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探索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半導體模式的思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6715.htm對于大陸半導體業的發展模式討論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似乎各方都有理,但是實踐證明,目前僅代工模式能夠盛行,相信這與大陸的基礎條件有很大關系。然而任何一種模式在一定階段會顯示其局限性。現在的大陸半導體業也面臨此等問題,如進行高端代工暫時還有困難,而在中低端代工方面卻面臨制程技術及產品的同質化,造成價格戰的利潤趨薄,所以推動新的產業發展思路一直是期求。如今,深圳地區無論比亞迪或是海思等都率先探索了新的發展模式,其作用及影響是巨大的。
模式之爭實際上僅是手段,都有可能成功或是失利,關鍵在于天時、地利、人和,即企業CEO、時間點及各種條件的配合。
另外,從福州瑞芯微總裁勵民先生處得知,他利用ARM處理器技術轉讓,結合自主開發3C應用產品已取得非常好的成果,產品已進入國際頂級終端廠商中。其65奈米設計產品已分別在中芯國際及新加坡特許(Chartered Semiconductor)進行投片,反映大陸fabless公司也已跨入65奈米制程時代。
深圳為中心的獨特優勢
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具有獨特的市場優勢、產業優勢、環境優勢、深港(深圳-香港)合作優勢及產品應用推廣優勢。其中尤為突出的是產品的市場意識強以及完整的配套產業鏈及資金鏈,能夠盡快地滿足市場需求而推出新的產品。
因此要發展大陸IC設計業,深圳地區具備獨特的優勢。近年來已經看出部分端倪,如比亞迪購并中緯半導體、華為與中興分別分出的海思及中興電子設計公司。芯片制造業端已有方正微電子、深愛半導體及正在建設的中芯國際8吋及12吋項目,還包括意法半導體投資5億美元在大陸最大的封裝廠等。深圳地區在產品應用鏈市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基本上已形成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所以預計未來深圳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將會在大陸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莫大康為親歷50年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的著名學者、行業評論家。1958~1963 浙江大學半導體專業,1963~1987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所計劃處長, 1987~1995 中科院東方科技公司總經理,1995~2002 美國應用材料公司(中國) 技術服務總監,2002至今應用材料公司資深高級顧問、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協會(SEMI)顧問,曾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100篇以上,如近期有臺灣內存業的夢、全球12英寸生產線的進展、全球代工競爭力分析、工業變革時代誰將真正受益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