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板集結號:千億投資沖刺第三極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對于中國大陸面板產業來說,2009年注定是個不平凡的年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413.htm4月13日,盛傳已久的京東方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在安徽合肥破土動工。這是大陸首條6代線,總投資達到175億元。
更重要的是,這只不過是個引子。在國務院發布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刺激下,面板產業再次迎來投資高潮。從京東方、龍騰,到天馬;從合肥、武漢、成都,到張家港、珠三角,中國大陸在建或待建的面板生產線總數瞬時突破8條,總投資額預計超過千億元規模。
上廣電2003年投建的5代線領銜了中國大陸面板業的上一輪投資潮。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已經擁有京東方、上廣電、龍騰光電三條液晶5代線,產業鏈初具規模,并形成了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面板生產聚集帶。但不爭的事實卻是,放在全球面板產業版圖下,這些尚不足以與日韓、中國臺灣地區的同行相提并論。
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國大陸千億元“大干快上”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引領面板產業發展的日本和韓國相關企業在創下虧損額新高后,不得不暫緩了過去十年競相開展的面板“升級競賽”。而缺少下游整機配套的中國臺灣地區面板業同行,則在當前韓幣大幅貶值的情況下,面臨以三星、LGD為首的韓國面板業發起的新一輪“低價絞殺”。
此消彼長,中國大陸能否成為繼日韓、中國臺灣地區之后的全球面板產業第三極?
千億投資潮
近期,中國大陸平板顯示產業的繁忙景象可見一斑。在產業振興規劃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以TFT-LCD技術為主體的面板制造,以及上下游項目紛紛上馬,面板產業掀起了新一輪投資高潮。
根據記者的統計,目前中國大陸在建和待建的TFT-LCD生產線有8條,包括京東方即將在北京建設的8代生產線、京東方的合肥6代線,以及其去年在四川成都開建的4.5代生產線;彩虹集團在江蘇省張家港開建的6代生產線;深圳天馬去年下半年在武漢、成都分別投資的2條4.5代生產線;昆山龍騰光電待建的7.5代生產線;深圳萊寶在建的2.5代線。
盡管上廣電目前處于被托管狀態,但根據公司此前對外公布的信息,上廣電有意建設一條8代生產線,此前也一直與夏普商談的6代線合作計劃。在上海市政府對上廣電重組調研結束后,不排除繼續支持其建設一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圍繞液晶面板生產,上游原材料及下游模組生產線(LCM)投資也趨熱。3月底,國資委下屬大型央企中國建材集團在成都宣布投資27億建設用于液晶生產的玻璃基板生產線(玻璃基板占液晶電視成本約6%)。康佳近期則在昆山投資8.86億元進行面板后段模組生產。
中國臺灣地區第三大面板企業華映則剛剛通過借殼SST閩東完成A股的曲線登陸,業內人士預計在大陸已有4家從事LCM生產子公司的華映,將加大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布局。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近期包括TCL等在內的國內彩電巨頭老總,紛紛赴臺拜會奇美、友達等面板巨頭,表達了介入后段模組生產投資的想法。
記者根據這些項目的公開數據初步估算,近期圍繞在建投資達到總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而且這一數據還在不斷被刷新中。
驅動資金流向面板產業的直接動力來自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國家近期頒布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中,包括TFT-LCD在內的新型平板顯示技術與集成電路、數字電視、下一代通信等并列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個重大專項,確立了面板國家戰略產業的重要地位。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特別下發文件,針對彩電行業面臨的行業困境,組織實施我國彩電工業戰略轉型,向上游平板顯示技術延伸成為必然。
上廣電一位內部人士接受采訪時頗為感慨地說,液晶面板占了液晶電視70%左右的成本,現在大陸電視機廠商所使用的液晶面板全部依賴進口。在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轉移、CRT產業向平板顯示產業轉移的關鍵時期,中國大陸的液晶顯示屏資源若受制于人,彩電行業附加值將受到嚴重擠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