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新冠疫情仍在持續影響全球手機行業,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終端用戶銷量下滑20.4%,總計2.95億臺。2020年第二季度,華為智能手機銷量基本追平三星,距全球第一位置僅一步之遙。Gartner表示,在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機廠商中,三星遭遇最大幅度銷量下滑,而蘋果智能手機銷量與去年基本持平。華為也遭遇智能手機同比銷量下滑,但市占率基本追平三星,距全球第一位置僅一步之遙。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三星智能手機銷量約為5500萬臺,同比下降27.1%;華為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6
關鍵字:
華為 智能手機 三星
ingWest品玩8月24日訊,華為宣布將在2020年9月3日下午2:00在德國柏林的IFA 2020上發表主題演講。主題演講的標題為“華為無縫AI生活的愿景”。此外,華為還或將在此次活動中推出其5nm Kirin 9000 5G芯片組,以及宣布Mate40系列的發布日期。從華為發布的海報來看,該公司還將在展位上展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計算機,智能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設備。
關鍵字:
華為 無縫AI
根據往年慣例,華為Mate40系列預計在下個月就能發布,因為這款手機可能是最后一款搭載麒麟高端芯片的智能手機,因此得到了網友的幾大關注。關于它的價格,許多網友也十分關心。今日,有國外數碼博主曝光了華為Mate40 Pro的售價。根據爆料,華為Mate40 Pro有128GB、256GB和512GB三個內存版本可選,分別售價5999元、6499元和7399元,跟同存儲Mate30 Pro的售價差不多。不過目前該消息還未得到官方的證實,僅供網友參考。此外, 根據之前爆料,今年華為Mate40系列預計將有3款產
關鍵字:
華為 Mate40 Pro
隨著發布日期的臨近,最近iPhone 12的爆料甚囂塵上。今日,iPhone 12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與此同時iPhone 12系列全系售價曝光(非國行)。爆料人士Komiya帶來了iPhone 12全系列售價。其中,iPhone 12 128GB起售價699美元,iPhone 12 Pro Max 512GB頂配售價1399美元。將其換算為人民幣,大致如下:iPhone 12:128GB 約4899元、256GB 約5599元;iPhone 12 Max:128GB 約5599元、256GB 約62
關鍵字:
iPhone 華為
除了偏向低功耗的設備會使用ARM等移動CPU之外,大部分高性能CPU還是基于x86的,筆記本、桌面及服務器都是如此。華為希望希望未來三年里能改變這個情況,90%的國產軟件可以跑在自家的鯤鵬CPU上。在日前舉行的廣東鯤鵬生態伙伴大會上,廣州“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COO邱磊在采訪時提到,截至目前,鯤鵬已適配2000余個產品和超過2000個解決方案。邱磊還提到,華為希望未來三年內能有90%的國產軟件跑在鯤鵬上。不過這個目標還面臨很大的挑戰,目前大部分軟件都是針對x86平臺開發的,開發者的習慣、軟件遷移都是個
關鍵字:
華為 鯤鵬
臺積電停止供貨海思芯片 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得,數據顯示,海思是臺積電第二大客戶,占臺積電14%營收,海思為臺積電貢獻了361億元收入,可以說,是臺積電一大金主。沒有海思訂單,臺積電會如何?這是不少媒體和吃瓜群眾關心的問題,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回復:“我們希望這件事不要發生。”但緊接著,他又說:“但如果真的沒有海思訂單,其他客戶都搶著補上空缺的產能。”translation一下就是:歌照唱,舞照跳!我的地盤我做主!是誰給臺積電如此大的勇氣?是黑夜里吹口哨自己給自己打氣還是高手寂寞?臺積電是在半導體領域負責生產芯
關鍵字:
華為 臺積電
比智能手機更方便的存在,智能穿戴已經成為市場新的風向標。2020上半年最新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正式出爐,蘋果依舊一家獨大,華為表現不俗。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很多行業的發展,之前的普通手機也發展成為了全功能型的智能手機,包括那些傳統的穿戴設備,如今也迎來了改變。近些年,市場上開始盛行起了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它們的出現為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其中,后者的科技感更強,更受消費者關注。近日,知名機構公布了2020上半年智能手表市場的數據報告,各大品牌表現都很不錯。據Counterpoint Research 機構的數
關鍵字:
智能手表 華為 蘋果 小天才
近年來華為手機靠著自研的麒麟處理器打造了獨特的競爭力,麒麟9系列已經成為華為P/Mate旗艦機的名片,然而今年情況部一樣了,由于美國的蠻橫打壓,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很快就要絕版了。不出意外的話,今年最后一代旗艦級芯片就是麒麟9000了,與以往的命名相比完全不同,也凸顯了其特殊意義。最新消息稱,由于9月15日之后就不能再出貨了,目前臺積電正在開足馬力生產華為的麒麟9000芯片,采用了目前最先進的5nm工藝,預計下個月就會正式發布,比蘋果A14還要早一個月左右。唯一比較欣慰的是,華為與臺積電緊密合作,在9月中旬之
關鍵字:
5nm 麒麟9000 臺積電 華為 Mate 40
說起機器人界的網紅,就不得不提一下波士頓機械狗。而現在,華為似乎也推出了一款類似的機器狗。8月23日消息,據微博數碼博主@鵬鵬君駕到 爆料,在深圳華為店線下店,華為公布了其一款有趣的“機器狗”產品。該博主表示,在深圳華為店線下交流活動中,華為中央研究院展示了一款華為和宇樹科技合作的AI機器狗智能技術,用于全場景的AI技術方案。他還表示,這個機器狗不算是個人消費終端,是一個面向企業可用的機械設備。用于智能識別、目標定位等場景,可以做到動態多目標追蹤,以及目標主動的追隨等,科技含量十足。從該博主分享的PPT圖
關鍵字:
華為 機器狗 AI
據今日俄羅斯(RT)23日報道,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當天在一個年輕人教育論壇上宣布,俄羅斯準備與中方以及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在5G技術方面開展合作。拉夫羅夫講話中保證,在相關問題上,莫斯科不會效仿美國。拉夫羅夫強調,“我們沒有(美國)那樣的習慣和傳統。”相反地,俄羅斯有興趣與其他國家互動,“共同創造,并將現代技術引入實際生活。”
關鍵字:
華為 5G
8月24日消息,華為宣布將在2020年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IFA 2020)上舉行主題演講,時間是當地時間9月3日下午2點。根據以往慣例,華為或發布麒麟9000處理器,Mate 40系列將首先搭載這款芯片。據了解,麒麟9000采用臺積電5nm工藝。月初,余承東表示,由于美國的制裁,華為領先全球的麒麟系列芯片在9月15日之后無法制造,將成為絕唱。在這次演講的海報圖上,華為稱將展示"無縫智慧生活"。
關鍵字:
華為 5nm 麒麟9000
受禁令影響,華為手機今年加大了聯發科芯片的采購,新發布的手機中,已經有多款采用聯發科芯片。但隨著8月17日美國禁令的升級,華為從聯發科采購芯片的渠道也被豎立了一道墻。美國當地時間8月17日,美國商務部發布了對華為的修訂版禁令。禁令進一步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件生產的產品,并在實體列表中增加38個華為子公司。按照禁令要求,使用美國技術或軟件做為基礎的外國產品,且該外國產品用于生產或開發任何零件、組件、設備都是被禁止的。處于實體清單中的華為相關子公司,也同樣不能做上述舉動。處于實體清單上的華為相關子公司,也
關鍵字:
聯發科 華為 手機芯片
當蘋果普及面部識別技術以保護iPhone時,持久的創新是如何將安全性無縫地結合到我們使用的手機中的?無需再動手以接觸指紋讀取器或敲擊代碼,解鎖手機,自動填充密碼,完成付款,所有這些都無需動彈。#iPhone12#現在,華為希望做同樣的事情,只是有所不同。最近,有消息稱,華為已經申請專利帶來全屏指紋讀取到其下一代智能手機,它認為會比面部識別更加無縫。這項技術之前已經被討論過,并且已經作為一種概念進行了演示。華為的舉動將改變游戲規則。用戶可以將手指放在原處,點擊鎖定屏幕通知或在使用任何應用程序中,屏幕將根據需
關鍵字:
iOS Android 華為
華為真的要推出顯示器了,其相應的商標都已經獲得。據荷蘭媒體報道稱,華為已經于2020年8月13日獲得了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的兩個商標,分別為“MateDisplay”和“MateScreen”,這兩個商標都被歸為第9類。這兩個商標的說明如下: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液晶顯示器;平板顯示器;LED顯示器;OLED顯示面板;電腦顯示器;電視顯示器;頭戴式視頻顯示器;可穿戴視頻顯示器。前段時間,國家3C認證也顯示了華為顯示器的信息,比如確認采用京東方提供的LCD液晶屏(合肥
關鍵字:
華為 顯示器 Mate 商標
據韓媒報道,近日,美國再次宣布升級華為禁令,切斷華為向第三方采購芯片的可能,該禁令極有可能使與華為有業務往來的韓國企業也遭受波及。韓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在新的禁令中,包括存儲設備、邏輯器件等所有的半導體都有可能受到管制,目前正在對當地公司檢查,以確定其是否將存儲半導體納入到管制范圍之內。一直以來,華為都是三星和SK海力士等韓國半導體廠商重要的客戶之一。據SK海力士的半年度報告,該公司今年上半年銷售額的41.2%來自中國,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華為。今年三星二季度報告顯示,華為為三星電子整體銷售額貢獻最大的前五
關鍵字:
華為 三星 SK海力士
華為介紹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業務涵蓋了移動、寬帶、IP、光網絡、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領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決方案,使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任何終端享受一致的通信體驗,豐富人們的溝通與生活。華為的經營領域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09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1491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