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躍居世界第二大電線電纜生產國
——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沈文權,曾在“中國—歐盟能源合作大會”上透露:我國將在未來15年內將興建32座核電廠,到2020年之前,我國將建成4000萬千瓦的核電裝機容量,在全國總裝機容量的比例將升至4%。目前我國已有9座核電機組投入運行,裝機容量占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59%,占總發電量的2.3%,國務院已批準4個新核電項目,共8臺機組,分別為秦山二期擴建、嶺東、三門和陽江核電站,雖然中國目前核電站多數選址沿海地區,但技術上來講在內地建核電站也是可行的。
電力是國家重要的基礎產業和公用設施,社會要發展,電網必須先行,所以提高供電能力,完善電網結構,提高供電可靠性,將是未來我國電力發展的主要方向。
據此分析,在國家注重核電建設的同時將重點分區域逐步進行電網建設的改造“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全國聯網”的發展機遇,全力以赴加快電網建設,在發展主網的同時,配套建設與改造城鄉電網,使各電壓等級電網協調發展,形成具有互帶能力的配電網絡,這無形中給電纜生產行業帶來無限的商機。
耐克森抓住了中國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性機遇。
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耐克森以超前的研發能力活躍在能源、運輸、建筑、造船業等領域以及其他基礎設施驅動的市場。在以高超的高中壓電纜、特種電纜通信電纜和電氣線材等產品廣泛服務于中國市場的同時,快速推動了產品的本地化。在中國經濟取得了令人羨慕的增長的同時,耐克森電纜也加入了國家一些重點項目的建設,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耐克森,在世界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世界電纜產業領先企業,已在30多個國家設有工廠,業務遍及全球,擁有21000名員工,2006年銷售額達到75億歐元。在中國,耐克森也以獨道先行的目光,紛紛在中國的大地上設立公司,建設工廠,一時間,中國的電信行業、運輸行業、石油和天然氣等行業開始出現耐克森的身影,并且在業內受到了較好的反響。目前為止,耐克森有四間獨資工廠,并在上海、北京、大連、重慶、西安、武漢、香港和臺灣等城市設有辦事處,以便更好地服務于中國客戶。
進入21世紀以來,跨國公司的國際戰略經過調整出現了兩個相輔相成的顯著特點:一是全球一體化;二是本土化。全球一體化需要通過本土化戰略加以實現;因而,本土化成為跨國公司國際戰略的重中之重。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在中國落地生根,它們實施研發、采購、人力資源、產品、銷售渠道、促銷等本土化戰略,全方位融入我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收益。面對日益加劇的國內競爭,我國企業紛紛走出國門,積極參加國際競爭。跨國公司的本土化經營的成功經驗,對我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耐克森自進入中國以來,就比較注重本土化戰略。并在產品、技術、人才、培訓等方面實施了本土化戰略。
據悉,耐克森將于10月17日,在上海將與國內各合作伙伴和新聞媒體,共同探討耐克森公司的中國本土化戰略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