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醞釀重大突破
在上海提出“6+3”后,高新技術領域就開始闊步前行。按照規劃,2012年九大高新技術行業將創造11000億元的產值,在當年工業總產值中的比例將增至33%,比2008年末提升10個百分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8256.htm為了更好地落實,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擔任了上海市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領導小組組長,高新技術要著重發展的9個領域則分別由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對口落實,其中俞正聲掛帥“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
在上海的高新技術領域,活躍著一批智囊團。現任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專職委員、中芯國際董事長的江上舟1997年調任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此后曾歷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等職。
除了發展上海集成電路工業、組建中芯國際,江上舟在上海還辦了一系列大事:50項上海科教興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完成啟動29項。這其中就包括燃料電池汽車、地鐵軌道交通車輛、大飛機、煤制油、半導體裝備、集成電路等。
去年,江上舟又開始重點關注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日前,CBN記者就高新技術發展的話題專訪了江上舟。
一把手聽太陽能企業匯報
CBN:此次上海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也包括太陽能,但我們知道,上海的太陽能產業明顯落后于其他地方,這種情況下,上海該如何發展太陽能產業?
江上舟:在太陽能產業發展方面,上海起步早但趕了個晚集。中國已經有至少十家在海外成功上市的光伏企業,也正是這十幾家公司支撐著中國成為中國光電電池的生產第一大國和出口的第一大國,但上海一家上市公司沒有。
從今年俞正聲書記親自抓新能源以后,太陽能產業得到高度重視。現在上海市政府對太陽能產業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像我們4月18日和5月20日開了兩次關于太陽能產業的會,請了很多外來企業和團隊,俞正聲書記親自參加聽取企業家們意見。
太陽能產業目前最大問題是,國內市場沒有開辟,全部依靠國際市場。因此,我認為上海發展太陽能產業的最主要策略之一,是自己率先在上海市創造和培育市場,對太陽能的利用進行新的開拓。
CBN:我記得幾年前上海曾經有專家提出過“十萬屋頂計劃”,但后來并沒有得以實施?
江上舟:當時有上海交大的教授提出過“十萬屋頂計劃”,并沒有得到政府部門的認可,至今也還沒有列入政府的工作安排或者計劃里去。
但是,在今年舉行的兩次會議上,我向俞正聲書記反映,可以考慮原來專家曾經提的計劃,理由一是上海作為一個特大城市,在太陽能的應用上應該走在全國前列;二是公共建筑如學校、醫院、政府機構等也有可能率先盡量多使用新能源,特別是與“太陽能屋頂”結合起來。現在上海市領導已有明確指示,有關部門正在編制太陽能的產業規劃。我估計這個規劃會很快出來,我相信即使不叫“十萬屋頂計劃”,也應該包含有類似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