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能產業才剛剛起步,盲目對行業發展不利。”上海太陽能協會理事長崔永強對記者的一番話,當真是話中有話。
盲目的前期,是盲目擴建及上馬項目,盲目地發燒;盲目的后期,是盲目地砍項目,盲目的降溫。
這不僅是崔永強的感受。很多企業說上馬多晶硅3000噸的項目、6000噸的項目,說了多少年,都沒有一噸產出。而在規劃中記載的產量“預期”已經堆積出一個天文數字,形成虛造產能。
不單是投資者感到燥熱,旁觀者也開始緊張。
“有的地方政
- 關鍵字:
賽維LDK 太陽能 多晶硅
- 隨著國家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出臺的臨近,太陽能產業掀起了新一輪投資熱潮,進入6月以來,各地不斷有光伏產業大項目密集上馬。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下了出現重復建設傾向的結論,關于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核心技術缺乏和并網發電等關鍵問題的探討更加熱烈和深入。同時,8月底《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公示征求意見,也引起了業內人士呼吁對太陽能產業的另一翼----太陽能光熱產業給予充分重視和政策支持。這是中國唯一一個靠市場運作壯大發展起來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光熱利用方面的技術前景甚至遠遠好于光伏發
- 關鍵字:
英利 太陽能 可再生能源 多晶硅
- 多晶硅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光伏發電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產業鏈條包括多晶硅、硅片、電池片以及電池組件。整個光伏產業的利潤幾乎都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產環節,髙峰時,多晶硅的利潤率超過500%。2008年,多晶硅在中國上演了一出財富神話,一箱30公斤
的多晶硅,售價一度高達10萬元,但現在的價格卻回落到了只有2萬元,僅僅發展兩年時間,這個被稱為新能源的產業卻被國務院常務會議認定為產能過剩的行業。多晶硅為什么能帶來如此巨大的財富?又為何其價格會出現如此大的落差?面對破滅的財富
- 關鍵字:
太陽能 多晶硅 光伏 硅片 電池片
-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作為光伏產業最重要原料的多晶硅,其基本的成分與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沙子沒有多大差別。在價格經歷了火箭般的躥升后,多晶硅與沙子雖然同樣來自硅這個大家族,但身份卻儼然一個王子和一個貧兒。不過,在無序競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沖擊下,多晶硅的價格就像坐上過山車,新能源的寵兒突然好似沙子般充斥市場,致使行業面臨“洗牌”,部分匆忙上馬的項目甚至可能走向崩潰邊緣。
9月5日,在業界熱議多晶硅行業或面臨洗牌的聲浪中,總投資27億元的天威四川硅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產3000噸多晶硅
- 關鍵字:
新能源 多晶硅 光伏
- 8月26日以來的十余天內,光伏產業界可謂“噤若寒蟬”。當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稱,風電、多晶硅等新興產業出現重復建設傾向,光伏產業進入中央政府的產能過剩“黑名單”。
更讓光伏產業界警醒的是,同一日,工信部發布《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該報告中首次指出,太陽能、風能等新興產業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問題非常嚴重。
光伏發電為什么這么短時期就從受鼓勵大力發展,轉向了被警告過剩?很多人對此不解。
“規劃產能”與&
- 關鍵字:
可再生能源 多晶硅 光伏
- 多晶硅產業的問題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解決,相信國家今后還會出臺進一步的措施,已出臺的一些政策也可能調整,以便更好地適應產業發展實際,確保行業步入良性軌道。
8月26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會議明確提出“對多晶硅等新興產業要建立和完善準入標準”,同時,對多晶硅等“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產業”,“國務院強調綜合運用行政手段和金融政策等進行抑制,要求嚴格資本市場融資審核程序&rd
- 關鍵字:
多晶硅 西門子法
- 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千噸級多晶硅(一期)項目經過半年的連續調試和產能釋放,所有生產設備、輔助設施、公用工程已經全部達到設計能力,運行正常,目前月產高品質多晶硅已近百噸。
據了解,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千噸級多晶硅(一期)項目采用了國際、國內最先進的大型加壓節電還原爐等關鍵核心設備。目前,所有還原爐均已全部安裝調試完畢,并成功生產出高品質多晶硅,產品質量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針對多晶硅生產的另一個關鍵問題——四氯化硅處理問題,采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氫化爐及其工藝技術
- 關鍵字:
多晶硅 光伏
- “最近的市場回暖,和國外企業普遍擔憂德國的補貼政策會在2010年有較大幅度調整有關,大家都忙著提前采購,趕工期以申請補貼。”東方電氣集團旗下的東汽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峨嵋半導體材料廠一位高管對記者說。該高管表示,雖然產品市場有所反彈,但力度不大,持續時間也不會很長,短期內形勢還很不樂觀。
經歷了2008年下半年的價格暴跌惡夢,光伏產業似乎已經看到復蘇的曙光?部分賣方機構甚至給出了肯定答案。
東北證券認為,整個8月,光伏市場內需外需供應框架協議或供貨合同頻出,近期和中期需
- 關鍵字:
光伏 多晶硅 太陽能電池
- 受到全球金融風暴影響,今年全球面板設備支出暴跌52%,視歷年來少見的狀況。但受惠于新世代廠布局逐漸明朗,市場估計,明年全球TFT面板設備支出將回到百億美元水平,年增率也將重回53%的盛況。
根據DisplaySearch統計,2008年全球TFT面板設備規模達到138億美元的高峰,當年度的年增率則是高達71%,但歷經去年下半年的緊縮之后,今年面板設備支出估計將僅剩下65億美元,幾乎少了一半。
在南韓次世代面板新廠以及大陸新世代線逐漸加入市場行列的趨勢下,市調單位也估計,未來三年面板設備的市
- 關鍵字:
TFT 玻璃基板 多晶硅
- 在家用紡織品這一傳統行業之外,孚日股份出其不意的進入了一個似乎毫無關聯的高科技產業——光伏產業。
去年年初,孚日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慎重決定涉足技術密集型的光伏產業,投資進行CIS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研發及生產項目。薄膜技術是第二代太陽能光伏技術,主要包括非晶硅技術、碲化鉻技術和銅銦硒(CIS)技術等,發展前景廣闊。
談及這次跨行業轉型,孫日貴表示,作為最大的家紡企業,孚日股份在多個市場已經取得了領導者地位,在家紡領域的成長空間有限。同時,家紡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
- 關鍵字:
多晶硅 光伏
- “對于過剩產能的描述,實際上沒有點太陽能的名,也沒有點風電的名,僅僅指多晶硅、風電設備。”周五在成都舉行的“2009中國新能源國際論壇”上,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點名新能源過剩成為自始至終的熱門話題。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特別在 “投融資論壇”上作出上述表態。
對于政府表態的新能源過剩問題,在周五會議上發言以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多位專家及企業界人士表示,國內多晶硅產能并未過剩。
專
- 關鍵字:
尚德 新能源 多晶硅
-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李俊峰9月4日在成都舉行的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論壇上表示,新能源發展是我國的發展政策,是應對氣候變化、實施低碳發展的重要選擇。但是多晶硅產業發展應避免在低水平建設上重復。
李俊峰表示,李克強副總理在5月份召開的財政支持新能源和節能減排工作會議,提出把新能源作為戰略產業來建設,打造一個新興戰略產業把新能源推動起來,而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來,像鋼鐵、水泥、建材等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提到了太陽能,但這并不能說明我國對光伏產業的政策會有轉變。
由于前兩年的多晶硅暴利,確實吸
- 關鍵字:
新能源 多晶硅 光伏
- 9月5日,對成都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經過15個月的緊張奮戰,備受矚目的省級重點項目、成都市級重大產業化項目———總投資27億元的天威四川硅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產3000噸多晶硅項目在新津工業集中發展區正式投產。副省長李成云,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副總經理聶曉夫,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市委副書記唐川平,副市長白剛出席了慶典儀式。唐川平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辭祝賀,李成云宣布正式投產。在熱烈的掌聲中,李成云、聶曉夫、葛
- 關鍵字:
新能源 多晶硅 太陽能
- 大半年了,5億元的項目貸款還沒拿到,而幾天前國務院抑制多晶硅等行業產能過剩的最新表態,更讓老陸心里沒了著落。
老陸是四川省一家多晶硅港資企業的財務負責人,為了這筆貸款,他先后向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提交了貸款申請。“三家銀行都做了盡職調查,但省分行都還沒有明確表態(是否給予信貸支持)。”他告訴記者。
實際上,銀行目前的處境比老陸更左右為難。成都一資深銀行人士表示,現在絕大多數多晶硅項目的資金鏈都十分緊張,這些在建項目相當于已經把銀行“綁架&rdqu
- 關鍵字:
多晶硅 光伏 電池
- 體溫偏高的新能源產業再遇制冷劑,部分風能和光伏發電行業原材料及技術進口不再“受寵”。
國家發改委網站周一更新了《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下稱《目錄》),其中,“2兆瓦以上風力發電設備設計制造技術”已經從《目錄》中刪除;而作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最重要原料的多晶硅,也被從《目錄》中刪除。
8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要重點加強包括風電設備及多晶硅等行業的發展指導。
市場人士分析,控制部分過熱
- 關鍵字:
新能源 多晶硅 光伏
多晶硅介紹
多晶硅(Polysilicon)是生產單晶硅的直接原料,是當代人工智能、自動控制、信息處理、光電轉換等半導體器件的電子信息基礎材料。被稱為“微電子大廈的基石”。
主要的多晶硅生產商有Hemlock Semiconductor、瓦克集團(Wacker Chemie)、REC、日本德山公司(TOKUYAMA)、MEMC、Mitsubishi、Sumitomo-Titanium,以及一些中國的一些比較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