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終端之爭:誰是王者
毫無疑問,隨著網絡與通訊技術融合的不斷加劇,互聯網即將在中國抒寫新的篇章。互聯網將會“運動”起來,而移動的互聯網將會更加具有生命力,它所帶給電子工業的將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移動互聯網”——這一當今最為時髦的詞匯,隨著高速度和高帶寬的3G時代日益臨近,馬上就要變為現實了。 種種跡象表明,3G時代通訊與網絡的融合將進一步加劇,而融合的結果就是讓現在還停留在用戶桌面上的互聯網移動起來,而且整個電子工業也將隨之發生巨大的改變。
就像無線通訊(特別是手機的出現)的興起帶給半導體業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一樣,移動互聯網的大行其道同樣會帶來另一次洗牌的機遇。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自然會帶動相關電子產品及設備的大規模生產,而作為接入互聯網的移動終端,它的地位將同無線通訊時代的手機一樣,成為殺手級電子產品。
那么,到底該如何描述移動互聯網終端呢?業界對此爭論不已。
以英特爾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移動互聯網接科終端將是一種有著自己標準要求的電子產品,所以英特爾提出了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的概念。這是一種什么標準的終端呢?該互聯網移動終端的顯示屏幕不能大于10英寸,也不能小于5英寸,最好采用X86架構,這將會得到最佳的互聯網體驗。
很顯然,UMPC(Ultra Mobile PC)和手機被排除在外了。英特爾野心是很大的,它在努力地創造著一個概念,一個能夠讓它能夠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繼續創造壟斷地位的概念,它想獨自占有這個市場。
因此,已經受夠了PC市場壟斷折磨的廠商們,提出了不同的主張。移動互聯網接終端,應該是指那些能夠自由接入并滿足消費者互聯網體驗的所有接入終端,包括智能手機、UMPC、筆記本、PMP等等。
而這一定義可能更符合移動互聯網個性化的要求,因為目前支持移動互聯網最廣泛的應用就是智能手機。據In-stat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截止2008年1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活躍用戶數達到5040萬戶,增長速度超過26%。而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滲透率雖然接近10%,但大多數是基于AP/BREW的手機應用。
與這相對應的是,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超便攜事業部總經理阿南德(Anand Chandrasekher)在英特爾2008年春季信息技術峰會(IDF)上表示,新推出的移動互聯網設備MID預計到2011年才會有巨大的商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