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京:臺DRAM必須整合 掌握自主產權
大陸半導體圈盛傳上海市政府將出資買下CEC部分對華虹NEC及聯合投資對宏力半導體的持股,為兩家合并做準備,對此中芯國際執行長張汝京表示,半導體產業整合是趨勢,大陸業者朝向12寸晶圓廠發展是必然之路;他同時也分析,臺灣DRAM產業也是必要走整合路線,當前雖然是危機但也是轉機,臺灣主導者此刻必須思考自主技術的重要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2720.htm當前金融海嘯沖擊,全球導體產業正發生新一輪變化,DRAM業者在醞釀整合、大陸半導體產業也見到淘汰與重整現象,更有甚者還出現新競爭者如超微(AMD)新成立的Global Foundry為產業生態投下變量。張汝京說,對于臺灣DRAM產業而言,不論是往1個或是2個集團整合的方向走,都各有利弊,但他觀察,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他形容,現在是危機也同樣是轉機,可以藉此增加自主性。
他說,美、日兩系與臺灣業者的整合在技術與生產上合作的力量不見得會大過于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但是臺灣業者若是妥善利用大陸龐大市場的優勢,由于大陸市場是韓國市場5倍大,這是贏過三星的絕佳優勢。他也重申,中芯國際自2008年正式退出標準型DRAM之后,不會重操舊業,如今在NAND Flash與飛索半導體(Spansion)的合作,則因為飛索破產而停滯,但中芯會有與其它業者合作的備案。
針對大陸半導體上海兩家業者很可能透過政府分別買回CEC與聯合投資持股的方式進行合并,張汝京說,大陸半導體進行整合是必然的趨勢,業者從發展初期邁入成熟期必定講求經濟規模效應,而從8寸廠跨入12寸廠是必須的路,因為朝向更先進制程技術演進能夠為企業產品創造更高附加價值。但他也觀察,大陸現今地方政府已經不太樂見過去遍地開花的做法,業者也應該對新投資必須承擔高額折舊成本有所準備。
至于對于超微(AMD)新成立的Global Foundry跨入晶圓代工市場,張汝京表示,盡管折舊完畢,歐洲晶圓廠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亞太區高出許多,產品必須定位在高獲利的產品才能夠賺錢,其競爭力不見得比亞洲晶圓廠具有優勢,他認為歐洲的新競爭者必須要鎖定特殊應用制程技術才可能與同業有所差異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