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興的可穿戴設備應用領域,運動類和健康類的手表、手環等產品將成為可穿戴電子產品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具體來說,以下幾點可能會被業內關注:宏觀來看,運動類和健康類產品將是電子設備市場新的增長點;持續不斷增加并完善的健康保健類功能,甚至某些性能到達或通過醫療級的應用標準;高集成度、小體積、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的傳感器硬件在將來的可穿戴設備開發中將會成為越發關鍵的要素;后臺數據的分析處理及反饋到終端用戶將是維持用戶持續使用的必經之路。但是我們要意識到,就目前的市場應用情況及技術發展來看,對于運動的檢測及計量相
關鍵字:
ADI 可穿戴設備
當下可穿戴電子產品中,無線遙控類、玩具類和醫療健康類可穿戴設備將會有較好的發展。而更多種類和更微弱的生物電信號感知將會是未來可穿戴電子產品設備的發展方向,例如,測量眼球運動和腦電波信號。可穿戴設備的生活狀態檢測功能將會逐漸受到關注,例如,病人和老人生命體征的檢測。而更專業、更貼合慢性病的防治和監控將會是這一類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方向。
在可穿戴設備方面,東芝有APP-Lite系列芯片方案,該方案具有以下優勢:
· 多傳感器的融合,高集成度單芯片方案(包含傳感器、模擬前端放大處理電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東芝
可穿戴設備市場內的產品種類繁多。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認為該市場主要包括九類可穿戴設備,即:智能手表、頭戴式顯示器(HMD)、可穿戴相機、智能手環、智能服裝、心率胸帶、運動手表、智能藍牙耳機及其他穿戴設備。各類可穿戴設備的市場接受程度及產品成熟度各不相同。總體來說,Gartner預計可穿戴設備在未來二至五年將快速普及,從2015年的2.32億臺將躍升至2020年的4.77億臺,并帶來617億美元的盈利機會。
2017年至2018年十大可穿戴技術與功能分列如下:
生物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智能手表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英特爾決定把SRAM整合到自己的處理器中,這給世界各地的獨立式SRAM供應商帶來“滅頂之災”。最大的SRAM市場(PC 高速緩存)一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物聯網 SRAM
不可否認,目前國內可穿戴智能設備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鏈處于初步形成之中,產品處在概念和實驗過程中。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智能手表
中國創新創造的速度越來越快,中國企業除了深耕本土市場,國際化之路更加迅猛。除了智能手機出海之外,可穿戴產品同樣開啟了國際化進程。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今日(2016年9月5日),IDC發布《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6年第二季度》。 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954萬臺,環比增長13.2%,同比增長81.4%。其中,以手環、兒童手表、智能跑鞋為代表的基礎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92.1%,以智能手表為主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3.4%。
報告顯示,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增長依然迅猛;小米的市場份額仍居國內市場首位,但與上一季度相比,其出貨量和市場份額均有所下滑。
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研究經理肖晶認為,海外市場的可
關鍵字:
可穿戴設備 小米
今日(2016年9月5日),IDC發布《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6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增長依然迅猛;小米的市場份額仍居國內市場首位,但與上一季度相比,其出貨量和市場份額均有所下滑。
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954萬臺,環比增長13.2%,同比增長81.4%。其中,以手環、兒童手表、智能跑鞋為代表的基礎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92.1%,以智能手表為主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3.4%。
在去年四季度的報告中,IDC就預計,2016年中國可穿戴
關鍵字:
小米 可穿戴設備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Jawbone從巔峰跌到了谷底?除了像外界所言的缺乏創新及對手競爭的主觀因素外,和可穿戴設備產業本身的客觀因素是否有關呢?
關鍵字:
Jawbone 可穿戴設備
The Information網站報道,消息人士透露,知名可穿戴設備廠商Jawbone近幾個月正在與至少1家硬件廠商接觸,討論可能的出售。
其他一些跡象也表明,Jawbone近期的狀況并不是很好。文件顯示,該公司曾對一名商業合作伙伴表示,無法按期于8月份完成付款。
上周四,Jawbone的主要貸款方、小股東貝萊德集團披露,對Jawbone的股份進行減記,價格下調至每股不到1美分。該公司最初以每股5.97美元的價格收購了Jawbone股份。
目前尚不清楚,Jawbone是否仍在推進出售
關鍵字:
Jawbone 可穿戴設備
R發展方向分為具有專業應用功能的一般消費市場、運動應用市場,以及工業和倉儲應用等3方面,但后兩者分別會面臨市場較小、使用者采用意愿不高的問題,短期內很難看到成果。
關鍵字:
AR 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介紹
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便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件設備,更是通過軟件支持以及數據交互、云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