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界動態 > EFI接棒 傳統BIOS將功成身退

        EFI接棒 傳統BIOS將功成身退

        作者: 時間:2008-07-25 來源:賽迪網-中國計算機報 收藏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作為的核心固件,是用戶最初設置和操作的環境,負責溝通硬件和軟件的交互聯系。在幾乎所有硬件架構都曾歷經數次徹底革新的情況下,傳統一直是修補式的漸進發展,由于軟硬件均發展迅速,沿用20多年前的基本模式的已成為前進的包袱。傳統BIOS正遭受兼容性、維護和擴展等一系列技術挑戰,被(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可擴展固件接口)的取代趨勢已日趨明朗。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6223.htm

          BIOS廉頗老矣

          BIOS被取代的必然性是由技術發展決定的,主要是架構的限制。BIOS作為操作系統與硬件之間的接口,對于硬件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臺計算機性能優越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板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進。BIOS的服務都是通過中斷完成,自身采用16位匯編代碼編寫,在32位處理器成為主流時,為了兼容16位中斷系統,必須保留16 位運行模式。如今處理器進入64位時代,但仍然要保留16位運行模式,由此導致的代碼運行緩慢、啟動時間長等問題,已成為傳統BIOS的致命軟肋。

          BIOS存放在主板芯片中,需要特殊工具和技術才可以對內容進行修改或重新編譯,而且存儲容量有限,BIOS添加新功能會受到容量限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BIOS發展。同時,BIOS晦澀難懂、技術門檻較高的特點也不適應目前簡單、易用的趨勢。BIOS不能完全達到即插即用,需要對硬件驅動和I/O資源進行調整,尤其是中斷分配這個技術環節上,必須進入BIOS手動調整,一旦出現了某些新類型硬件,甚至還需要手動刷新BIOS版本,這些操作往往令非專業人員感到技術門檻很高。盡管后來的發展讓硬件正常運轉變得相對簡單,但硬件沖突還是不可避免,此時要手動調整硬件驅動及分配資源,需要的專業知識就更多。

          繼任者什么樣

          為全新類型的PC固件的體系結構、接口和服務提出的建議標準,被視為是BIOS的繼任者。它是1999年為安騰而生的,2005年規范貢獻給業界,成立統一的EFI論壇,即管理EFI規范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UEFI。業務上的競爭并不妨礙技術和標準上合作,在11家UEFI創始推進公司中,既涵蓋了AMD、Intel這樣的芯片廠商,也包括操作系統廠商、個人電腦廠商,更涵蓋了Phoenix和AMI這樣的獨立BIOS廠商。從BIOS 到UEFI的轉型得到主要行業參與者的支持,EFI成為公認的可靠、穩定的新一代BIOS標準。


          UEFI平臺架構圖

          據了解,UEFI相關參數定義了操作系統與平臺固件間可擴展接口,其最大特點是采用模塊化設計,基本分為硬件控制和OS軟件兩大模塊,前者只要EFI版本相同,功能就完全相同,而后者則是給廠商用C語言(而非匯編語言)撰寫應用功能的開放接口。通過這個標準的開放接口,廠商可以根據需要自行編寫各種功能插件,比如系統備份/還原插件、瀏覽器插件、防病毒插件等,同時不受容量限制,這就為固件層級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平臺。

          EFI擁有采用結構化C語言編寫、可視化操作、可擴展性強以及兼容性強等優勢。它帶給用戶最直觀的感受是圖形化界面, EFI看起來很像一個初級操作系統,不但支持鼠標操作,還可以進行游戲、媒體播放等操作,這在BIOS應用時代很難實現。通過EFI,甚至還可實現初級的操作系統功能,完成如上網、文件管理等功能。據軟件與解決方案事業部中國首席研發官梁兆柱介紹,未來的EFI功能還會更強大,并將在新一代MID和HTPC中發揮作用。

          從技術角度看,EFI最大的變革之處在于開機后EFI初始化時,不僅檢測硬件設備,還可同時加載硬件的驅動程序,而并不需要通過操作系統來加載。此前,硬件由Windows控制,每次重裝系統后,也要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而 EFI則可直接裝入驅動程序,通過EFI層來加載硬件驅動,免去了重裝操作系統后重新安裝驅動的勞動量。

          英特爾的EFI核心技術由中國團隊掌握,他們專注于平臺固件(Firmware)技術的研發,為英特爾和整個業界提供EFI/Framework核心技術。宣布開放后,英特爾公布了EFI所有源代碼,現在可以看到的EFI BIOS產品都是以英特爾提供的EFI功能核心Framework為基礎,再加掛其編寫的架構模塊。按照微軟的計劃,未來絕大多數操作系統都將支持EFI。蘋果已經率先在 Macbook Pro上運用了EFI,成為首家在x86 PC中采用EFI技術的廠商。業界評估表明,到2009年底,超過50%的新一代Intel和AMD的PC及服務器的CPU將支持EFI。

          誰將從中受益

          BIOS領域呈寡頭壟斷的態勢,Phoenix以約65%的占有率首屈一指,余下的份額也幾乎被AMI和系微占據。中國作為PC生產與消費大國,在BIOS領域卻一直缺位。“中國應該在開源EFI平臺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BIOS,使我國用上自主可控的BIOS。”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中國實現BIOS國產化,才能平等參與國際競爭,帶動一大批國內軟硬件廠商改變傳統的簡單加工、制造模式,充分利用BIOS 的核心技術,創造出具有高附加值產品。

          2005年,原信息產業部與英特爾聯合推動新一代國產BIOS 產業項目并簽署合作協議。合作終于結出了碩果,在前不久的大連軟交會上,南京百敖軟件公司獲得了英特爾EFI平臺創新架構授權,成為英特爾在全球范圍內第五家、中國內地唯一一家獨立BIOS供應商,百敖軟件將以EFI平臺為基礎,開發新一代安全、可管理和適合未來PC應用需求的BIOS管理方案。據梁兆柱介紹,英特爾向百敖提供了共130萬行基礎代碼和平臺參考代碼。在合作研發的過程中,百敖軟件獲得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BIOS相關的軟件著作權,并推出了國內第一款安全EFI BIOS產品,實現了國內BIOS系統從無到有的突破。

          據了解,該產品已在長城推出的第二代安全電腦世恒S系列上得到應用。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這將把我國信息安全的防范體系擴展到 BIOS一層,有利提高我國信息安全的防范能力。在逐步完善之后,成熟的國產BIOS將廣泛應用于服務器、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及嵌入式領域。這不僅是國產BIOS廠商的商機,也為國產PC企業提供了創新的機會。

         



        關鍵詞: BIOS PC EFI 英特爾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侯马市| 蒙城县| 陵水| 彰化市| 九龙县| 林周县| 肥东县| 贵阳市| 响水县| 望谟县| 白城市| 长乐市| 潢川县| 南部县| 千阳县| 博客| 龙江县| 南安市| 涟水县| 丰城市| 莲花县| 历史| 景洪市| 澄迈县| 三明市| 伊宁市| 资兴市| 离岛区| 堆龙德庆县| 鸡东县| 余庆县| 定州市| 株洲县| 沁水县| 耒阳市| 达孜县| 读书| 东丰县| 海伦市|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