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急于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
隨著北京奧運會的到來,中國經濟雖然伴隨著過熱和泡沫的風險,但其規模卻在迅速擴大。這個過程也是中國從依靠廉價勞動力出口成品的“世界工廠”,向購買力日益提高的“世界消費市場”轉變的過程。曾把中國作為生產據點而涌入中國的日本企業,如今正在急于開拓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
“變化太快了,網上的信息已經過時,必須進行現場調查。”松下電器設在上海的中國生活研究中心的三善所長這樣形容中國市場的變化速度。中心的任務是開發符合當地需求的白色家電,為此他們每年至少要進行400多戶的家庭訪問和多項街頭調查。去年他們據此推出的符合廚房空間狹窄特點的冰箱,成了搶手貨,銷售量一舉達到前年的9倍。
夏普公司設在南京的研發中心,也開始根據最新的當地需求來制定研發戰略。他們把超薄電視改為從日本進口,依靠“日本制造”的人氣來提高銷售量,從而實現了沿海地區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目標。
在中國很有人氣的迅銷商貿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柳井正說:“現在的北京與當年東京奧運會開幕時的情景一樣,因此公司要以奧運會為契機,盡快實施戰略轉移。”該公司在今年3月回到了兩年前離開的北京,到7月份時已開了3家店。同時還在加速進行生產據點向越南等地的轉移,以便縮小在中國的生產量。
如今的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汽車市場,預計今年銷售量很可能超過1000萬輛。在發達國家汽車市場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日本各汽車生產商均把中國作為提高銷售量的“核心市場”。
豐田汽車公司的中國合資廠家目前都在全負荷運轉,廣州、天津和成都等地的廠家正在努力提高生產能力。日產公司將在河南省興建小型商用車生產基地,本田公司則正在積極籌備設計中國專用的汽車。
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已達1.3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8日元)。業內人士認為,它趕超日本(1.5萬億日元)只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以往日本化妝品廠家的重點服務對象,是中國的富裕階層,但如今已開始把目標對準了中國的中間階層。資生堂公司計劃把中低檔化妝品專賣店數量增加一倍,達到5000家。
中國啤酒的銷售量近年來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在上海擁有50%市場占有率的三得利公司4月份推出的“新純生”適應了當地的市場需求,雖然價高但銷量很好。麒麟公司目前正在積極籌備在北京擴大銷路。而朝日啤酒公司則準備進軍中國乳制品領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