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的未來:互聯網時代的超級個人終端
不過,相比許 多無線互聯內容服務商的“等待”,巨頭Google在無線互聯領域的藍圖看起來要遠大得多。且不說從去年開始Google與中國移動移動夢網等一些無線互聯合作提供的搜索服務,今年年初Google 還表明要參與美國700MHz無線頻譜競標,后來又推出Android手機軟體開發平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5689.htm互聯網行業與傳統電信行業具有完全不同的屬性。互聯網的特征是競爭與開放,本質上類似于達爾文進化論講的適者生存的道理。電信則是一個壟斷與封閉的行業,尤其是無線通信市場,一切都在電信運營商統治的“花園圍墻”中進行。二者一旦發生交集,對立在所難免,因為在電信運營商的思維里沒有免費服務這回事,所有的服務一旦上架到電信平臺上就是成本,就要有收入。
因此,當在手機上面使用Google搜索出來的頁面帶有廣告時,電信業者是要分取廣告收入的。這種合作模式讓互聯網業者像個小媳婦一樣。然而電信運營商控制了用戶上網的路徑,在人屋檐下如何不低頭?要壓迫電信運營商承認自己實力有兩個方法:一是從行業上游下手,一是從行業下游著手。前者是 Google要參與無線頻譜競標當電信運營商;另一個則是Apple推出iPhone捆綁音樂服務從消費者購買力下手。
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無線運營商對網絡有著最為嚴格的控制,不像在歐洲,和記旗下歐洲移動運營商“3集團”在歐洲推出新業務,其用戶可以用手機包月上網,并使用Google、Yahoo、MSN等多種互聯網應用,還可以通過Skype無限制地使用網絡電話。運營商這個時候就只是一個簡單的“管道”提供商。
Google之所以去競購無線頻段,其目的就是要占據“管道”的資源。帶寬是個稀缺資源,一旦運營商無法提供足夠的帶寬,或者提高帶寬的價格,那么Google現在的商業模式將受到巨大沖擊。因此未來Google如果建設一張電信網絡成為運營商的話,那么它的目的也僅僅是提供“管道”而已。假設 Google有一天真成了電信運營商,并把互聯網的成功模式復制到電信網上,那么對于大多數傳統電信運營商來說,將是顛覆性的挑戰,正如Google全球副總載劉允所說,“谷歌正在設法降低人們進入無線互聯網時代的門檻”。
相比Google的壯舉,蘋果向運營商的妥協,被許多人視為是iPhone誕生以來的重大退步??梢韵氲降氖峭讌f將為蘋果帶來快速的市場擴張,不過誰也不敢保證當全球更多的人們有機會體驗到在iPhone上享受分享、互動的網絡樂趣之后,蘋果會不會再度翻出與運營商分成的舊賬。
其實,Google腦袋里想的可能只是延伸在網絡廣告上的優勢,讓手機的功能與Google服務更緊密結合,像它在傳統互聯網的路徑一樣,當無線上網人口成長時,繼續占有手機廣告市場大頭,甚至運用這個收入讓手機的價格下降乃至免費。
可以想見的是諾基亞之類手機制造商或許會痛恨Google的這個點子,其實手機不可能真的免費,只是有人幫忙付錢而已。過去,電信運營商幫消費者付錢,讓手機變成零元,然后與消費者簽訂捆綁合約,限定期限內必須持續繳費不得退租?,F在,電信運營商的補貼再加上Google補貼,手機價格確實可能再下降。
做互聯網的共主
不過,諾基亞看起來從沒打算吃Google們的剩下的殘羹剩湯。
在移動通信行業里,諾基亞簡直是個不敗的神話。根據諾基亞在今年一月底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全球手機出貨量1.34億來看,市場占有率達到40%,而排名第二的三星市場占有率僅約15%。
如果你是諾基亞的CEO,看到這樣的數字,會不會想:“我是不是能拿這些用戶再干點什么事?”賣手機雖然獲利豐厚,但是如果能從用戶身上再榨點錢出來豈不是更好?于是互聯網理所當然成了目標。
在不久前的西班牙巴塞羅那“2008全球移動大會”上,諾基亞發布的四款產品全部瞄準了移動互聯網市場,成為現場畫餅充饑耀眼的明星,展示了從行人導航、地理標記、電影瀏覽、視頻和照片分享等多種定位和移動多媒體體驗。這是諾基亞自去年正式宣布轉型互聯網戰略之后第一次集中發布產品。諾基亞總裁兼CEO康培凱再次強調了公司看好互聯網商機的愿景,他表示:“我們一直致力于幫助互聯網脫離桌面電腦的桎梏,讓移動的可能性全無疆界。”
然而,蘋果iphone的存在卻始終是諾基亞的心頭大患,Google內部資料顯示,在2007年圣誕節期間,透過iPhone瀏覽 Google的流量,僅次于Symbian平臺諾基亞智能手機的流量。6月11日,3G Iphone公布后,美國技術研究公司把諾基亞的股票評級從“買入”降級為“持有”,并且警告稱,“諾基亞將面臨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年初推出的新的3G智能手機的日益激烈的競爭。在我們看到諾基亞做出競爭性的回應之前,我們不建議投入新的資金購買諾基亞的股票。”
其實,為擺脫iphone陰影,諾基亞在過去已進 行了不少努力,首先推出自有內容服務是第一個思維。于是諾基亞推出了Nokia Search,Nokia Maps以及Nokia Music等服務,這些服務軟件直接預裝在手機上銷售。其中Nokia Search是跟Google等搜索引擎公司合作,而Nokia Music則是需要付費的在線音樂商店,與大型唱片公司合作,類似Apple的iTunes音樂商店的模式,諾基亞跟互聯網公司是既競爭又合作。
但這種服務的建立方式曠日費時。如果想快速在互聯網世界攻城略地,諾基亞必須把整個互聯網拉到自己這邊。因為互聯網是個龐大的生態體系,這個體系需要一個共主,才能打開無線互聯網的門。于是諾基亞推出了WidSets開放平臺,類似于Google的Android,目的在于拉攏那些無線互聯網業者,以諾基亞目前龐大的終端數量,對后者無疑是有些吸引力的,再加上諾基亞的WidSets也可以安裝到Google的GPhone或者Apple的 iPhone上,那些互聯網從業者就更沒有理由不用它了。
形影難離的“伙伴”
目前,移動通信用戶數遠遠大于互聯網用戶,全球手機用戶已經超過30億,而互聯網用戶僅僅為13億,在中國,這兩個數字分別為5億和1.6億左右。隨著3G、4G時代的到來,無線通信的網絡帶寬將不再成為問題,把互聯網搬到手機上去已是眾望所歸。
而蘋果、Google、諾基亞等這些被視為電信業的外來入侵者都正在打破傳統電信運營商對業務的壟斷,并推動電信業務從基本通話功能向時尚與娛樂消費品轉變。未來的電信產業將橫向整合消費、娛樂、金融、服務等活躍行業,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生態環境。
用3G門戶網的鄧裕強的話來說,以前,電信行業的產業鏈是以運營商為核心的一條垂直生態鏈,上游是電信設備制造商和增值業務提供商,下游是用戶。未來,這條產業鏈將會向各個方向延伸,從而形成一張可能涉及所有行業的產業網。在這張網里,有許許多多的貢獻者和獲利者,他們在利益沖突日益明顯的同時,相互間的依賴程度也會逐漸提高,就像是生物界里的群居狀態。
而手機也不再是個簡單的通話工具,是一個你生活中形影難離的“伙伴”。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你出門時忘帶手機,不僅僅是像現在一樣僅僅喪失了部分通信與記憶功能,結果可能是寸步難行。你翻遍身上的每一個口袋,發現一分錢都沒有,因為你已經習慣去便利店買東西、坐公交車或者火車都通過手機支付,而百貨公司的會員資料、身份證資料、通行證資料都被轉化成電子版儲存在手機里。
走過幾個街口好不容易找到一臺公用電話,立刻對電話大聲喊了幾遍家人的名字,發現這臺老式座機沒有任何反應,你這才意識到座機式電話是沒有聲控通訊錄功能的,又步行幾條街借用到了一臺電腦,總算在網上調出了手機中所有的通訊錄,在等待家人“救援”的過程中,由于沒有手機用來聽音樂、打游戲或者看電視、電影,這幾十分鐘顯得百無聊賴,異常郁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