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成中國制造業的污點
就在3個月前,部分輿論還在宣揚印度封殺中國山寨機屬子虛烏有,并稱印度政府會為其“轉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6797.htm然而就在7月1日,繼印度宣布禁止進口無IMEI碼手機之后,韓國首爾警方也對中國山寨機進行查處。南非也下達命令,對SIM卡實行登記制度,進一步管制手機市場。6月26日,馬耳他海關查獲一批山寨機,共61.64萬臺,在90天內,馬耳他將拆解這批手機。
巴西、中東、巴基斯坦等手機監管松懈的發展中國家,山寨機更是橫行。根據Gartner數據,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國。中國山寨手機還銷往俄羅斯、印度、中東和歐洲。
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萬事萬物的規律不可逆,隨著手機市場的日漸成熟,各國在“放”的同時也開始“收”。
數據顯示,深圳山寨機年產超8000萬部。其中,至少有45%出口,而印度已成為中國山寨手機出口最大的海外市場。相比去年,今年出口印度的山寨手機下降多達四成。最明顯的就是以前每天2萬~3萬部往印度送,現在只剩下幾千部了。更要命的是,其他國家的訂單也跟著大幅下滑。
不過迄今為止,有關部門打擊山寨手機生產商的舉措很少。山寨機生產商還在深夜電視節目中播出廣告,宣稱“五分之一的價格,但具有同樣的功能和外觀”,還有“買山寨機顯示我們愛國”的謬論。
但是,以假冒、抄襲、模仿立足的山寨手機實打實地成了中國制造業的污點。
況且,“山寨”現象時至今日,所表達的已經遠遠超越了手機領域,山寨正在與“創新”、“另類”畫等號。在中國“知識產權”意識逐步健全的階段,山寨現象正在乘虛而入,使得企業一直追求的創新求變失去了方向。
事實上,真正的創新是在一定規范前提下所產生的技術與應用的革新,如果將各種規范和道德摒棄,“創新”則并非真正的創新,而且它對廣大用戶尤其是年輕一代具有很深的誤導作用。
山寨現象可以爭論,但對創新是一種逆反,這是無疑的,國人可容,外人不然,值得我們深入反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