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欲上海搶才:半導體行業首當其沖
金融危機以來的產業變局正促使“人才戰”升溫。最新的一個例證是,新加坡政府專程來中國招攬半導體等行業的人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9311.htmCBN記者獲悉,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與人力部的聯盟組織“聯系新加坡”近日正在以上海為核心的華東高校宣講,為該國半導體、數碼、動漫等行業進行推廣,招募人力。一位參加了推廣活動的上海某著名通信芯片公司工程師稱,應募者眾。
這不由讓人想起2004年的一幕。那年,也是新加坡來中國“挖人”,僅中芯一家就被挖走160人,包括80名熟練工程師和80名一般操作員工。中芯總裁張汝京事后直陳,這對中芯國際來說是一個失敗。
獵頭名叫新加坡
“聯系新加坡”的主要職責是,吸引國際人才到新加坡工作、投資及生活。它在亞洲、歐洲、北美都設有辦事處,在中國聘有北京、上海兩個區域主任。
在前日的一場宣講會上,該機構帶來兩名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國人。一名來自英飛凌公司,另一名來自高通公司。他們現身說法,大講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如何美好。
英飛凌系統與固件開發經理許冰濤說,他15年前便去了新加坡,此前任職IBM中國。他坦陳,在IBM,他當初拿2000多元,當年已是高薪,但新加坡方面大約開出了6倍的數字。
不過,他說,吸引他的還有新加坡華人社會下的中西文化氛圍、全球視野,以及有利于孩子教育的雙語體制等。
“這個多元化社會確實很吸引我,當然我也喜歡嘗試新東西,這是一個好玩的國家。”新加坡高通測試工程師高強則如此表示。他剛去兩年。
據“聯系新加坡”中國區域主任柯志聲介紹,目前幾乎所有著名半導體企業都在新加坡設立了研發中心,大約有40家。而且,還有聯電、英特爾、特許等14家半導體工廠、20家封裝測試工廠。許冰濤表示,從產業群聚效應看,全球還沒有哪個區域能像新加坡這樣完整而緊密。
留在中國的理由
面對國際同行的正面競爭,張汝京們當然不甘心做新加坡半導體企業的“培訓機構”。
中芯CFO吳曼寧坦陳,過去幾年,公司確有員工流失,去年英特爾還挖走不少人。但最新的趨勢是,他們正從新加坡及其他地方“陸續回來”。
她說,中芯目前開出的薪水確實不是行業最高,新員工對此確實敏感,但成熟員工、中高層人才的心理并不一樣。“高薪越來越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它不太可能一直持續。”吳曼寧說,公司一年來提高了研發的投入,對于人力培養也制定了相關的措施。
中芯邏輯產品研發主管俎永熙表示,在一個成長型公司獲得成就感才最重要。他說,即將迎來10周年的中芯,已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主力。
吳曼寧與俎永熙都是中芯成立之初進來的。他們認為新加坡同行來中國招募,效應已大不如前。背后原因是,中國正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轉移的中心,市場、研發、生產環節都正處于布局高峰期,對人才的吸納力度更大。
“我們也有軟實力。”俎永熙說,過去幾年,中國地方政府在住房、員工子女入學及其他補貼上均有優惠政策。
半導體調研機構isuppli高級分析師顧文軍則認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還沒有走出“兩頭在外”模式,長遠看,新加坡的動作,反而是中國的機會,半導體人才應該走出去,然后“反哺”中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