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新電子陷入保殼困境 3G能否成為翻盤機會
近年,夏新電子可謂是時運不佳,命途多舛——2008年4月,夏新電子因涉嫌違反證券法規,夏新電子擬報審的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不得不接受調查,暫緩推進。這對于目前現金流危機的夏新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4099.htm而夏新電子“多米諾骨牌效應”也迸發了,夏新一系列經營重大問題浮出水面,換帥、賣樓、賣廠、液晶電視退出賣場等消息接連而來,給欲在突圍、沖出困境的夏新電子,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此外,如果2008年度繼續虧損,則其股票存在暫停或者終止上市的風險。
作為曾經的國內手機龍頭之一,如今夏新已站在了十字路口了,是就此消聲股海還是從此咸魚翻生?夏新何去何從希望在哪,能否扭虧保殼?
“空降司令”能否扭轉乾坤?
隨著李曉忠黯然退出夏新,被業內譽為“扭虧高手”、寄以厚望的原長城電腦副總裁盧振宇空降而來,全面接管夏新。然而對積疾已久的夏新,盧振宇的到來,能否妙手回春扭轉乾坤?這是業界十分關注的問題。
自去年12月接手以來,新總裁盧振宇對夏新大刀闊斧進行手術,增發-賣地-搬家-裁員-借款,力圖采取“自救+求救”的雙重手段拯救夏新電子,其設想是通過借款和自籌資金把夏新電子從資金鏈困境的泥潭里撈出來。然而,這些目前仍沒能使夏新從目前的資金鏈危機中走出來,牽涉到方方面面的融資、重組與革新尚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008年初,盧振宇對夏新開始了大面積整改,實施組織架構改革,進行大裁員,波及到品牌、采購、銷售、研發等各個環節,對夏新電子來說真可謂“傷筋動骨”。
其一,建立以財務為核心的預算系統,所有審批都要經過總公司的控制,每個業務單位都配備了財務專員,以加強各種費用的調控、增效,并盤活現有的原材料、成品庫存及各地分公司房產等資產,補充流動資金。
其二,集中資源、回歸手機業務,這是夏新電子又一個大膽策略。夏新電子原來下設手機事業部、家用系統事業部、IT事業部、通訊事業部(主做小靈通)等多個事業部,現在基本只留下手機公司,電腦由原來自創品牌轉為ODM,即代為加工,液晶電視也暫不生產,等待資本合作者,以防止越做越虧的境地。
其三,將分公司改為辦事處,對銷售流程進行了改造,撤銷分公司管理制,改為大力發展代理商營銷網絡,以渠道和代理商為主,收回分公司公章。在銷售方面,原來夏新每年要負擔上萬人的銷售隊伍成本,據悉,現在夏新在渠道上則計劃全面壓縮渠道銷售費用,在2007年基礎上降低40%,人員減少近一半。
然而越是大刀闊斧的改革,越是容易激發矛盾、產生內部抵制的現象,也越會產生并發癥或說是后遺癥。由于徹底放棄以前的保姆式銷售模式、進行機構大改革、大裁員,這些將給夏新電子帶來“陣痛”。
對此,盧振宇則表示很有信心,“任何一個偉大企業在發展中都會面臨問題,包括蘋果、IBM都遇到過。今天夏新面臨很大困難,我們團隊有信心接受挑戰。”
目前盧振宇最大挑戰與困難就是趕快縮短“陣痛期”,完成融資工作,引水入渠,否則“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畢竟夏新現正“熬熬待哺”,等米下鍋。
夏新有關負責人表示說,現正請廈門市政府出面協調的同時,還與股東積極協商,在證券會有關違規的調查結果出來之前,能否按非公開發行預案增資比例,先借款給夏新電子。至于從股市融資只能再等一步。
現在夏新還有三根不大不小的“救命稻草”:一是電腦、液晶電視業務的資產重組機會,二是橡膠廠、島內廠房的出售機會,三是背后大老板中電集團能否“義舉”救夏新一把,另外當地廈門政府支持力度大小,也是重要的。
總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盧振宇要力挽狂瀾,挑戰很大,決不是個人能力所能左右的。
3G是否是夏新的翻盤機會?
“我們現在天天做的工作都是為3G做準備。”已取得牌照的夏新同其它國內手機同行一樣,對于3G寄于厚望,甚至認為是翻盤的機會。
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的TD終端采購將在今天10月盛大展開,數量可能高達數百萬部、總價值約達數十近百億元的訂單讓所有手機商都不能不為之心動。巨大的市場已經成為了目前挽救國產手機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3G來臨,真的是國產手機的福音嗎?有業內專家卻表示,3G時代對國產手機來說,形勢可能并沒有想象中能有多大改觀。
首先,核心技術仍然沒有掌握在包括夏新等國內手機企業手中,在向3G過渡之際,國產手機受制于核心技術的矛盾仍然突出,新產品開發緩慢,技術難以適應消費者的需求,TD網目前仍處于測試階段;其次,國產手機已經出現了全面虧損,去年除了聯想以外幾乎都虧損,也就是說夏新資金鏈非常緊張,而3G手機同樣要“補充血液”、打促銷戰、廣告戰;其三,3G手機更新換代頻率也越來越快,導致很多企業的研發跟不上節奏,不僅是國產手機,目前幾個國外品牌都已經暴露出研發跟不上的態勢,消費者能否廣泛接受還是問題;最后,目前國內3G手機廠家越來越多,各大外資品牌的參與,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一點并不會因為3G時代的來臨有所改觀。
賽迪顧問電信分析師表示,中國2G、3G網絡并存的狀況不可避免,數億2G用戶需要一個較長的過渡期才能最終變為3G用戶,而這“遠水”似乎難解對于“近渴”的夏新,銷售收入、利潤短期難于大改觀,夏新能撐到冬天嗎?
夏新高層認為其今年的希望在于,一是1500元以上中高端多媒體手機、導航手機和智能手機能再上一層樓;二是在海外市場上為歐洲、北美等地的主流運營商定制生產的3G手機希望有進一步突破。然而不管如何,夏新手機要想成功突圍,必須有效構筑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走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轉型”之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