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三方博弈爭奪產業鏈
在舒華英看來,3G平臺的爭奪戰實際是3G產業鏈“鏈主”的爭奪戰。3G和2G最大的區別就是,它集成了增值業務等多種多樣的創新應用,這些應用都離不開業務平臺。誰主導了3G業務平臺,誰就能在整個產業鏈中占盡先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7082.htm第一方是處在產業鏈上游的手機設備制造廠商,在3G時代,他們不甘心只在終端制造環節有所作為,力圖向應用服務等下游產業延伸,發展擁有豐富業務平臺的移動終端。第二方是原本處于產業鏈下游的互聯網企業和系統廠商,他們不甘于僅做內容提供者,紛紛推出開放業務平臺,籠絡更多資源。第三方是在2G時代占據主導地位的運營商,過去他們在增值業務等數據業務的應用上,只是簡單地起了一個通道的作用,為了將自有資源進行更寬的延伸,他們對3G應用平臺的控制權滿懷興致。
三方從不同的角度考慮爭奪資源,都想讓自己在產業鏈中往更寬的范圍里延伸。比如諾基亞想通過把很多的應用預裝到終端中,作為制造商和業務提供者出現;而微軟和Google想把自己的內容平臺安裝到終端,讓運營商僅僅作為通道;而運營商想上下游通吃,除了控制語音,還想控制整個平臺和內容。
共融共生
舒華英認為,在未來的發展中,產業鏈將深度細分,某一勢力不可能通吃所有環節、形成壟斷。將來的趨勢是,每一方都會前進一步,但是也伴隨著妥協和讓步;這個過程既是一個競爭博弈的過程,又是一個共融共生的過程。如果運營商將設備制造企業或互聯網企業的通道卡死,那么他將一籌莫展;反過來也一樣,如果沒有創新的內容,運營商也會缺乏長久的業務支撐。所以如果要達到共贏的局面,產業鏈的各個部分既要適當競爭、有所作為,又要為其他廠商留有余地、有所不為,這樣才會促進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將來,我國三家運營商都拿到移動牌照的時候,一定是產業鏈三方之間的競合,同時在每一方內部也有競爭與共贏。
iPhone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它在國外與運營商的分成合作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照。但和運營商進行語音分成在我國是行不通的,而只能在增值業務和其他數據業務上進行合作,因為我們國家語音通信不允許有外資進入,這是國家政策問題。
未來比較好的方式是三家全業務運營商與各種SP、CP在業務平臺上走向融合與共贏。中國移動將拿到TD-SCDMA牌照,國內的許多軟件開發商和設備制造商也都在推出基于TD-SCDMA的應用服務。中國聯通將拿到WCDMA的牌照,目前新推出的iPhone采用WCDMA技術,二者可能在未來有進一步的合作機會。中國電信將運營CDMA2000網絡,盡管目前在HSPA階段狀況良好,但是CDMA的3G和B3G演進路線極不明朗,另外又受制于高通公司過分的專利保護,如果今后要推出業務平臺,那么也必將是高通公司來做。
他最后特別表示,將來某一方成為產業鏈的“鏈主”是可以的,由此對行業取得一定的主動權和領導權,但是要成為“霸主”不可取,也很難做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