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產部擴大RFID試點城市 北京等將加入
——
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俗稱“電子標簽”,在超市、公交IC卡以及第二代身份證上,我們都可以看到最實際的應用。
更重要的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作為本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信息技術之一,已得到全球業界的高度重視。研究顯示,2006年中國RFID的市場規模為16.6億元人民幣。專家預測,2007年RFID市場將全面啟動,國內市場規模將達到26億元,并且保持50%左右的年增長幅度,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7月中旬,信息產業部正式發布《800/900MHz頻段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規定(試行)》的通知,規劃了800/900MHz頻段RFID技術的具體使用頻率。這項規定被認為是掃除了RFID正式商用的技術障礙,預示著RFID市場即將啟動。
據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信息產業部電子標簽標準工作組組長張琪介紹,目前,我國已在有條件的部門和地方啟動了RF
ID應用試點工作,主要涉及領域包括:服務“三農”,推進農業(農產品)產業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向工業生產過程與安全生產管理,將RFID技術用于公共安全、生產管理與控制;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重要物品的防偽和安全管理;數字旅游產業與現代服務業等。
記者了解到,目前世界上總共有五大標準組織,分別是:由北美UCC產品統一編碼組織和歐洲EAN產品標準組織聯合成立的EPC Global;歐美國家和日本支持的AIM、ISO以及UID;還有非洲、大洋洲、亞洲等國家主要支持的IP-X。中國也在加緊RFID中國標準的制訂。
2005年10月信息產業部批準成立了電子標簽標準工作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制訂我國在RFID技術方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標準,目前已有注冊企業78家、外圍企業150余家。另外,《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已于2006年6月正式出臺。
張琪表示,目前國內自主研制的各類卡、讀寫機具、應用軟件及系統產品已占據了國內IC卡市場80%以上的份額,我國已經形成基本完善的智能卡產業鏈。
評論