于2017年10月發布,并且已于2018年5月起開始施行。在這種背景下,不僅汽車制造商(OEM),越來越多的汽車電子產品制造商(Tier1)也紛紛加速了功能安全支持,從全球范圍來看,
關鍵字:
安全 半導體
Silicon Labs?(亦稱“芯科科技”)宣布推出Secure Vault技術,先進的安全功能新套件旨在幫助可連接設備制造商應對物聯網(IoT)不斷升級的安全威脅和監管壓力。Silicon Labs的Wireless Gecko Series 2平臺通過將一流的安全軟件功能與物理不可克隆功能(PUF)硬件技術相結合,充分發揮Secure Vault的優勢,大大降低了物聯網安全漏洞和知識產權受損的風險。Silicon Labs高級副總裁兼物聯網產品總經理Matt Johnson表示:“隨著安全
關鍵字:
安全 可連接產品
馬? 建 (中鐵信弘遠(北京)軟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北京?100038)摘? 要:為了減少物聯網中的數字簽名方案的計算開銷,保護敏感簽名內容,在分析物聯網的安全需求的基礎 上,基于SM2算法,提出物聯網安全數字簽名方案。通過使用高效安全的對稱加密算法,保證了簽名內容的機 密性;使用橢圓曲線進行構造,提高了方案的計算效率,可以滿足物聯網環境中輕量化要求。分析表明,該方 案具有消息的保密性、完整性、抗否認性和抗偽造型等特點。?關鍵詞:物聯網;安全;SM2;數字簽名;隱私保護0?
關鍵字:
202003 物聯網 安全 SM2 數字簽名 隱私保護
紫光國微宣布,旗下紫光同芯高性能安全芯片“THD89”搭載的SM9算法,近日獲得國密二級認證,成為國內首批獲得該項認證的安全芯片之一。據悉,SM9算法是國密局頒布的一種基于用戶標識的密碼算法,無需申請數字證書,減少了申請和驗證環節,在保障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相關領域的身份認證和數據安全方面優勢明顯,非常適用于智能終端安全、物聯網安全、云存儲安全等熱門應用。作為安全芯片領導者,紫光同芯的THD89芯片在本次認證過程中突破重重考驗,成功通過業界資深專家組的嚴苛評審,從一眾搭載SM9算法的芯片中脫穎而出
關鍵字:
安全 加密 認證 紫光
2019年10月,瑞薩電子推出RA產品家族MCU,基于32位Arm?Cortex-M內核,面向智能物聯網(IoT)應用,將先進的安全性、連接性、HMI和靈活配置軟件包(FSP)以及全面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融合。那么,RA系列的市場定位和設計考量是什么?不久前,電子產品世界訪問了瑞薩物聯網與基礎設施事業部業務發展部高級總監Mohammed Dogar及統括經理吳頻吉先生。RA和RX的定位差異瑞薩已有RX系列,此次推出了RA系列,二者都是定位高性能和廣泛連接,客戶該怎樣選擇?實際上,RX已經做了十年了
關鍵字:
MCU 安全
由于與互聯網相連,便攜式健康監測產品和可穿戴設備等物聯網設備在本質上就容易受到黑客攻擊。從使用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設備到侵犯個人隱私,來自第三方的惡意攻擊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毫無戒備的個人數據產品造成嚴重破壞。作為物聯網設備的開發者,您需要確保從一開始就將安全特性融入到自己的互聯產品中。而不能等到安全漏洞危害自己的客戶,毀壞您的品牌和名譽時再亡羊補牢。互聯網協會近期的研究發現,“53%的消費者不相信互聯設備能以負責任的方式保護他們的隱私并處理信息。”為了遵守GDPR和HIPPA等數據保護規定,(同
關鍵字:
可穿戴 安全 MCU
近日,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簡稱:NTSB)公布了對2018年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一起自動駕駛汽車事故的最終調查結果,報告稱“一系列的軟件設計缺陷使得自動駕駛系統無法對違規橫穿馬路的行人作出正確反應,從而導致撞車事件發生。”無辜的生命逝去理應得到緬懷,而“人為”的禍事更值得整個行業深刻反思。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初衷是為了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率,所以“安全”應該是貫穿這項新技術全生命周期的關鍵詞:從系統開發設計到驗證測試,再到自動駕駛汽車
關鍵字:
自動駕駛 安全
安全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安全!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安全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安全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