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魏啟東眼中,光伏行業擺脫“政策市”依賴的時間交匯點大概在2015-2018年,“屆時光伏成本降低,常規發電的成本上揚,當光伏這塊成本低于1元/度,而煤電成本現在將近0.4元/度,到煤油價格都上漲,那時光伏發電就可以與常規能源競爭”。
但是,到達這個交匯點之前,因眾多企業爭相涌入光伏行業,已經出現了隱憂。
以多晶硅行業為例,2005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僅有60噸,2006年也只有287噸,2007年為1156噸,2008
- 關鍵字:
光伏 多晶硅
- 43歲的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以22億美元位列2006年美國《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50位,成為中國大陸首富;32歲江西賽維董事長彭小峰,第二年以400億元身價,榮登中國最年輕的富豪。
造富時代,躋身能源富豪榜的富豪不斷攀升:金風科技掌門人武鋼、中電光伏的掌門人張鳳鳴、古杉集團董事長俞建秋、天合光能集團董事長高紀凡、 CSI-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
中國在新能源財富的刺激下,各路投資者紛紛擠進這場帶有“革命”意味的財富游戲。
對&l
- 關鍵字:
尚德 新能源 多晶硅
- 近期新能源個股表現搶眼,其中以天威保變、航天機電等為代表的太陽能光伏子行業個股更是頻創新高。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接下來這些個股還有多大的表現機會值得投資者期待呢?
政策扶持
近年來,我國光電產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已形成具有規模化、國際化、專業化的產業鏈條,并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但由于成本過高造成國內市場需求不足,過度依賴國際市場,加大了市場風險,影響了產業發展。而財政部今年3月出臺的《關于加快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將推動光電建筑應用,拓展國內應用市場,促進我國光電產
- 關鍵字:
太陽能 光伏 多晶硅
-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部最新了解到,為了應對目前極具挑戰性的市場形勢,挪威多晶硅巨頭REC已經決定暫時削減硅片業務約35%的生產能力。
REC相關人士表示,“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日益艱巨的市場,今年到目前為止,需要采取措施來完善我們的產能利用率和安全方面的靈活性,在產品交貨時間。雖然我們暫時抽一部分我們的能力,我們遵循市場發展緊密聯系,是確保我們在準備增加產量。”REC的這一減產決定將會影響到大約180名員工。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分析師姜謙表示,REC的這一減產決定有點未
- 關鍵字:
REC 多晶硅
- “光伏產業是帶動經濟走出危機的最大火車頭。”日前,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常務副會長、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鄭重表示。劉漢元認為,目前,除震驚全球的經濟海嘯外,能源危機正逐漸蔓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瓶頸。因此,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水能、風能,尤其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和生存延續必須面對的問題。
太陽能是最經濟、最清潔、最環保的可持續能源
記者從公開資料獲悉,目前,全球石油已
- 關鍵字:
太陽能 光伏 多晶硅
- 從現有市場行情來看,國內多晶硅價格下跌的趨勢將難以改變。國內可將生產成本壓低到50美元/公斤以下的多晶硅企業,幾乎是鳳毛麟角。
森松集團(中國)(下稱“森松”)董事總經理薛絳穎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多晶硅設備制造已較為成熟。而國內多晶硅生產商的管理、技術及工藝都有待提高,這樣才能有效控制成本。
裝備技術尤為關鍵。以森松集團為例,作為國內最大的多晶硅工藝成套設備供應商,約有80%的國內多晶硅廠,都使用其成套設備如還原爐以及相關技術。
該公司生產的還原爐要
- 關鍵字:
工藝 多晶硅
- 多晶硅市場的暴跌,遠超乎想象。
一位行業人士對CBN記者說,國內有個別企業已在向市場低價拋售多晶硅,價格是50美元/公斤。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一位銷售經理稱,他也聽說了市場此報價的產品。
去年八九月間觸及500美元/公斤的高點后,多晶硅價格突然坍塌。今年3月,跌破了100美元的防線;4月底,現貨市場價格為70到80美元甚至更低。申銀萬國一位匿名的研究員說,多晶硅企業的負擔較大,可能是它們連續拋貨的原因。
申銀萬國該研究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家固定資產投入為10億元的企業,按照平
- 關鍵字:
多晶硅 電池 組件
- 中國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硅片生產商--江西賽維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小峰近日表示,與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商Q-Cells合資的系統公司已在德國展開第一項工程,預計第三季可完成安裝。
他在臺北出席一場研討會時稱,與Q-Cells的合資公司已在德國進行工程開發,第一個項目從4月開始,產能達41.5MW,大概8、9月份可以完成安裝.所有系統的多晶硅片由LDK提供,電池則由Q-Cells提供。
彭小峰稱,成立系統公司是著眼于較高的毛利表現,并能讓太陽能(光伏)產業過度集中在上游發展的怪現象導正。未
- 關鍵字:
LDK 多晶硅 光伏
- 太陽能電池廠茂迪投資的美國多晶硅廠AE總裁左元沛日前指出,AE預計今年第四季投產,第一階段成本約一公斤25美元,且AE第三廠將蓋在臺灣。
與茂迪董事長左元淮兄弟連手進行太陽能垂直整合的左元沛指出,多晶硅廠屬于化工領域,AE從一開始投入時,就與臺灣石化大廠有過接洽與共識,業內專家認同當前若要投入多晶硅生產,不適合用傳統西門子法。因為除了最初的幾家老字號多晶硅廠成本較低,可做到一公斤30美元,新進的多晶硅廠成本多在50美元以上,而目前多晶硅現貨價已下跌到每公斤 70-80 美元,因此若新廠使用西門子
- 關鍵字:
太陽能電池 多晶硅
- “到目前為止,這還只是一個想象力炒作的行業。”一位對新能源行業研究頗深的上海私募基金研究員談及光伏發電時這樣告訴記者。
而瑞銀分析師Stephen Chin則將太陽能產業鏈描述為:到處存在著供應過剩、資金缺乏以及全球宏觀經濟惡化造成需求面臨困難。
從充滿想象力到全面盈利下調,光伏行業的前景變化只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而在接受采訪時,諸多基金經理也呈現出巨大的分歧,核心沖突在于,全球需求的步伐能否趕上產能擴張的速度?
天威保變的變化
在國內,天威保變算是新能
- 關鍵字:
太陽能 多晶硅 光伏
- 據報道,“抓住有利時機,著力打造國家硅材料開發與副產物利用產業化基地,做大做強優勢產業。”這是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4月下旬到四川樂山市樂電天威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樂山新天源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等企業調研時提出的。
多晶硅是單質硅的一種形態。晶體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單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是太陽能電池的主流材料,電子工業中廣泛用于制造半導體收音機、錄音機、電冰箱、彩電、錄像機、電子計算機等的基礎材料。隨著信息技術和太陽能產業的飛速發
- 關鍵字:
樂電天威 多晶硅 光伏
- 在歐洲光伏太陽能繁花似錦時,國內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商為了能夠控制原材料,與上游(多晶硅及硅片)企業簽訂了大量的長期供應合同(下稱“長單”)。但金融風暴突降后,長單成了燙手的山芋。
“我們正在與客戶重新修訂之前的長單條款。”生產硅片的浙江昱輝陽光能源(2.46,0.19,8.37%)有限公司(下稱“浙江昱輝”)董事長李仙壽5月5日下午告訴CBN記者。
除了浙江昱輝,國內其他上游太陽能公司也都在重修訂單,業內人士估計,修
- 關鍵字:
尚德 多晶硅
- 在歐洲光伏太陽能繁花似錦時,國內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商為了能夠控制原材料,與上游(多晶硅及硅片)企業簽訂了大量的長期供應合同(下稱“長單”)。但金融風暴突降后,長單成了燙手的山芋。
“我們正在與客戶重新修訂之前的長單條款。”生產硅片的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浙江昱輝”)董事長李仙壽5月5日下午告訴CBN記者。
除了浙江昱輝,國內其他上游太陽能公司也都在重修訂單,業內人士估計,修改的總量達數十億美元。
近3
- 關鍵字:
光伏 多晶硅 硅片
- 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影響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太陽能光伏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的高度關注。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光伏產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國家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重點關注和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國多晶硅及太陽能光伏產業已經形成了從多晶硅原料生產、硅片制備到太陽能電池及組建生產、關鍵設備、系統安裝、上下游貫通的產業鏈。
2008年中國內地多晶硅產量超過4000噸,太陽能電池產量超過2000MW,自2007年起已成為全球太陽能生產的第一大國。進入
- 關鍵字:
多晶硅 太陽能電池
- 面板業碰上歷年來最嚴峻的金融海嘯襲擊,遞延、砍單效應持續發威,在面臨訂單腰斬的考驗下,太陽能產業成了臺系設備廠的“綠色奇跡”,然而景氣陰霾揮之不去,前有歐美大廠大陣仗堵住去路,后有大陸追兵,臺系設備廠的太陽能夢,如何才能撥云見日,重現當年臺廠面板設備廠蓬勃的榮景?
生不逢時 烏云掩蓋太陽商機
首先,從太陽能產業面來看,自2008年第4季受金融風暴及西班牙補助政策急轉彎,需求大減,市況陷入一片混亂,多晶硅料源價格狂跌,太陽能業者面臨虧損命運,料源始終是隱憂,也因此讓無
- 關鍵字:
太陽能 薄膜 多晶硅
多晶硅介紹
多晶硅(Polysilicon)是生產單晶硅的直接原料,是當代人工智能、自動控制、信息處理、光電轉換等半導體器件的電子信息基礎材料。被稱為“微電子大廈的基石”。
主要的多晶硅生產商有Hemlock Semiconductor、瓦克集團(Wacker Chemie)、REC、日本德山公司(TOKUYAMA)、MEMC、Mitsubishi、Sumitomo-Titanium,以及一些中國的一些比較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