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臺灣媒體報道,中芯國際自從新任CEO王寧國接權后,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已有了最新人事及組織上調整。在人事案上,王寧國找回了季克非、楊士寧等2名大將,將分別擔任商務官(CBO)及運營官(COO);至于組織上,除了退出內存代工市場,也將切割代管的成都廠及武漢廠。王寧國對中芯中高級主管表示,盈利將是他接掌中芯后的最大目標。
臺積電控告上海芯片代工廠中芯國際意圖竊取及不當使用臺積電商業機密案,雙方在11月10日達成和解,中芯同意分5年賠償臺積電2億美元現金,并賠付8%中芯股票與2%認股權證。當時中芯董事會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芯片代工
- 據臺灣媒體報道,近期市場傳出中芯國際將切割代管的成都廠及武漢廠等兩地晶圓廠,而兩座廠將可能由中芯前總裁張汝京出面統籌管理,張汝京等于找到了新舞臺。
臺灣媒體引述“內部人士”的話報道稱,成都及武漢兩地政府日前希望與中芯國際CEO王寧國見面,但王寧國未有正面回應,目前中芯切割兩晶圓廠政策已是箭在弦上,成都市政府上周密會中芯前總裁張汝京,兩地政府希望未來成都廠及武漢廠由張汝京出面統籌管理。
據報道,中芯在張汝京時代,曾與成都、武漢等兩地方政府達成協議,成都市政府出資成立成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 NOR NAND
- 12月18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道,大陸半導體業傳出,在中芯國際首席執行官王寧國上任滿月之際,評估關閉旗下武漢與成都的兩座芯片廠。這兩座芯片廠是拖累中芯無法轉虧為盈的主因之一,因此在關閉后,有助于中芯加速獲利。
由于中芯成立之后僅2004年獲利,為加速營運面的改善,大陸半導體界傳出,王寧國正積極調整營運方向,可能放棄代管武漢與成都兩座廠。
中芯國際方面昨日并未證實棄管成都與武漢兩座芯片廠。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武漢和成都廠都是中芯國際與當地市政府合建的工廠,由中芯代管,若中芯放棄代管,該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芯片
- 真是一邊是火,一邊是水。當中國面板業大幅增加投資時,2009年的中國半導體產業真是冷清極了。
這一個牛年,真是開年不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截至今年第一季,中國半導體產業除了少數設計企業略有增長,幾乎全線飄綠,用“慘不忍睹”一詞形容毫不過分,業內人士一度戲謔稱之為“半倒體”。
第一季度,一個具有標志性的事件震動了產業界。一直聲稱說要加大對上海投資的巨頭英特爾,2月份宣布,將在一年內關閉上海浦東封裝測試廠,將員工分流至成都與大連。這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半導體 面板
- 12月16日晚間消息,中芯國際今日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王寧國任期到2010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屆時將有資格獲取任。
根據協議,王寧國每年獲取的基本薪金為30萬美元,并將獲股權獎勵,具體為已發行普通股總數的0.4%。此外,如果中芯國際財政年度內有盈利,王寧國還可獲取22.5萬美元花紅。
公告稱,任命張汝京為中芯國際公司顧問,自2009年11月10日起生效。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
- 12月9日消息,黯然去職中芯國際的張汝京,如今把目光投向了節能環保產業。而對于這一選擇,張汝京強調,這只是“想做以前就想做的事情”。
曾開發太陽能發電系統
張汝京1948年出生于南京,在公開簡歷中,關于其教育背景,常被提及的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士、紐約州立大學工程科學碩士、南衛理公會大學電子工程博士這三個學位,但是,他擁有的能源工程碩士這一學位卻常被忽略。
“我在臺大學的是機械工程,原想專攻航空工程,但后來申請去美國,研究所給我的獎學金卻是著重在電機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太陽能 LED
- 張汝京微佝僂著背走進中芯花園的服務中心,大大的腦袋扛在肩膀上,和5年前我們第一次采訪他時相比,歲月的痕跡毫不留情地出現在他身上,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這幾年折舊很快”——這當然不止是指中芯國際晶圓廠的設備折舊。
過去17個季度中,中芯國際就有16個季度出現虧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每年高達8億美元的折舊,折舊占到他們銷售額的50%左右,早年一度還超過60%。
也正是因為這樣長達4年的虧損,張汝京常常被股東質疑。11月4日中芯國際敗訴停盤,11月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65納米 45納米
- 12月7日據臺灣媒體報道,中芯國際創辦人張汝京表示,節能環保早在他心中萌生創業藍圖。在離開中芯之后,他希望可以回臺灣與友人在節能環保領域再次創業。
張汝京辭任中芯國際CEO之后,首度接受媒體專訪。創立中芯九年來,張汝京評價自己在推動兩岸產業互補上至少當一次領頭羊。今年已61歲的他,喜歡把兩岸的優勢結合在一起。此外,他也認同臺積電若能在合法前提下持有中芯,將是兩岸晶圓代工從競爭走向合作的開端。以下為專訪摘要:
問:之前你表達想與臺積和解,甚至早點和解的條件會更好,你覺得現在的和解條件,對中芯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
- 在加州敗訴、屈辱地“割地(股權)賠款”(現金2億美元)和解、創始人張汝京離職一系列事件后,中芯國際是否甘愿讓臺積電扮演自己的股東角色,從而一團和氣?恐怕不會。
12月2日,廈門,“國際集成電路設計業高峰論壇”上,臺積電的盛大出場向大陸業者展示了他們的實力,而中芯國際以曲線方式給了臺積電一個不易覺察的無聲回復。CBN記者現場至少看到10多個中芯中高層。消息人士透露,一共來了20多個人,包括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等。這20多人不是來看臺積電表演的,尤其是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芯片設計 TD
- 11月13日,帶著上海今冬第一場強降溫的寒意,表情凝重的張汝京走進了浦東新區的一個茶館。處于“風暴”中心的他看起來比以往更加蒼老。在與記者長達4個小時的交談中,這位61歲的老人在談及中芯國際的創業歷程時仍然動情。他強調,離職是自己的選擇,他對董事會沒有任何怨恨。
談及與臺積電這場曠日持久的官司,張汝京用“筋疲力盡”來形容。事實上,這起官司本來會有一個不同結局,至少在宣判六周前,局勢仍在張汝京掌控內。
“我一直主張和解,這對雙方都有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 電子信息
- 過去9年中芯國際(下稱“中芯”)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會在今天走到“割地(賠股權)賠款(現金2億美元)”、創始人出局的境地?
也許大家都被中芯的表面所遮蔽:高速的水平擴張、連續虧損、持續遭受訴訟。其實,在這背后另有坎坷隱情。
縱覽中芯9年來的發展、遭遇與動蕩,其實正是大陸半導體產業的一個縮影。雖然中芯國際已經通過“割地賠款”達成訴訟和解,而且張汝京也已離職,但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卻不會就此風平浪靜。
垂直、水平瘋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代工 電子信息
- 市場經濟中一切依利益來判斷與決策,通常利益包括有兩個方面,即國家利益及企業或個人利益,作為公民兩者必須同時兼顧。縱觀時代的發展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必須依發展的視野來看待未來。
近期已經從臺灣方面看到一些變化,如之前它們堅持半導體及平板產業產業控制登陸,產生了許多附加條件。這樣的結果實際上先誕生了個中芯國際,后來一個和艦。而如今聯電合并和艦,臺積電也達到滲透中芯國際,取得10%的股份目的,這些恐怕都是之前所始料未及的。
實際上全球有識之士都承認,未來全球看亞太,而亞太市場中依中國為先,大陸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半導體 芯片
- 臺積電公司近日重申該公司不會謀求在中芯國際公司中占據董事會席位,也不會參與這家大陸芯片公司的內部管理運作。以回應最近大陸地區有些媒體的不實報道,這些報道稱:臺積電在與中芯國際的專利訴訟官司中占據上風并取得后者的大量股權后,將在中芯國際的董事會中占據席位。
臺積電副總裁杜東佑稱,臺積電發動最近這場針對中芯的官司戰役,其目的不過是要保護自己的專利和商務機密,而且在雙方的協議中也已經明文規定臺積電不會插手中芯國際的內部事務,也不會派代表進駐中芯的董事會或者其它管理團隊。
- 關鍵字:
臺積電 半導體 中芯國際
- 日前深圳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項目12英寸廠房在深圳坪山新區順利封頂,建成后將導入IBM授權的45納米工藝技術,成為華南地區第一條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這將進一步完善深圳電子信息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提升深圳在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中的戰略地位。廣東省委常委、深圳代市長王榮,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許勤,市長科技顧問劉應力,副市長張思平,市政府秘書長李平等出席了封頂儀式。
由中建五局承建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項目12英寸廠房位于坪山新區。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項目計劃建設一條8英寸和一條12英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晶圓 電子信息
- 更換掌門人、與臺積電和解以及利用政府資源,能否幫助中國最大芯片代工商走向復興
在創建中芯國際之時,張汝京一定沒有想到日后發生的巨變。
11月10日,中國內地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商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創始人張汝京,基于公司未來生死存亡的考慮,辭去執行董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職務,同時,委任王寧國接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并且擔任董事會的執行董事。
與此同時,中芯國際宣布與全球第一大芯片代工廠中國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NYSE:TSM,下稱臺積電)握手言和,后者或將持有中芯國際10%的股
- 關鍵字:
中芯國際 芯片代工
中芯國際介紹
'''中芯國際'''成立于2000年,公司總部位于中國上海,擁有三座芯片代工廠,包括一座后段銅制程代工廠。此外,中芯已收購其第四座位于天津的8英寸芯片代工廠,稱之為“七廠”。同時中芯在北京的12英寸廠已在2004年七月開始投產。中芯國際一廠于2003年5月榮獲《半導體國際》雜志頒發的"2003年度最佳半導體廠"獎項。
補充說明:截止2009年5月,中芯國際已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芯片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