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市場分析 > 規避開源CPU侵權風險 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

        規避開源CPU侵權風險 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

        作者: 時間:2009-10-23 來源:中國電子報 收藏

          在市場上,開源是對專有的補充,開源CPU的出現和發展也為我國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CPU和自主可控CPU提供了條件。同時,開發或應用開源CPU必須詳細分析開源許可證的條款,并認真分析研究可能會出現的知識產權侵權風險,盡早提出應對策略,尤其是在產品量產并銷售前,要全面評估知識產權侵權風險,避免出現知識產權糾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9199.htm

          在中央處理器(CPU)領域,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企業進行技術保護和貿易的利器。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等知識產權產生的價值能使CPU企業從事可持續的研發活動,從而保障其在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領先和有利位置。

          開源CPU一般都通過附帶的開源許可證來保護知識產權,在應用和傳播其源代碼時,必須遵循許可證的約定。本文首先對開源CPU所采用的許可證情況進行介紹,其次結合許可證分析開源CPU的知識產權狀況及相應對策,最后得出結論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四類開源CPU主導市場

          中央處理器作為系統控制和運算的關鍵部件,是電子信息產品的核心。隨著集成電路進入了以IP(IntellectualProperty)核復用為基礎的SoC時代,CPU普遍以IP核的形式集成在SoC中。目前使用的CPUIP核多是ARMIP核、MIPSIP核等商業性成熟內核,用戶需要支付一定的授權費和版稅(Royalty)。由于CPUIP核的設計細節不公開,所以用戶很難根據自身需求對其進行修改。

          開源軟件模式的成功推動了開源CPU的產生。上世紀90年代末出現了發布免費CPUIP核源代碼的OpenCores等開源組織,絕大部分的開源CPU都以硬件描述語言代碼(如VHDL或VerilogHDL)的形式進行發布和傳播。目前影響比較大的開源CPU主要有以下四種:

          (1)公司的OpenSPARC項目推出的和UltraSPARCT2開源CPU,已經應用于工作站、服務器和高性能嵌入式領域。

          (2)LEON系列CPU,是類似SPARC架構的開源CPU,也是歐洲太空業的標準CPU,廣泛應用于航天領域,如伽利略系統等。

          (3)OpenCores組織發布的OpenRISC1200,主要應用于嵌入式、移動和固定網絡領域。

          (4)Altera公司的NiosII,是Altera的可編程邏輯和可編程片上系統(SOPC)設計綜合解決方案的核心,與前三者的全開源模式不同,其屬于半開源模式。

          國內也有基于開源CPU的應用,如中科院等多家單位正在研制的基于LEON2的應用系統。華視奇半導體有限公司推出的VivaceSemiconductor多媒體處理芯片采用了OpenRISC1200。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Sun CPU UltraSPARCT1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京市| 乌什县| 凤城市| 左权县| 永昌县| 安仁县| 威远县| 民县| 如东县| 临漳县| 龙泉市| 鹿邑县| 南川市| 盐津县| 思茅市| 名山县| 三原县| 西林县| 汉寿县| 九台市| 蚌埠市| 泽州县| 闻喜县| 昌宁县| 江陵县| 乌拉特前旗| 上饶市| 家居| 呈贡县| 五常市| 崇文区| 奉化市| 图片| 黄浦区| 大渡口区| 盖州市| 饶河县| 寻乌县| 烟台市| 罗田县| 曲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