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專題 > 創意亟待突出個性、抓住重點

        創意亟待突出個性、抓住重點

        —— ——王越院士考察在京部分高校“英特爾杯大學生競賽”進展情況
        作者:李健 時間:2008-11-10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激勵大學生們創新熱情的“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系統專題邀請賽”還有一個月左右就要鳴金收兵了,為了了解同學們的研發進程,5月28日,大賽組委會主任、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王越教授與Intel()公司大學項目組一行考察了在京的部分高校進展,這些學校是: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聽了同學們的項目介紹后,王越院士幫助同學們分析了項目特點。他指出:的創意一定要反應出創新項目的特點,而不僅僅為了追求難度大、技術高超。同時,對雙核處理器性能是否充分發揮也非常重要。

          在一所院校的一個虛擬儀器的創新中,同學們展示的示波器性能達到了100KHz,王院士關切地說,目前商用的數字深度存儲示波器性能已達到了GHz以上,同學們做100MHz示波器都不算高深。因此強調100KHz不容易成為亮點,可以從其他方面挖掘例如多功能方面。還有一組同學展示了HDTV的接收機系統,但是在H.264、AVS、MPEG4算法的軟件編程上耗去了大量精力,王院士指出,目前這些算法都有硬件芯片,不應該在這方面下功夫,而應該把重點放在接收機的測量上。

                
                      照片1 王越院士考察北航

          盡管一些作品略顯幼稚,但是這些創意出自大三、大四同學之手,確實令人贊嘆。“杯大學生”不是為了使同學們做出商品化的產品,(因為科研成果轉化成商品還需要大量繁瑣的工作。)而是激發同學們創新的熱情,以及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
        近幾年,高校學生們參賽獲獎作品主要集中在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工業應用等方面,檢驗和測控成為競賽的難點和奪魁的熱點。例如,上屆(2006)“英特爾杯大學競賽”的英特爾杯得主之一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智能移動人臉辨識系統——跟我走機器人”,難點是人眨眼的視頻識別。

          據大賽組委會透露,2008年有72所高校的160個隊參加競賽,其中10個隊來自中國香港和國外,尤其今年還有美國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參與,表明“英特爾杯大學生競賽”水平不斷提高,正在成為一個國際水準的競賽。之所以能夠有海外學校參與,與“英特爾杯大學競賽”悉心的組織工作分不開。據競賽組委會主任、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王越教授介紹,在芯片的選型上,組委會要求英特爾公司提供最新型的芯片(本屆是Core 2 iduo架構)給學生。在參賽名額上,為了保證參賽質量,給各高校進行了有限的名額分配,同學們參賽前要進行嚴格的篩選考試,參賽時每隊有指導老師。地域上,名額分配照顧到我國西部地區院校。評選時,來自眾多高校的評委嚴格把關,注重考核作品的創新性、實用性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

          英特爾公司對“英特爾杯大學生競賽”高度重視,例如每年定期組織高校老師的培訓工作。5月28日,英特爾(中國)公司教育部總監朱文利女士還親自來首都部分高校考察學生們的工作進展情況。

              

                  照片2 組委會在北理工考察
          從右至左:王越院士,英特爾(中國)教育部朱文利總監,北理工教務處閆達遠處長,競賽合作伙伴—研祥公司張云騫經理


          參賽作品介紹

          北京理工大學劉中金、梁琦、賈挺祥的作品是以EC5-1719CLDNA平臺為基礎開發一套虛擬的音樂演奏系統。所謂虛擬,即是這套系統展示在你面前的只有一個虛擬的場景,而在你手中的也不再是沉重的吉他、笛子,而只有一副手套,有了它,你甚至可以把任何一張桌子當成彈奏鋼琴的平臺! 系統利用多種傳感器對手部動作和位置進行識別,又以zigbee模塊為基礎,基于ZigBee協議棧進行開發,實現了傳感器信號的無線傳輸。同時系統發揮了平臺雙核處理器的優勢和多媒體的功能。在VS2005下利用direct X開發了它的的核心部分--3D演奏場景以及音頻合成系統。然后配合3DMAX制作的樂器模型,實現個性化的人機交互界面。

               
           照片3 北理工學生展示作品。右側為北理工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主任羅偉雄教授

          北京郵電大學崔巖松老師帶領的參賽團隊的設計方案是電子技術基礎遠程實驗教學系統。為了讓更多的人更自主地進行電子技術實驗操作,不受限于時間、空間,我們設計了一套新型的遠程電子實驗教學系統。將網絡引入實驗教學,使得學生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做任何想做的電子技術基礎實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鍛煉實驗操作能力的目的。電子技術基礎遠程實驗教學系統針對現有實現實驗教學方式中的不足,將網絡、計算機與實驗設備相結合,實現電子技術基礎實驗的遠程教學。設計基于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EC5-1719CLDNA(嵌入之星)平臺,搭載Intel Core Duo 2雙核高性能中央處理器,配合Intel 82945GM+ICH7MDH筆記本電腦芯片組以及核心工 作頻率高達400MHz的Intel第四代圖形引擎,展現出強大的計算能力。

              
                  照片4 北郵學生作品展示

          北航張杰斌、宮平、周文軒的參賽作品是虛擬飛行訓練系統,該模擬系統是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虛擬戰場進行模擬飛行訓練,不僅在視覺上、操作訓練環境和程序上高度逼真,而且可以完成實際裝備上難以完成的飛行員座艙實習、地面準備、模擬飛行、武器系統使用等科目的模擬訓練,可以有效解決飛行員教學中的成本和風險問題,提高了訓練效益。摸擬仿真訓練以其代價低、效益高等獨特優勢日益成為國內外競相發展的重要軍事訓練手段。該系統還具有虛擬仿真技術的各種優點,例如安全性、可重復性、經濟性、戰場環境難度可調性、方便對抗模擬等等。


          “英特爾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系統專題競賽”簡介

          由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組委會主辦、上海市教委和上海交通大學承辦,英特爾公司大力資助(should be 協辦),并得到ARM (中國) 教育計劃和微軟大學計劃的支持,首屆2002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系統專題競賽,于2002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在全國6個賽區同時舉行。競賽要求參賽隊自主命題、自主設計,三個月內獨立完成一個具備一定功能的應用系統。共有15所高等學校、28個代表隊的84名同學參賽。

          此后,大賽在偶數年舉辦,2004年和2006年成功舉辦了英特爾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2006年英特爾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邀請了70所高校(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158個隊參加。西南交大和香港中文大學代表隊作為最終獲勝隊伍捧得“英特爾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9341.htm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關鍵詞: 英特爾 嵌入式 競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平县| 寻乌县| 沁水县| 维西| 扶余县| 清新县| 昭平县| 临澧县| 周口市| 调兵山市| 广州市| 文昌市| 安阳市| 高碑店市| 六盘水市| 东阿县| 华池县| 永丰县| 玛纳斯县| 枣阳市| 西吉县| 龙江县| 岳阳县| 扎囊县| 兰州市| 张家川| 大同县| 东山县| 临安市| 保康县| 广汉市| 泾源县| 噶尔县| 丰原市| 合阳县| 昌宁县| 原阳县| 静海县| 景泰县| 蒙山县| 兰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