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彩電廠商三招應對日、韓價格攻勢
日韓聯手在中國打價格戰已持續了將近3年,從2005年開始,外資品牌降價已有15次,依靠品牌優勢以及技術上的領先,目前日韓品牌市場份額超過50%,尤其是在一二級市場優勢愈加明顯;2008年以來,三星等日韓品牌更是做出渠道挖掘三四級市場的計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5029.htm隨著外資家電廠商不斷深入中國市場,國內彩電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受到牽制。創維品牌總監沈建介紹,外資就是在做傾銷,它們是在虧本銷售,這樣的價格戰打下去,中國彩電產業生存將非常危險。因此,國產家電廠商應該主動出擊,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加速產業布局等手段阻擊外國家電廠商的價格“圍剿”。
日韓價格攻勢為哪般?
日韓聯手通過國美這一平臺展開價格攻勢,一改以往只走一、二級市場的策略,把觸角伸至三、四級市場,這對中國的家電企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外資家電打響價格戰旨在進軍三四級市場,一是一二級液晶電視市場增速空間縮小,市場份額基本已定。二是近幾年中國農村家電市場日益展現勃勃生機,購買力不斷提高,據統計預計今年全國三四級市場的家電容量將達到2300多億元。調研公司GfK葉平表示,去年三、四級市場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約為20%,今年可能會升至30%。
對于合資品牌的降價攻勢,國美電器閻小兵認為,合資品牌在價格戰上比較積極主動,更容易適應國美的各種促銷活動,此次合資品牌借助北京國美6月28日舉行的彩電節,大幅降價,再次將彩電價格拉低20%-30%。
目前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在一級市場占絕對優勢,但是三四級市場市場占有率極低。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夏普的市場份額為17%、三星的市場份額11.94%、索尼的市場份額11.44%,國產品牌中最好的創維也只有7.67%。但是在三四級市場國內品牌則占據著主導地位,海信(15.35%)、TCL(13.15%)、康佳(11.67%)、創維(10.89%)幾乎占據了50%的市場份額,而外資品牌中最好的三星也只有8.83%。
市場份額狹小 核心技術落后
一方面,是國產平板電視的市場份額已經跌至歷史低點。200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LGD液晶面板業務的凈利潤達7.35億美元,三星電子液晶面板業務的凈利潤達8.56億美元,來自臺灣地區的友達和奇美的凈利潤也分別達到4.84億美元和3.06億美元。而國內3條5代線生產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只能制造電腦顯示屏,利潤空間在逐漸壓縮,5代線已跟不上需求。
另一方面是,中國企業在技術方面明顯處于劣勢地位。中國本土彩電市場的整體銷售額每年超過1000億元,中國品牌目前只占據了50%的市場份額,而且每年還要向外資面板巨頭采購超過300億元的面板。掌握液晶屏生產技術的日韓企業并沒有打算把這一技術轉移到中國生產,而且他們都是既生產液晶屏、模組,又生產液晶電視整機,這為他們打通了液晶電視的產業鏈。
技術+創新+布局產業鏈
首先是要從核心技術上突破。業內有專家表示,國產電視也應積極調整自己的銷售模式,盡量減少銷售成本和中間環節,同時,爭取早日在上游面板技術上取得突破,只有在核心技術上取得了發言權,才能真正實現和外資品牌抗衡。
日前,海信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款37英寸等離子電視在全國批量上市,填補了中國等離子37英寸的空白。TCL的自然光技術,這項技術屬TCL自主研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它填補了國際上液晶電視技術在偏振光技術上的空缺。
其次,介入創新業務。比如,發展IPTV,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總工程師嚴海寧表示,現在是企業介入IPTV的好時機,像上海的IPTV用戶已達20萬戶,預計今年用戶數量還會快速增長。康佳研究院院長姜小儀透露,康佳IPV4的電視機去年已經上規模,出貨量達到了萬級,2008年可達到10萬級,目前研發的IPV6主要做供給數字酒店的一體機。
再次,加速產業布局,尋求產業聯盟。創維集團總裁張學斌表示,創造不同企業的利益結合點,這是中國企業快速而無技術風險進入上游液晶模組行業的最佳選擇,是解決企業發展方向和現實關鍵器件問題的最佳選擇,是提高產業配套效率、降低各方運營成本的最佳選擇,也是中外企業強強聯合、共同發展的最佳選擇。
TCL、海信、康佳、長虹、廈華等五大彩電巨頭共同組建“中國彩電國家隊”。而且,在長虹、TCL、海信等宣布進軍上游產業之后,創維也加入了進來,它們紛紛通過新設模組生產線,或與面板廠商建立股權合作關系,或新設面板生產線,來掌控平板電視的后段制造工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