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業界動態 > 新動脈的“芯”動力

        新動脈的“芯”動力

        作者:英特爾行業合作與解決方案部中國區總監 凌琦 時間:2009-08-20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的基礎設施領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系列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353.htm

          今天,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無法離開強大而智能的信息技術系統作支撐。在鐵路、電網、電信這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信息技術日益成為新動脈之所以“新”的關鍵因素。

          人們需要怎樣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歸根到底是為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服務的。以鐵路、電力、電信三大民生相關的“動脈”行業為例,穩定、準時、安全、快速、靈活、價格可接受等等是百姓對這三大動脈的主要考核指標。相對應的,底層的信息技術基礎架構則要以安全可靠、靈活高效和低成本作為三大根本任務。

          為此,對基礎設施的要求應運而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鐵路部門可以通過發達的軌道監測系統,實時獲得路況信息,監測危險,靈活調度軌道交通;通過智能的電信系統,人們不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利用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就可以自由地遠程溝通、工作、購物和學習;通過智能電網的調控,電價不再是一成不變,它會根據一天中不同時段來自動定價,比如晚上用電高峰期,電價自動上揚,聰明的用戶會將一些熨衣服之類的時間靈活的日常程序調整到下午或早上,因為那時候的電價比晚上便宜的多……

          在建設智能基礎設施過程中,智能的芯片級技術支持成為解決方案的核心。信息技術的芯片級技術支撐有很多:多核技術、多線程技術、基于高K的納米制程技術、虛擬化技術、主動管理技術、可信任執行技術、迅盤技術、I/O加速技術、移動計算技術、下一代寬帶接入和嵌入式等一系列技術。

          勢在必行

          作為信息技術和傳統基礎設施結合的產物,智能基礎設施轉變了人們和基礎設施的交互方式,使其更加安全可靠、靈活高效和更低成本。對于國家而言,通過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也能創造新的機遇和新的市場,拉動內需、促進就業并推動經濟增長。

          具體來說,信息技術能夠給“新動脈”帶來高效能、安全性、移動性和連接性四方面的立體保障。

          以鐵路行業為例,智能的基礎設施正給鐵路行業帶來“安、準、穩”的發展和保障。伴隨著中國鐵路系統第六次提速計劃的實施,信息技術和鐵路線路有機結合的智能解決方案能夠“感知”到列車運行是否正常準時,能夠“預測”到鐵路系統計算機網絡在進行自動數據收集時的運行狀況,根據獲得的信息,通過遠程管理技術進行相關的“操作”。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塘沽区| 博白县| 体育| 三明市| 翁牛特旗| 惠水县| 宜兴市| 宜良县| 宜黄县| 孝昌县| 凉城县| 抚松县| 梅河口市| 来宾市| 韶山市| 许昌市| 南通市| 宝清县| 兴和县| 北票市| 盐池县| 长寿区| 大名县| 云南省| 德兴市| 娱乐| 田阳县| 五台县| 岗巴县| 淄博市| 平利县| 武义县| 萨迦县| 和龙市| 五莲县| 永宁县| 漾濞| 北京市| 司法| 泽州县|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