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元件/連接器 > 業界動態 > 全球DRAM廠抓緊政府大金主 臺灣的錢要花在刀口上

        全球DRAM廠抓緊政府大金主 臺灣的錢要花在刀口上

        作者: 時間:2009-03-09 來源:SEMI 收藏

                據DigiTimes網站報道,臺灣科技產業最近最流行的問候語是“政府到底該不該救?”,三不五時看到廠老板出面吶喊“臺灣產業一垮,整個PC供應鏈跟著遭殃!”、“這是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要柯斷全球DRAM供應鏈的陰謀,千萬不要讓它得逞!”,頓時間,“救PC”和“抗韓敵”成為DRAM廠這次為自己辯護和鼓吹政府協助紓困的主軸戰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2189.htm

                、海力士成功獲政府金援 然臺灣局勢相對復雜

                然DRAM廠向政府申請紓困的問題,已是全球趨勢,(Qimonda)2008年以來不斷向政府要錢,政府即使是一次就出手新臺幣上百億元的紓困金,也難以抵擋1季就虧損高達3億~4億歐元的燒錢速度,而海力士(Hynix)也向債權銀行團申請紓困,預計申請的紓困金高達8,000億韓元(約5.57億美元),由此也可見韓國政府支持海力士繼續走下去的決心。

                反觀臺灣政府對于紓困DRAM產業的態度,不及歐洲和韓國政府明快,但其實臺灣產業環境不同,實在不可一概而論。畢竟奇夢達已是歐洲碩果僅存的DRAM廠,政府沒有其它選擇,當然是支持到底,而在韓國,雖然有三星電子和海力士2家DRAM廠,但三星營運穩健,因此韓國政府對于扶植海力士一直是不遺余力。

                臺灣DRAM廠高達5家,包括力晶、南亞科、華亞科、茂德、華邦,現在幾乎每1家的財務都相當窘迫,政府如果要救臺灣的DRAM廠,到底要救哪里1家?畢竟救了其中1家,另外4家都認為厚此薄彼,每1家都認為“我比別人強!、我比另1家有前景!”政府到底該如何出手?實在是大費心思,且絕對是比歐洲和韓國政府來的需要智能。

                再者,站在強化臺灣競爭力,甚至是未來5~10年的存儲器產業發展,以及下一代臺灣年輕人的競爭力,要為下一代臺灣人才創造更好的科技競爭環境,因此政府每作1步都要仔細思量,因為眼前臺灣DRAM廠家數實在太多了,再拖下去只是拖垮臺灣的競爭力而已。

                “DRAM雙雄”即將誕生? 整合之路勢在必行

                金士頓創辦人之一孫大衛即表示,臺灣有5家DRAM廠太多,但1家又太少,留下2家會剛剛好,大家不整合,只是產業環境越拖越爛而已;一語道破整合的方向和臺灣應該走之路,畢竟半導體產業常常在講“晶圓雙雄”、“封測雙雄”,“DRAM雙雄”的誕生是指日可待!

                茂德已經提出紓困申請,但力晶和南亞科陣營也不是省油的燈,各自有各自的法寶,力晶聯合爾必達,可說是DRAM產業臺日聯盟的代表,計劃以瑞晶做為平臺,邀請政府進來投資,華亞科結合美光,可說是臺美聯盟的代表,計劃以自己作為平臺,邀請各方來參與陣營,包括南亞科、甚至是華邦、茂德都不拒絕。

                業界人士一語道破,現在政府顯然是要出錢救臺灣DRAM產業,講到要錢這件事,沒有一個人會客氣,各家業者一定是劃一個大餅來說服政府掏錢,但也請政府的錢一定要花在刀口上,畢竟都是臺灣納稅人的錢,且未來臺灣DRAM產業的整合結果,不但攸關臺灣的金融體系,也攸關下一代年輕人投身臺灣存儲器產業的發展前景。

                DRAM廠拿出催眠大法 “救PC”和“抗韓敵”氣氛蔓延

                臺灣科技產業對于政府該不該救DRAM產業,也分裂成2派看法,一派是由DRAM廠主導的“救我者得永生!”策略,就象是催眠儀式般,將整個臺灣PC代工供應鏈全部綁在一起,集體催眠大家,“DRAM倒、PC就垮!”當DRAM與PC綁在一起,事情就會很大條,所以臺灣DRAM產業絕對不能垮!

                另一派是由宏碁董事長施振榮為代表,以過去自身曾投入DRAM產業的經驗,對于政府紓困DRAM產業投下反對票,表示“政府不應該把錢放在未來沒有希望獨立自主和永續經營能力的產業,DRAM產業若是沒有再造能力,政府花錢去救DRAM是浪費青春”。

                投資人慷慨到不看投資報酬率 臺灣科技產業太超過

                現任高盛證券副董事長宋學仁在2003年即曾表示,臺灣資本市場對科技產業太慷慨,即使投資報酬率是負數,科技業者仍可輕易地從資本市場籌到錢,因同一個產業中的企業都是各自為政,沒有合并意愿,連帶影響到整體產業的整合進度,只有晶圓代工產業、主機板產業和筆記型計算機(NB)產業,有真正達到整合的效應。

                當時宋學仁即點名,光是臺灣就有4家DRAM廠、5家面板廠、32家PCB廠,真的是家數過多,尤其是臺灣DRAM產業從1995年開始,每年在股市辦理籌資的DRAM廠都至少有2家,但給股東的報酬率卻相當低,其實以臺灣高科技產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來看,幾乎每個領域的產業只能容納2~3家公司生存,唯有產業進行整合,才可能提高整體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現在臺灣資本市場應該很后悔沒把宋學仁的這番話聽進去,目前正在自食惡果中。臺灣科技產業慣于用舉債來經營的惡習,全球金融海嘯的來襲,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DRAM廠在這場風暴中,成為搖搖欲墜的第一個骨牌,后面還有面板產業等著接棒演出,當年政府大力扶植的「兩兆雙星」產業,如今已形同是風中殘燭。

                臺銀行為DRAM扛2,289億貸款 “兩兆雙星”成風中殘燭

                回頭來看,當年“兩兆雙星”口號喊的漂亮,在執行的過程中,的確為臺灣科技產業創造不少就業率,但就投資人的立場,卻是大輸家,投資人的血汗錢化為幻影,現在連臺灣金融體系都整個撩下去!

                以臺灣現在DRAM和TFT LCD產業負債金額來看,DRAM產業對銀行貸款金額高達新臺幣2,289億元,到了2009年6月為止,臺灣DRAM產業(包含借款和債券在內)的到期負債金額會達新臺幣661億元,屆時臺灣DRAM產業到期的負債占臺灣整體銀行的凈值,比重約達3.64%。

                臺灣DRAM產業瀕臨崩潰的危機,政府開始釋出紓困議題,然現在政府對于要不要紓困?要以何種方式紓困?是否要動用國發基金來投資?是否要出面與銀行業者商量展延?之后是主動主導DRAM廠合并?還是讓DRAM廠自然淘汰?目前都是處于商議階段,還未有具體的菜色端出來,但目前立法院已通過由行政院經建會來統籌DRAM廠合并的事宜。

                面對這次臺灣DRAM產業的困境,整并已成必要的方向,不論是政府主動出面整合,還是自然整并的方式皆可。據了解,目前府方的思維傾向設法使DRAM廠整并為2大集團,臺灣/日本聯盟和臺灣/美國聯盟2大主軸機率高。

                茂德快勒令退學 力晶、南亞科樂在“好險有墊背!”

                單就臺灣DRAM產業到底該不該救?臺系DRAM廠都有不同的看法,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認為,政府需要適度的協助臺系DRAM廠,但不應該大規模介入主導合并,每家DRAM廠的負債都很驚人,合并以后負債水位會更嚇人,合并之路是行不通的。

                茂德董事長陳民良則是希望政府能出面協助,以度過難關,而南亞科集團這次在場風暴中,態度相當低調,以南亞科的處境而言,火也燒不到他家,因此無需急著出來喊話,但也適度表態認為,政府要救產業而不是救單1企業,就算是要給錢紓困,也要大家公平,不能獨厚個別公司。

                顯而易見地,臺灣3家DRAM廠在這次的風暴中,都有各自的如意算盤,茂德的成績單是“倒數第1名”,因此悲情策略最明顯,最希望政府能出手相救;且現在整個市場蔓延“韓國是最大敵人”的氣氛,與海力士同一陣線成為茂德最大的原罪。

                力晶的主攻策略是“還有墊背”型,反正最先倒的會是茂德,因此現在絕對不急,政府千萬不要這時出手相救,但黃崇仁也表示,力晶認為2009年第1季DRAM價格會反彈,因此不需要政府救,但如果到時事與愿違,現貨價未反彈,那屆時再說。

                而南亞科的策略是“我家有個富爸爸”型,反正臺塑集團家大業大,且財庫夠力,雖然2008年第4季剛還完新臺幣100億元的公司債后,也接近阮囊羞澀的情況,但因此還不急著表態,反正前面成績差的學生還很多,就算要被勒令退學,也絕對輪不到南亞科,因此不急著表態。

                政府到底該不該救DRAM廠,其實也該聽一聽其它人的心聲,包括與DRAM產業唇亡齒寒的PC產業和存儲器模塊產業。

                先前提過,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對于無條件救DRAM產業,站在非常反對的意見;而金仁寶集團的董事長許勝雄則表示,臺灣DRAM產業若是被韓系廠商柯斷,恐讓下游成品廠的成本有漲價的壓力,對臺灣電子產業供應鏈相當不利。

                存儲器模塊廠代表金士頓也認為,臺灣的DRAM產業供應鏈攸關整體電子產業,因此臺灣DRAM產業不能垮,應適度作整并以度過難關。

                現在大家都把“救PC”和“抗韓敵”2個口號掛在嘴上,把DRAM產業和PC產業綁在一起,大喊“DRAM倒、PC就垮!”,另一方面,再把臺灣的競爭力和DRAM產業放上同一條船,聲稱臺灣的DRAM產業絕不能輸韓國,這是國家的命脈產業問題。

                DRAM=臺灣競爭力 錯!LCD和晶圓代工才是

                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DRAM其實不代表臺灣的競爭力,TFT LCD和晶圓代工才是臺灣的驕傲,把DRAM產業和臺灣競爭力綁在一起,實在太過沈重!

                因為臺灣DRAM廠在全球的市占排名中,加起來不超過20%,但臺灣TFT LCD產業的市占率卻超過50%,更遑論是臺灣的晶圓代工產業在全球幾乎是寡占市場,更有資格代表臺灣科技產業的競爭力,從此點來看,DRAM真的代表臺灣?

                如果把整個臺灣科技產業當成1家公司來看,現在公司的財務狀況窘迫,手上現金水位也相當有限,只有1套資金可運用,DRAM部門和TFT LCD部門都在喊缺錢、喊窮,但2個只能救1個,到底要救DRAM還是救TFT LCD?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現在政府有500億元資金,到底要不要拿來救DRAM?如果要,那到底該怎么救?新臺幣500億元有多值錢?打個比方,如果拿500億元來加碼消費券,每個人可再多2,000元的意外之財。

                也有人開玩笑表示,現在1顆1Gb容量DDR2芯片只剩下0.5美元,折合新臺幣為16元,如果把500億元拿去買DRAM芯片,足足可以買31億顆的1Gb容量DDR2芯片,相當于全球3~4個月的DRAM產能,買回來再全部燒掉,DRAM價格一定馬上大漲!

                現在各界的迷思是,不救臺灣的DRAM產業,未來競爭力一定會輸三星,攸關國家的里子和面子問題,但現在救了臺灣的DRAM產業,以后一定會贏三星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不要說是臺灣沒有DRAM技術自主的能力,未來到了18寸晶圓廠時代,臺灣DRAM廠絕對沒有能力負擔。過去蓋1座8寸廠需要的資金僅新臺幣350億~500億元,然到了12寸廠世代,平均1座12寸晶圓廠要拉到經濟規模,需要投入1,000億元,到了18寸晶圓廠世代,平均每1座廠可能要3,000億元,臺灣DRAM廠已注定沒有能力玩18寸晶圓廠游戲。

                當“兩兆雙星”遇上“三星” 臺灣“DRAM雙雄”或許可以力拼

                當臺灣的“兩兆雙星”遇上了韓國的“三星”,所有的討論議題格局都拉大。大家議論紛紛到底該不該救DRAM產業,此答案絕對不是用是非題來解。

                比較正確的方向,應該是臺灣DRAM產業一定要救,不能放任全垮,但政府一定要有配套的救、有前提的救、聰明的救、有長遠規畫的救!否則政府只是拿人民錢去填海。

                未來臺灣DRAM產業的發展絕對是臺日聯盟和臺美聯盟對抗韓國,臺灣很難鬧獨立!臺日聯盟就是以爾必達的技術為重心,結合力晶和瑞晶的勢力,而臺灣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趁此機會爭取研發自主的能力,由臺灣DRAM廠和政府同心協力,向爾必達爭取共同研發和擁有下世代DRAM技術的實力,避免未來淪為純代工廠的命運。

                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計劃以瑞晶做為平臺,邀請政府共同投資參與,當然爾必達也絕對是成員之一。惟問題是,現在爾必達是日資企業,未來政府要投資瑞晶,政府對于瑞晶的血統一定會有所顧忌,這方面政府應該會與爾必達一起坐下來談。

                另一派的臺美聯盟,臺灣以臺塑集團做為中心,結合南亞科和華亞科的勢力,配合美光的研發實力,形成另一股對抗日本陣營的勢力。然過程中如何爭取讓臺灣DRAM技廠能研發自主,也是最重要的考量之一!

                而目前情勢尷尬的是茂德和華邦,茂德加入日系陣營的機率相當高,畢竟和爾必達已有多次差點要合作的機會,不過最后一刻破局!然加入日系陣營之前,茂德身上的負債如何處理?政府要底要幫到什么階段?也需要政府的智能來解決。

                政府開先例紓困要有配套 否則PC、鋼鐵、水泥等產業都來排隊

                如果政府幫忙償還茂德的負債,那是否等于是大開方便之門,開了先例之后,力晶、南亞科、華邦也可以加入募款行列,開始伸手向政府要錢,之后臺灣的PC、晶圓代工、封測、IC設計產業,甚至是傳統的鋼鐵、水泥、石化等產業,都一起像政府要錢,2009年政府光是收爛攤子就收不完!這恐不是人民所樂見的情況!

                不論是DRAM產業,乃至于整個科技產業,其實都齊聲呼吁,政府要紓困DRAM產業請站在整體臺灣競爭力的角度作出發點,未來面對的敵人是韓國的三星,競爭者決不是在自己家里。

                或許大家把這次臺灣DRAM產業的危機,定位成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有點高估DRAM產業了,但畢竟危機就是轉機,現在來歸咎當初是誰要發展兩兆雙星,是一點意義也沒有,只能將希望留給現在和未來,現在政府一個正確的決定,絕對可以逆轉臺灣半導體產業未來的命運!



        關鍵詞: 奇夢達 DRA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悟县| 和顺县| 威宁| 穆棱市| 科技| 亚东县| 徐州市| 兴仁县| 峨边| 横峰县| 玛曲县| 两当县| 新竹县| 宁蒗| 东宁县| 二连浩特市| 黑河市| 海城市| 阜宁县| SHOW| 威宁| 洪雅县| 慈利县| 永丰县| 绥中县| 安西县| 宁阳县| 绵阳市| 密山市| 贺兰县| 桦南县| 西昌市| 张北县| 盐边县| 若羌县| 泗水县| 惠来县| 城固县| 梅河口市| 嘉定区| 仪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