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OLED顯示技術日趨成熟 長虹爭搶話語權

        OLED顯示技術日趨成熟 長虹爭搶話語權

        作者:胡洪森 時間:2008-05-09 來源:賽迪網-中國電子報 收藏

          作為最有希望統領新一代顯示技術的代表,()一直備受關注。近日,電子高調宣布了其未來三年的發展戰略,并表示2009年電視機將量產;率先上市11英寸OLED電視的索尼也在嘗試著降低成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2330.htm

          國內方面,涉足OLED領域,打破了先前只有學院派和邊緣企業涉足OLED研究,而無傳統家電企業涉足的尷尬。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看不到OLED技術的前景或為生存抽調不出更多研發資金的企業很多,所以在國內尚沒有形成整體進軍OLED的氛圍。

          日韓企業暫時領先

          又是4月28日。很多年后,關心中國電視產業發展的人或許能記住這一天。2008年4月28日,OLED項目在成都正式開工,而一年前的4月28日,等離子屏生產線正式開工。

          或許這僅僅是個巧合,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長虹等離子項目和OLED項目能夠取得成功的話,這個日子對中國彩電業來說,將具有里程碑意義。

          因為長虹正式投資OLED項目之前,OLED被公認為是繼液晶和等離子之后最理想和最具發展前景的新一代顯示技術的代表,已被炒得很熱。

          國際方面,在近兩年的CES(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索尼、愛普生等企業都展示了基于OLED技術的電視機,其中更是推出了31英寸的OLED電視。索尼去年年底也向全球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11英寸OLED電視“XEL-1”。

          此后,以索尼、三星為代表的廠商一直對OLED進行研究。最新的信息是:三星SDI顯示器事業部門副總Woo-JongLee表示,三星有望在2009年左右在電視機、筆記本電腦上使用OLED面板。而索尼繼推出“XEL-1”后,則一直在潛心研究降低成本。

          國內方面,在長虹之前,對OLED開展研究的可以分為幾派:一是學院派,如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二是從事液晶和光電研究的一些企業,這些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三是收購派,比如京東方在收購引進韓國技術的時候包括了OLED。另外,一些原來不搞電子的企業,看到OLED有發展前景,也參與進來。

          不過當時包括海信、創維、長虹、TCL等在內的有實力的國內知名家電企業,沒有一家明確表示要參與到OLED項目研究中來。而政府主管部門在過去的幾年內曾多次組織對OLED技術進行探討,希望能引起國內企業的重視,但最后收效甚微。

          “長虹主動投資OLED產業,對中國彩電業來說代表著戰略的重大轉型,已經跳出了第一代CRT(顯像管)和第二代液晶以及等離子受制于人的尷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市場總監彭煜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核心技術“拿來主義”

          由于OLED技術擁有亮度高、對比度大、色彩表現好等諸多優勢,所以國際市場上投入巨資研發該技術的企業不斷增多。

          據《中國電子報》記者對2007年涉及OLED領域的一些相關事件的不完全統計,除三星、索尼外,還有以下企業對OLED有所研究:三菱重工2007年宣布將于2009年開始量產OLED面板;2007年8月,LG電子宣布慶北龜尾的E工廠已經開始量產AM(主動型)OLED面板,同時透露LG將推出采用AM OLED面板的2-3個手機模型;隨后,擺脫SED(采用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技術)業務的東芝也表示將在OLED方面投入更多的研發力量。此外,愛普生、美國杜邦也對OLED技術覬覦已久。

          國內方面,維信諾通過自己研發的方式完成了對OLED市場的切入。北京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萬博泉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目前在OLED的部分領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共掌握專利171項。其中,維信諾在OLED方面已完成120多項專利申請,授權的有32項,包括器件結構、工藝以及材料等三個領域的核心專利,維信諾昆山工廠也將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產。

          與維信諾采用的“自主創新”方式不同,長虹此次投資OLED項目則是不折不扣的“拿來主義”。

          記者了解到,長虹OLED項目是和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合資公司名稱為四川虹視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長虹規劃發展部部長郎豐偉表示,合資公司全資收購韓國ORIONOLED公司的工藝、設備及生產線,項目一期移入ORION公司1200萬片/年(折合1英寸屏)的被動式OLED生產線,后期新建主動式OLED全工序生產線,產品以1英寸-3.5英寸主動式OLED顯示屏和模組為主,目標產能2400萬片/年(折合1英寸屏)。同時將建設頭戴式電視(產能50萬臺/年)和移動式電視(產能150萬臺/年)等移動便攜顯示終端的研發和生產基地。“‘拿來主義’對國內彩電企業來說更可行,自主研發的技術雖然話語權很大,但時間和研發成本都很高,帶來的風險也很大,所以合理地‘拿來’最現實。”彭煜認為。

          中國企業的機會?

          對比國際市場上一些企業在OLED方面的進程,國內企業對此的認識和研發都還存在明顯差距,因為他們不僅是宣布那么簡單,諸如三星、索尼等企業已經拿出了詳細地發展OLED的規劃。

          三星SDI株式會社北京辦事處經理金龍健先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2007年以量產2英寸OLED面板為主,目標市場是手機廠商;2008年從事生產AM式的3英寸-7英寸OLED為主,針對便攜式娛樂終端設備廠商;2009年及以后開始生產10英寸-30英寸的OLED面板,開始考慮應用在筆記本和電視上。”

          隨著LG、愛普生、三菱電機、東芝等一大批企業陸續涉足,日本和韓國已經形成了發展OLED的產業氛圍。值得國內企業警覺的是,他們都把未來兩三年的目標鎖定在電視身上。有統計顯示,2010年OLED電視的銷售量將突破10萬臺。

          相比之下,從目前看來國內發展OLED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長虹和維信諾身上。我們可以從投資規模上發現明顯的差距:長虹OLED項目總投資約為22億元,維信諾的投資規模在4億-5億元左右,這與三星、索尼動輒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規模相差甚遠。

          另外,《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發現,很多企業雖然表示關注,但短期并沒有投資的計劃。更有某知名家電企業的新聞發言人直言不諱地表示:“由于長虹搶在我們前面做OLED了,所以我們不便對OLED發表任何言論。”

          事實上,從配套設施看,我國已經形成了發展OLED的大的環境。如上所述,歷經學院派前些年的研究,已經掌握了很多核心技術。此外,在產業集群方面,去年年底東莞市政府已正式發文同意籌建廣東有機發光顯示(OLED)產業技術研究院,主要對OLED關鍵材料、設備技術項目攻關,計劃在3年內制造出370mm×470mmOLED屏量產線及相關配套裝備。

          彭煜認為:“從CRT到液晶和等離子,彩電業歷經了兩次顯示革命,在每次革命中敢于‘賭’的企業往往獲得更多話語權,日韓企業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對于OLED技術,現在大家都處于起步階段,差距不大,國內企業應該有‘賭’的準備,以便將來贏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赉特旗| 缙云县| 宣武区| 沙湾县| 宜兰市| 丘北县| 洞头县| 吴川市| 彩票| 临猗县| 舞钢市| 江门市| 庄浪县| 综艺| 东辽县| 扎兰屯市| 抚州市| 旬阳县| 定结县| 鲜城| 剑河县| 恩平市| 常熟市| 疏附县| 大渡口区| 黄山市| 贵南县| 彝良县| 泌阳县| 平顺县| 岑巩县| 新民市| 万宁市| 原平市| 清流县| 镇坪县| 遵化市| 车险| 广宗县| 河津市| 定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