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很多消費者,還在被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絕對第一”這則消息,震得不要不要的時候,華為又偷偷放了一個大招,又來了一個“全球第一”。在華為的開發者大會上,余承東發布了業界首個千億級生成與理解中文NLP大模型,這也是業界最大的CV(視覺預訓練)大模型,華為將它命名為“華為云盤古大模型”。正如余承東在以前的手機發布會上一樣,余承東激動的表示:“這是今天最重磅的產品”!然后現場“掌聲如雷”,久久不息……當然,這次的“華為云盤古大模型”也值得大家給予掌聲,因為千億級參數規模的AI大模型,這可是已經逼近人類神經元的數量了
關鍵字:
華為 AI 模型
在過去幾個月里,中國科技巨頭相繼宣布了各自進軍汽車領域的計劃。例如互聯網巨頭百度,該公司決定從傳統汽車制造商那里尋求幫助生產汽車。智能手機廠商小米多年來始終聲稱自己是通過軟件服務賺錢的輕資產公司,現在也加入了汽車制造的潮流。而華為也加入了,不過它并不直接造車。想成為"中國的博世"華為似乎非常適合制造汽車,至少比某些純互聯網公司更符合資格,這要歸功于它在制造和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歷史、更高的品牌認知度以及龐大的零售網絡。但這家電信設備和智能手機制造商多次否認有關其將推出汽車品牌的報道。相反,
關鍵字:
華為 百度 小米 OEM
4月25日消息,華為今日舉行開發者大會,華為Cloud BU總裁、華為消費者云服務總裁張平安宣布了華為云沃土計劃2.0,投入2.2億美元支持開發者。張平安表示:“華為消費者云服務,即華為終端云服務(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是華為的互聯網業務,目前已經服務全球超過7.3億用戶,旗下擁有幾十個應用,有七款應用擁有超過1億的月活用戶。終端云是華為云最大的客戶,今天我以客戶的身份加入到華為云,希望讓華為云做出令客戶最喜歡的首選的基礎設施云。華為云的戰略,就是成為智能世界的黑土
關鍵字:
華為 沃土計劃2.0
4月20日,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報告顯示,2021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4億部,同比增長24%,是2015年以來的最高增長。 其中,三星憑借7700萬的出貨量保持全球智能手機最大廠商的位置,同比增長32%。其推出的A系列4G和5G手機經濟實惠,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而蘋果iPhone的全球出貨量也達到5700萬部,以1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 此外,小米以4900萬部、15%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近年來,小米在印度和中國市場都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在歐洲、拉丁美
關鍵字:
智能手機 小米 華為
有人說,上海車展猶如一座圣壇,點燃了華為等眾多企業對造車的激情,同時也燃燒著大眾對特斯拉的憤怒。
關鍵字:
華為 智能汽車
華為于4月20日在華為上海全球旗艦店召開發布會,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發布會亮相。這是一個“關于汽車的旗艦發布會”,將與一家低調企業合作推出,發布會將同時在線上進行直播。余承東在回應“華為為什么要賣車”時表示,華為擁有高端體驗店5000家以上,和寶馬、奔馳、特斯拉、造車新勢力不在一個量級,這是我們的巨大優勢,覆蓋了中國的每一個重要城市。對于華為體驗店銷售的車型,余承東表示,華為智選正式開賣賽力斯SF5,這款車型會進入華為的門店和旗艦店,以華為智選的品牌進行銷售。該車型五月批量交車,售價21.68萬元
關鍵字:
華為 賽力斯SF5
4 月 19 日消息首屆中國醫學發展大會 4 月 17 日 - 18 日在北京召開。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發表了主題為《科技創新賦能醫學健康發展》的演講。 IT之家了解到,徐文偉表示,科技與醫學的融合,主要體現在感知、連接、智能三個層面:通過可穿戴設備來實時監測人體生理指標,然后將數據通過萬物互聯上傳到云端,最后通過人工智能來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云、大數據、5G、AI 等新興技術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據介紹,華為戰略研究院在醫療領域的研究方向也集中在上述三個層面。在感知層,
關鍵字:
華為 連續心電圖檢測
在PC、手機之外,高通、Intel、三星等廠商早就將目光瞄向了廣闊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并探索在自動駕駛、車機系統等方面獻才獻智。華為同樣下定主意要服務車企造好車,并發力賦能自動駕駛,自然也有芯片方面的布局。據金V@菊廠影業Fans 透露,麒麟990A定位車規級A芯片,與手機端的麒麟990系列完全不同。架構方面,麒麟990A采用4核泰山V120(小)?4核基于ARM V7A系列Vortex A55GPU部分則是采用Mali-G76,另外華為還增加了達芬奇架構的算力芯片分別是2個D110+1個D100大小核。該
關鍵字:
華為 麒麟990A
在2021年上海國際車展前夕,華為舉辦HI新品發布會。發布了包括4D成像雷達、AR-HUD、MDC810在內的新一代智能化部件和解決方案,促進汽車產業技術跨越式升級。 華為智能座艙 華為智能座艙解決方案聚焦于計算平臺、鴻蒙OS車機操作系統及核心服務、顯示平臺和軟硬件生態,通過開放、使能,幫助車企、一級供應商和應用伙伴開發滿足用戶需求和體驗的服務與功能。同時通過黑科技的使用,不斷提升用戶體驗。比如具備獨立NPU,能做端側復雜處理的麒麟車機模組;能夠還原色彩本色,體驗絲滑觸控的車載智慧屏,讓用戶時刻體驗最
關鍵字:
華為 4D成像雷達
【中國,上海,2021年4月14日】“無處不在的聯接,無所不及的智能”正成為現實,智能化應用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 華為推出“2+N+X”超級快充全場景解決方案,并聯合合作伙伴舉辦系列發布會,推出多款集成超級快充的智能化產品,打造消費端極致快充體驗。 5G時代,隨著海量智能APP的涌現,手機及各種智能穿戴等電子產品被深度應用(支付、導航、娛樂、操控,運動等),消費電子終端在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捷的同時,功耗的快速提升與持久續航之間的矛盾也讓人們產生了“低電量焦慮”。 華為模塊電源領域總裁秦真先生講
關鍵字:
華為 快充
3月31日,今天華為公布了2020年度財報。報告顯示,業績增長速度放緩,但基本實現了經營預期,其中銷售收入89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8%,凈利潤6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財報溝通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為了應對風險,華為確實做了芯片儲備,對未來客戶尤其是2B客戶來說,供應是沒有問題的。對于美國制裁,胡厚崑表示可以看到地緣政治的影響。過去2年對華為這樣的跨國公司來說,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在地緣政治影響下,被嚴重破壞了。“但是這樣的破壞,誰在從中得益。從產業鏈上看大家似乎都是受害方。從
關鍵字:
華為
3月31日,華為2020年年度報告發布,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目前HarmonyOS已吸引到超過20家硬件廠商、280家應用廠商共同參與生態建設。下一步,計劃在手機上推出鴻蒙操作系統。相關閱讀:華為2020年營收8914億元,凈利潤646億同比增3.2%3月31日,今天華為公布了2020年度財報。報告顯示,業績增長速度放緩,但基本實現了經營預期,其中銷售收入8914億元,同比增長3.8%,凈利潤646億元,同比增長3.2%。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這一年,我們不畏艱難,依然堅持以創新的I
關鍵字:
華為 鴻蒙操作系統
3月31日消息,Arm今日宣布推出Arm v9架構,以滿足全球對功能日益強大的安全、人工智能(AI)和無處不在的專用處理的需求。Armv9立足于Armv8的成功基礎,是這十年來最新的Arm架構。對于這個最新架構,外界最關心的是華為海思是否可以獲得授權。對此,Arm方面表示,經過全面的審查,Arm確定其Armv9架構不受美國出口管理條例(EAR)的約束。這意味著華為海思可以獲得v9架構的授權。另外,Arm也表示已將此通知美國政府相關部門,將繼續遵守美國商務部針對華為及其附屬公司海思的指導方針。
關鍵字:
Arm v9架構 華為
繼小米之后,華為成為第二家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手機廠商。 3月29日,科技巨頭華為近日全資入股深圳市訊聯智付,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此前,阿里、騰訊、蘇寧、京東、百度、新浪、美團、唯品會、拼多多等均手握支付牌照。 當日,華為方對媒體回應稱,希望通過此次收購,給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數字生活服務,為消費者打造更安全、更便捷的全場景智慧體驗。 對此,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訪問的業內人士表示,華為拿下支付牌照,首先應是監管合規考量,其次在合規的基礎上再拓展業務。 一方面,App應用方進行資金清算,平臺方
關鍵字:
華為 第三方支付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開一項名稱為“確定操作對象位置的方法、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的專利,公開號為CN112529856A,專利申請日期為2020年11月30日。 該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公開了確定操作對象位置的方法、機器人、機器人系統和自動化系統,屬于自動化技術領域。本申請實施例公開的確定操作對象位置的方法,通過在操作主體上排布參考標志作為基準位置,并獲取位于機器人上的相機拍攝的包含參考標志的全局圖像,使得可以通過相機將操作主體的用戶坐標系和機器人的工具坐標系相關聯,從而可以將操作對象
關鍵字:
華為 自動化 機器人
華為介紹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業務涵蓋了移動、寬帶、IP、光網絡、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領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決方案,使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任何終端享受一致的通信體驗,豐富人們的溝通與生活。華為的經營領域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09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1491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