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月 9 日消息 今年 7 月 29 日的華為發布會上,余承東表示華為 HarmonyOS 2.0 用戶已超 4000 萬,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記錄,平均每秒就有 8 個用戶升級。據央視報道,最新數據顯示,截至 8 月 6 日,華為鴻蒙系統的升級用戶,已經超過 5000 萬。IT之家了解到,目前全球操作系統在 PC 操作系統領域中微軟和蘋果仍占主要位置,而手機操作系統領域則撒蘋果和谷歌瓜分了全球大部分的市場。央視援引業內人士觀點表示,現在開發新操作系統的關鍵,主要是建立操作系統的生態系統。能否進
- 關鍵字:
華為 HarmonyOS
- 目前大家常見的智能設備生物識別方案主要有指紋、臉象、虹膜、以及掌紋等生物特征。目前大部分常見的智能手機都采用了指紋和人臉識別方案,但你有沒有想過用指紋識別傳感器操控手機? 在企查查App發現,8月3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開了“一種基于扭曲指紋的觸控方法與電子設備”專利,公開號為CN113204308A。 企查查專利摘要顯示,采用本申請,用戶可以不再單純通過觸摸屏操作電子設備,還可以通過指紋傳感器采集的扭曲指紋操作電子設備,方便用戶操作,尤其對大屏電子設備的操作。 也就是說,用戶在進行指紋識別時,
- 關鍵字:
指紋識別 華為 觸摸屏
- 近日,華為官方商城上架了一款66W氮化鎵多口超級快充充電器,這也是華為官方推出的第二款氮化鎵快充充電器,而華為首款65W氮化鎵快充充電頭網此前已做了詳細評測和深度拆解。 相較上一代65W 1A1C氮化鎵快充而言,新品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外觀風格,長條機身并且配備了2A1C三個接口,提升便攜性;性能方面也加入了66W超級快充協議,并支持65W PD快充輸出,不僅適用于旗下所有手機機型,而且也兼顧了筆記本電腦的充電需求。 目前華為這款最新的66W 2A1C氮化鎵超級快充充電器已經抵達充電頭網編輯部,下面就
- 關鍵字:
氮化鎵 快充 華為
- 7月27日消息據開放原子OpenHarmony官方宣布,OpenHarmony 2.0 Canary發布已經圓滿結束,在活動籌備、組織期間,對所有參與單位與個人由衷的敬意和感謝。 IT之家獲悉,6月1日,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OpenAtom Foundation)正式發布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簡稱"OpenHarmony")2.0 Canary,18個單位160余位同事的辛苦付出,開源聯合作戰室24個不眠夜的汗水和積極投入。這是整個中國開源界從未有過的盛舉,也
- 關鍵字:
華為 鴻蒙 代碼
- 多家媒體報道指出中芯國際或許將以40nm工藝為華為代工生產OLED驅動芯片,考慮到此前眾所周知的原因,這或許代表著中芯國際的40nm工藝已實現完全獨立自主。早在2019年的時候,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臺積電在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強調它的7nm以及更先進的5nm工藝采用美國技術的比例低于10%,因此可以繼續為華為代工生產芯片,中芯國際則以14nm工藝為華為代工生產芯片。不過到了2020年9月15日后,由于美國的原因,所有采用美國技術的芯片制造廠都不能為華為代工生產芯片,由此臺積電、中芯國際都先后表示無法再為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40nm 華為
- 7月19日消息,華為海思首款柔性OLED驅動芯片進入到試產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就可以正式向供應商交付,華為旗下的產品也有望采用。此款芯片采用40nm制程工藝,計劃明年上半年量產,樣品已經送給京東方、華為、榮耀測試。
- 關鍵字:
華為 海思 柔性OLED 驅動芯片
- 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目前很火,推進速度也很快,榮耀30系列的機型都已經安排上了。但是由于斷供的問題,華為目前手機銷量在逐漸下滑之中。鴻蒙要想成長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統,單獨靠華為自己包括此前的榮耀老機型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有其它品牌接入。只有用戶群越來越大,它的生態才能越建越好。 遺憾的是截止目前還沒有品牌正式宣布將使用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此前看似魅族已經與華為鴻蒙聯姻,但是魅族接入的僅是生態上的產品,并不是魅族的手機直接使用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各品牌適配鴻蒙不僅需要時
- 關鍵字:
華為 鴻蒙 諾基亞
- 企查查App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開“一種柔性屏和可折疊設備”專利,公開號為CN113053238A。 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柔性屏和可折疊設備,涉及電子設備技術領域,以解決柔性屏折疊效果差的技術問題。
- 關鍵字:
華為 柔性屏 折疊屏
- 6月10日,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在第十三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表示,華為智能汽車團隊的目標是在2025年能讓乘用車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 王軍表示:“我們在做自動駕駛這套系統的時候有一個目標,就是真正實現乘用車無人駕駛。只有無人駕駛才是一個顛覆性的技術,我們團隊的目標是在2025年能讓乘用車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 當被問及汽車的外延是什么,王軍表示,在2025年之前,汽車的內涵首先還是輛車,但現在車確實有很多外延,首要的外延就是它能不能成為一個移動的智能空間。 王軍表示,華為的目標是希望通
- 關鍵字:
華為 無人駕駛
- 高通獲供貨華為許可在今年6月2日舉辦的鴻蒙系統發布會上,華為除了推出備受期待的鴻蒙OS2.0正式版之外,還發布了好幾款新品。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新款MatePad Pro,它不僅是華為的第一款鴻蒙平板,還透露出了一個重要信號:高通已經獲得供貨華為許可。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10.8英寸的MatePad Pro,搭載的是閹割后的高通驍龍870處理器,不支持5G網絡,只是一款4G芯片。但這足以證明高通與華為建立了合作關系,如果沒有得到美國的許可,在相關規則的作用下,高通肯定無法向華為出貨。大家都知道,自去年
- 關鍵字:
高通 華為 臺積電 ASML
- “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這是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幾天前HarmonyOS(鴻蒙操作系統)發布會結尾的真摯感言,而在這句引自英國詩人約翰·多恩的話語背后,不僅描繪著華為對HarmonyOS未來前景的美好期許,其實也不經意間流露出對HarmonyOS當前必須沖破的困境。以華為這樣擁有強悍技術研發實力的世界500強公司,做一個功能強大的操作系統并不難,難的是要做成一個被廣為接納的生態。這點,包括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博士在內的一眾華為高管都非常清楚。因此,6月2日晚間,Harmony
- 關鍵字:
蘋果 谷歌 華為 HarmonyOS
- 在過去一年時間里,不少歐洲國家相繼宣布,在未來幾年逐步把華為通信設備從通信網絡中拆除。雖然華為的抗議沒有改變電信部門的決定,但就最新情況來看,華為5G業務已經出現轉機。根據路透社在6月1日發布信息,意大利已經批準運營商使用華為5G設備。 意大利率先表態,很可能讓正在猶豫的歐洲國家主動站隊華為5G。 事實上,意大利電信運營商對華為通信技術和通信設備一直備有好感。2020年年底,意大利電信集團線一度決定與華為簽署5G核心網絡建設協議,只不過最后因為“某些原因”,簽約被迫中止。 值得一提的是,2020
- 關鍵字:
5G 華為 通信
- “從此,中國移動互聯網將分為鴻蒙之前和鴻蒙之后。”鴻蒙2.0發布之后,一句不經意的評價,道出了外界對鴻蒙的期待。在“缺芯少魂”的中國,自主創新、國產替代變得越來越緊迫,而鴻蒙操作系統的出現,似乎給了大家以希望。任正非也曾在內部備忘錄里呼吁公司員工“敢于在軟件領域引領世界”,“該領域的未來發展方面,將擁有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任正非稱華為應該專注于構建諸如鴻蒙操作系統、人工智能開源框架Mindspore等軟件生態系統。雖然華為人一再表示鴻蒙不是因為“不能使用安卓”而生,但確實是因此而提前從“備胎”轉正。2
- 關鍵字:
鴻蒙2.0 華為
- 6月2日晚8點,備受關注的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正式面向消費者發布,它也將正式搭載到手機、平板電腦,甚至豆漿機、烤箱等家電設備上。 根據測試用戶的反饋,這個系統支持幾乎所有的安卓軟件,不僅運行更快、耗電量更低,其用戶界面也跟安卓幾乎一模一樣,安卓用戶可以無縫過渡到鴻蒙。在目前的操作系統市場上,安卓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68.63%,蘋果占據了30.99%。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出現,有可能打破這兩家獨大的狀況。 目前有哪些手機機型可以升級?鴻蒙操作系統還有哪些特別之處?央視財經記者對鴻蒙系統總負責人王成錄進行
- 關鍵字:
華為 鴻蒙
- 新華社深圳5月25日電(記者白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5日對外公布,計劃在6月2日正式舉辦鴻蒙產品發布會,預計此前只用于智慧屏、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的鴻蒙操作系統將在更多產品品類上使用。 華為公司官方微博25日發布鴻蒙手機操作系統開機畫面視頻,并表示“‘鴻’鵠志遠,一舉千里。承‘蒙’厚愛,不負期待”,寓意接下來鴻蒙對手機設備的覆蓋,將進一步在操作系統層面實現萬物互聯。 據記者了解,目前華為正在與全球排名前200的App廠商溝通合作,共同開發跨終端設備的應用。華為公司預計,2021年底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設
- 關鍵字:
華為 鴻蒙
華為介紹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業務涵蓋了移動、寬帶、IP、光網絡、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領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決方案,使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任何終端享受一致的通信體驗,豐富人們的溝通與生活。華為的經營領域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09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1491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